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军报》于1991年初改版,狠刹长风,硬性规定一、二版要闻不得超过800字,社论、评论员文章不超过1500字,通讯不超过2000字。自此之后,文章短下来了,成绩是明显的。可就是有些写典型单位和个人的通讯每每短不下来。为什么短不下来?原因之一是认为短了就不成其为典型,典型就必须长,短了典型形像就立不起来。这个观点不正确。一部二十四史,主要篇幅是人物列传。这些列传,  相似文献   

2.
有的人握你的手,专注而热情,宽厚并从容,会传导出一种温暖而包容的心境,让你在瞬间安定下来。那天握到的这双大手,以它的宽厚温煦,让我摆脱了初见生人的窘迫。而这双手,就是金老师的。  相似文献   

3.
广电现场短新闻已经受到听众的普遍欢迎和赞誉,成为广电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作料"和"绿叶"。其"短、快、活"的特点和优势被业内人士广泛赞赏和推崇。如何采制好现场短新闻,使其真正地"短、快、活"?一、删繁就简,提炼主题,使现场短新闻真正"短"起来要让现场短新闻真正短下来,需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夫,要有准确提炼新闻主题,选取典型音响的能力。对此,采编人员平日里必须多实践多积累,在闻知新闻事件后,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以灵敏的嗅觉,捕捉  相似文献   

4.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体育新闻图片在平面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新闻图片占据大量的版面。体育新闻摄影是典型的动态摄影,需要摄影记者在被摄对象急速的变动中进行拍摄,把精彩的瞬间形态捕捉下来,凝结在图片之中,以感动读者、激励读者。那么,体育摄影记者怎样才能敏捷自如地捕捉到体育运动或竞技比赛中运动员生动感人的瞬间形态呢?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也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将人们瞬间丰富的动作表情定格,将青春,将梦想记忆下来,摄影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历史的瞬间定格于一幅幅图画当中。本文尝试从人物摄影的角度,以米脂婆姨的摄影作品为例来分析摄影作品中人物艺术魅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对于典型瞬间,摄影记者应该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因为,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形象是稍纵即逝的,容不得半点犹豫。也就是说,当典型瞬间出现时,如果你具备特殊的敏感性,就会立刻传到你那按快门的手指,咔嚓一下,将典型瞬间摄入镜头。这样就能够使凝固下来的人物神态和场景保持鲜活的“自然状态”。那么一个体育摄影记者,进入运动会体育比赛现场或面对拍摄对象时。怎样才能运用照相机快门启闭的瞬间,敏捷自如地捕捉体育活动中理想境界的典型瞬间呢?  相似文献   

7.
纷纭复杂的生活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犹如无数个点组成一条线。典型瞬间是生活的缩影,谁抓住截取到这种典型瞬间,谁就明白懂得了生活的含义。在反映生活的艺术领域里,雕塑、绘画只能努力描摩间接表现,电影、电视虽能实录却无法凝固,唯有新闻摄影不仅能捕捉,而且能将这种瞬间永久固定下来,深刻地印在读者记忆中。由这一瞬间形成的艺术造型,使读者联想到前前后后的时间,从中领略、欣赏、理解新闻的内涵,达到一种升  相似文献   

8.
郭增彬 《新闻三昧》2004,(12):34-35
让新闻短下来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了,现在还有这样的呼声。换句话说,“该短下来的新闻有的没短下来”这个事实,过去有,现在还有。而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但新闻媒体内部有,广大读更有这样的要求。短新闻能否反映出重大新闻事实?短新闻能否出好作品?短新闻能否反映出记、通讯员的高水平?……就这样一些问题,笔从新华社7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找出10件短新闻作品予以研读,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瞬间思维是新闻摄影固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活动贯穿于新闻摄影的全过程,摄影记者在摁动快门前的瞬间里,第一反应就是将新闻事实——现场直观感受,转化定格成具体的形象,这就是瞬间形象。开启快门前的思维过程,被称之为瞬间思维。瞬间思维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摄影记者,瞬间思维以完成典型瞬间形象的构成为  相似文献   

10.
摄影报道     
摄影报道可以简明地分为两部分:一是予测和发现新闻事件;另一是如实和充分地用照片报道这一事件。予测和发现新闻线索,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编辑工作的范围。摄影记者所要作的工作就是发现和摄取新闻事件的一个活动瞬间的照片。记者能准确地抓取瞬间,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掌握纯熟的摄影技术和技巧,有超乎常人的“三只眼”,另外还要碰运气。任何事件都有无数多的瞬间,关键是记者选择了什么瞬间。举例来看,图一是一张车祸的照片。车翻了,警察正在帮助一位女乘客从车上走下来。在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拍摄时如果耽隔一秒钟或一分钟,或是相机的角度有些变化。这对照片都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是一种瞬间。图二也是一张车祸的照片,它的画面构图与前一张不同,受伤的妇女横躺在  相似文献   

