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励志     
《全国新书目》2014,(3):16-17
早安,那些听我的爱人们白杰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978-7-80769-122-82013-12 36.80他是没有争议的帅哥主持,微笑是他的标志,每天准时与你在电波中相约;他对北京和上海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关注你我身边事,却最爱羊肉串  相似文献   

2.
他曾经是萨达姆政府时期的反对者,曾流亡海外;他现在是临时政府时期的外交官,赴任北京;他热爱物理与政治,但最终选择了政治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导语:他是"中国电视美术设计金奖"得主,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术总设计师,他已经连任15届春晚舞美总设计师。他就是陈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大多数人而言,春节往往是最轻松、最愉悦的时候;然而,也有那么  相似文献   

4.
轮回的花园15年前,杨炼曾在北京的小小书房里,抄下过圣·方济的一句话:“人,是在世界抛弃他的一刹那得救的。”对于海外漂泊刚刚回到北京的著名诗人杨炼来说,1999年是值得回味的一年。这一年年初他的中文诗集在国内出版;10月份他的英文诗集获得英国诗歌书籍协会推荐译诗奖;7月底又得到了自己第一个国际诗歌奖——意大利费兰亚诺诗歌奖。不久前,他还在意大利电视一台举办了年度诗歌朗诵会。他马上又要去台湾,帮助组织亚洲最大的诗歌节。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包括台湾、港澳地区)的档案界,许多人都知道北京有个王国华,在日本等海外档案界中也有不少人知道他.原因不仅仅是他曾担任过北京市档案局局长和北京市档案馆馆长,更主要的是对他的为人和学术成果的敬佩.最近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京华谭史录>收录了他自任北京市档案局局长和北京档案馆馆长以来的主要著述,这些著述不仅反映了他的学术成果,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领导北京市档案工作时的业绩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万玛觉得北京的天地是何等的宽阔,他坚定地认为,这里才是自己发挥才华的地方;他不愿意将藏族生活神秘化,他试图用最日常的眼光去打量藏族文明万玛才旦,2004年底创办北京喜玛拉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在2005年举行的中国电影百年庆典上,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很少人记得他,知道他;在中国,很多人都看过他执导的《新中国外交》、《新西行漫记》、《海峡风云》、《跨过鸭绿江》、《西部的发现》……还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特别节目《大话西部》。除了经营好电视栏目《中国之窗》外,每年,他都有一部力作推出。不事张扬,不慕虚荣,只知道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做,这就是他——北京  相似文献   

8.
他是世界体育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让奥林匹克运动架起了全人类的友好之桥;他长期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推动北京奥运会办成了一届光耀历史的经典盛会;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生前曾给予我们的热诚而坚定的帮助,让每个中国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相似文献   

9.
《北京档案》2000,(12):4
本刊讯 12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参观了<百年经纬看北京--二十世纪北京回顾展>展览,称赞这个展览办得很好,他希望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把北京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0.
游戏至死     
吴倩 《报林求索》2012,(4):184-184
<正>外星人并没有摧毁自己,他们只是迷上了计算机游戏,忘了殖民太空。他们太忙了,忙着沉溺于网游,就像我们今天所做的一样。一大清早,叔叔打来电话,开口就要我在北京帮他找一位心理医生。"朋友家的孩子,15岁,死活也不上学了。说老师不喜欢他,同桌也欺负他,撕他的课本和作业。"  相似文献   

11.
国家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王子野同志,于1994年2月16日在北京病逝。尽管他本人的遗嘱是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不保留骨灰。可是,在2月25日他的遗体火化前,一些生前老战友和首都新闻出版界人士数百人,仍前往北京八宝山火葬场向他的遗体鞠躬致哀;对他60多年献身革命事业,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和学术文化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太偏远     
贾平凹受邀到四川二郎镇采风,清晨在镇子里溜达,遇到一位老者,于是攀谈起来。老者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酒厂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刚回来。贾平凹说,北京多好啊,怎么不在北京多住些日子。老者说:“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  相似文献   

13.
郭鹏 《民生周刊》2023,(7):48-49
<正>“创新,是制药行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制药不创新,肯定没出路。”3月15日早7点,赵小峰乘坐了半宿硬卧上铺到达沈阳北站时,距他离开沈阳还不足一整天。沈阳—北京—沈阳,一天一个往返,这种出差强度,对他早已是家常便饭。作为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沈阳同联”)的药品研发负责人,他此次去北京的目的,就是为了约见一位行业专家,请教一款原研药的下一步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他从事报刊发行研究近10年,是我国在报刊发行监测和报刊媒体广告价值分析方面的专家;他恪守自己的行业底线.为报刊发行业诚信公正无私地付出……他就是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珂。本刊记者最近就报刊发行有关问题对田珂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他从事报刊发行研究近10年,是我国在报刊发行监测和报刊媒体广告价值分析方面的专家;他恪守自己的行业底线.为报刊发行业诚信公正无私地付出……他就是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珂。本刊记者最近就报刊发行有关问题对田珂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冯良 《全国新书目》2022,(2):116-117
<正>本书讲述了一个侦探故事,故事背景选在北京。一位优秀善良的彝族青年阿合,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已是在北京拥有家庭和工作的知识分子,他利用业余时间热心协助公安民警处理和少数民族群众有关的民事案件。故事反映了彝族人在城市化大潮中,融入更大的社会时的处境。  相似文献   

17.
罗大佑时时刻刻感受到北京对他的极大冲击。从台北,到香港,再到北京,罗大佑近乎偏执地追逐着中国的时代脉搏。他预言说,明年北京将变成华语流行乐中心。而2002年的最后一天。罗大佑第一场北京个人演唱会也将开场  相似文献   

18.
儒文 《湖北档案》2012,(5):42-44
1922年夏天,时年20岁的沈从文,从偏处一隅的蛮荒之地湘西来到北京。刚走入北京城,沈从文就立刻面临着经济的窘境。他摸了摸身上,只剩下7块6毛钱,可他还是大着胆子在北京西河沿的一家小客店住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爆发时,胡适并不在北京——他正与蒋梦麟等人在上海忙于接待来华讲学的自己的导师杜威博士。直到5月6日,他才获知北京所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吴倩 《报林求索》2012,(2):75-75
<正>攀岩教练小树,经营了一家攀岩馆,但是只能盈亏平衡。在他眼里,这是个非商业化的岩友们的聚会场所,让大家一起切磋的交流平台。第一次见到邱洪树,是在北京日坛攀岩场。他在垂直岩壁上向上攀登,比普通人在平地上奔跑还快。那一天他获得了攀岩速度赛男子组第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