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跨越岁杪年初,人们在回顾过迹、瞻望前程的同时,都会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与憧憬。2013年,对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值得期待与憧憬的年份。新的一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教育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景和奋斗目标。每一年,我们都会带着不同的心情、用不同的眼光审视教育、透析教育。"2013年,我们关注什么?"本期将以此为话题,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9日,我们霍邱五所初中生本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一行10人,在教育局汪立海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此次生本学习之路。我们带着对生本教育的美好憧憬,带着对教学改革的诸多期待,带着学校广大师生的良好心愿……我们10位语文教师南下广州蹲点学习。蹲点跟班学习的学校是广州增城市香江学校。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学期伊始,学生带着新的心情和对未来人生的憧憬与期待来到了新的学校,以最愉悦的情绪和最佳的状态进入到了每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堂。在他们的人生中,新的学校、新的课堂犹如一艘即将开启的舵轮,载承着他们走向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应以"爱满天下"的精神,把爱撒播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去爱每一位学生。我从多年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教育的真谛。我们要给予学生无私的爱,宽厚的爱,多一些期待,多一些热诚,从学习、生活点滴、心理疏导等各方面去深入了解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释疑解难。以平等、博大的爱,来抚慰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5.
<正>一、被动的教育现状回顾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伊始,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社会,当初都是充满了美好的希冀与憧憬,自信满满的。可如今,我们已经相伴走过了十多年,扪心自问: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了多远?学校教育究竟有多大变化呢?学生们仍然常常处于一种"被学习"状态中!我们常常在追寻,也常常在感叹:现在的学生自己不想学呀!我们这是在逼着他们学习啊!……其实,我们早就找到了造成学生"被学习"状态的症结所在,只不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朝向     
当下,在社会转型和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许多人看来,让孩子上好大学赚大钱已异化为教育的目的。他们可能忘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使人成为人,帮助人寻找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无论是教育者或是受教育者,明白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是极其重要的。当"寻找自己"成为孩子们求学的目的时,没有哪一个孩子有理由放弃学习。当"让孩子寻找自己"成为教育者的理想和信念时,教育活动事实上是一种帮助,帮助孩子通过学习来做最好的自己。如此,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会弥漫着应有的期待与鼓励、  相似文献   

7.
<正>提及"插班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在重点学校插班学习的学生,他们在那里可以聆听名师上课,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然而,在教育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一些职业院校的校园里也出现了"插班生",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它不仅突显了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使我们对职业教育的明天充满着憧憬和期待。那么"插班生"进职校的现象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何启示呢?首先,改革职教体制是前提。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都已取得  相似文献   

8.
颜敏 《文教资料》2009,(11):123-125
如今,崇尚快捷高效的语文教育并没有带给我们期待中的惊喜和满足,相反,"快"的教育让我们饱尝苦果.本文试图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慢"来考察语文学习的特质.慢,既是语文本质化的学习状态,又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思想方式,更具有一种我们还不甚了解的神奇力量.语文教学"快"的宿命应当以"慢"的力量来救赎.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9日,我们霍邱五所初中生本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一行10人,在教育局汪立海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此次生本学习之路.我们带着对生本教育的美好憧憬,带着对教学改革的诸多期待,带着学校广大师生的良好心愿……我们10位语文教师南下广州蹲点学习.蹲点跟班学习的学校是广州增城市香江学校.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组织过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多次座谈,了解他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他们的回答基本上是"有趣、民主课堂"。我研究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发现符合学生下列心理的课堂是最成功的:"有疑问,有猜想,有困惑,有期待,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这  相似文献   

11.
何志刚 《教师》2014,(18):77-77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高中地理新课改中我们进行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期待学生从接受知识上升到理解感悟知识及其延伸的转型,期待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形成,期待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嵇珺  巷子 《家庭教育》2006,(9X):28-29
教育评析 作为教育我很理解孩子的心声,也更能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我们应该先让孩子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一旦他们发生兴趣,就是教育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3.
于颖泓 《贵州教育》2012,(10):24-24
当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班里的四五十位同学,有哪位教师能说出具体的某位学生究竟在想什么,他(她)心里爱着(或恨着)什么,他(她)回想着(或憧憬着)什么;他(她)的课外,都接触到了些什么样的文化与思想,感受到了怎样一些情感?我们对学生的了解,更多是关心他们学习成绩的升降进退,关注他们学科学习的方法和学习心理,至于学生学习心理现象背后的思想与情感,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海南省又一批30名少数民族学生,满载着父老乡亲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殷切期待,怀揣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通过琼津合作项目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特招的形式,走进了天津科技大学校门,开始了他们"学知识、长本领、修品行、跟党走"的新征程。8月29日,省委书记罗保铭和天津科大校长王硕参加了2013级新生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勉励毕业生学有所用,回报桑梓;鼓励新生刻苦学习,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15.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9):3-7
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正经历着急剧的变革。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中对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反思,是当前教育哲学的基本使命。教育哲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详细说明"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教学?"等基本问题与假设,并对它们进行批判性反思。若不对上述问题进行严肃思考,我们很可能就会迷失,不知该如何去设计我们的教育实践和制度。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并鼓励学生成为一个批判性的反思者。学生不应该成为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要学习成为审慎的质疑者。这样,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时,他们就知道如何利用认知信念的其余资源对它进行纠正,生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更加强大的信念网络。在教育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发展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宋继东 《人民教育》2012,(Z1):17-19
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享受天纵":教育者站在孩子的旁边,为他们的好学而设计——主要是依靠他们自己学,最大限度依托大自然所赐给他们的禀赋来为他们服务。跟随生本教育几年来,随着不断的实践,当我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深  相似文献   

17.
当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终端走进千家万户时,我们思考着技术给教育能带来什么改变。当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全球顶尖大学加入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英文简称MOOC)这一全新教育模式席卷全球高等教育的时候,我们思考着基础教育该怎样迎接挑战。"翻转课堂"在这方面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对于我们一直探究的如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提全球高等教育的时候战。"翻转课堂"在我们一直探究的如何率、实现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的大学生活进入尾声,我们的职业生涯也即将起航。对于职场生活,我们以前有过很多的憧憬、向往,或许还有浅尝辄止的接触,是美好也好,是残酷也罢,我们都对职场生活有了一个自己的判断。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了,我们要离开大学,走出舒适圈,就如同小马过河一样,还是会有些许踌躇和犹豫,总是希望有人能给我们一些指引,特别是比我们更早接触职场,比起其他人更了解我们的能力和期待的师兄师姐。对于我们而言,在职场上已经有了立锥之地的师兄师姐是我们最触手可及的榜样,是我们踮踮脚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沿着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纳入囊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学习嘛,就是要吃干榨尽,坚决奉行拿来主义,不用有丝毫的客气。那么,对于师兄师姐们推荐的实习和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至今,冷静之余,总觉得现在的课似乎还欠缺些什么。当我们站在"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角度来考量时,才发现这些课太凸显了教师本身。其实,我们更期待看到课堂中由于教师的"无知",换来师生的平等交往、真诚互动和生命律动;期待看到由于教师的"糊涂",换来学生疑窦丛生后的恍然大悟及"唇枪舌剑"后的达成共识。教学中,教师必  相似文献   

20.
正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应该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最崇高的使命。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儿童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远远地丢在校门之外,怀着纯而又纯的学习愿望来到学校。"我们关心儿童,不能只关心他们的学习如何,他们的智力发展如何,还应当关心他们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关心他们的全部生活。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