11.
孙倩 《新闻世界》2011,(9):36-37
读者看报,通常很少一字不漏地从头看到尾,一般都会有所取舍。一个独具匠心、安排得体、特点鲜明、图文并茂的版面,能夺人眼目,让读者“一见钟情”,一口气把报纸看下去。这里的“一见钟情”即读者在拿起报纸的瞬间,就能领会到编辑的良苦用心,也就是编辑所认为版面中最重要的新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抓住读者的视线。  相似文献   

12.
广播新闻提要如同期刊预告的“要目”。它能使听众在瞬间了解编辑意图,对整档新闻内容的安排首先有个轮廓的印象,起到提纲挈领,提前告示,提醒听众的作用。好的提要就是一条短而精粹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报纸的扩版和“厚报时代”的来临,“大特写”、“大周末”、“大追踪”泛滥成灾,一些报纸的稿子愈写愈长,章愈做愈大,圈内圈外微词颇多,“短些、短些、再短些”、“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时在耳旁响起。“短些”,如何短?作为记——章的写作,我想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须从“简些”做起。  相似文献   

14.
改文风,呼唤新闻短下来。究其实,"短下来"只是第一步,更高的要求,应该是又短又好。好的短新闻,不仅仅是指篇幅上的短,而是有思想、有内涵、有韵味的短。短文未必没有深度,短不意味着浅。正如深度报道不是长文的代名词一样,肤浅的报道也不是短文的代名词。如果"短"只体现在形式上,而行文思想干瘪,内容空洞,读来乏味,那就失去了短的意义。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文短不能  相似文献   

15.
现今,在一些纸媒体上,时不时会冒出一些语言拖沓、内容冗长的稿件,被行家里手冠名为"垃圾长稿"。这种稿件泛滥对媒体是致命伤,浪费版面浪费读者精力,损害传播信息、宣传政策法规的功效,最终影响发行量,冲击广告收益。让长稿短下来,很有必要。新闻的特点就是新、短、快、活、实。短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新闻"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网络媒  相似文献   

16.
蒋剑翔 《新闻界》2003,(2):53-54
近些年来,随着报纸的扩版和“厚报时代”的来临,“大特写”、“大周末”、“大追踪”泛滥成灾,一些报纸的稿子愈写愈长,文章愈做愈大,圈内圈外微词颇多,“短些、短些、再短些”、“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时在耳旁响起。“短些”,如何短?作为记者——文章的写作者,我想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须从“简些”做起。 我国是造纸、印刷术的发源地,我们的先人们写文章,历来十分吝惜  相似文献   

17.
新闻作品在快中求活,才能保持对读者的吸引力。实践证明,快中求活的出路在于文章短、结构巧、语言美。让文章短下来新闻报道要把大量的新鲜的消息迅速及时地告诉读者,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炼的形式。新闻应该成为一种精制品,应该小巧玲珑,丰美而又结实;而不要臃肿滞涩,貌昂伟而实虚浮。短,才能快,才有利于发挥新闻的时效性;短,才能一目了然,才有利于节约阅读时间;短,才能在有限的版面上刊登较多的新闻。《前卫报》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一等奖的消息《没有就是没有》,不过几百字,却让人读后…  相似文献   

18.
瞬间,是指事物或物体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某一转瞬之间与其空间分离的框架断面。我们要获取和再现这种生动精彩的瞬间断面的可视形象,只有借助于艺术的、科学的表现手法;诸如绘画、舞蹈戏剧、摄影、录像等等。那么,摄影就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瞬间表现的最佳手段和最佳工具。 深入研究、探讨新闻摄影、艺术摄影的瞬间表现,对进一步揭示把握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的规律和本质;了解掌握瞬间表现难度;抢拍和抓拍好最佳形象瞬间和决定性瞬间;全面提高新闻摄影采访和艺术摄影创作质量,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新闻摄影与瞬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深度报道在增加经济新闻的思想深度、理论色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短经济新闻却相对呈弱势,远未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新闻短不下来,短经济新闻难有理论深度,因而也就没有力度。基于这一认识,很多经济新闻越写越长,以致读者不忍卒读。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新闻实践表明,经济新闻能够短下来,短经济新闻可以有较强的力度。篇幅较长的深度报道在经济报道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短经济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深度报道在增加经济新闻的思想深度、理论色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短经济新闻却相对呈弱势,远未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新闻短不下来,短经济新闻难有理论深度,因而也就没有力度。基于这一认识,很多经济新闻越写越长,以致读者不忍卒读。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新闻实践表明,经济新闻能够短下来,短经济新闻可以有较强的力度。篇幅较长的深度报道在经济报道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短经济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