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袁馨 《华章》2012,(19)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并结合《简·爱》两位译者的译文证明翻译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翻译者自身修养以及时代背景等各方面因素导致不同,并且试图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简·爱>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月亮"的描写,"月亮"意象在<简·爱>中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象征意义.在东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学传统中,月亮作为一种神话象征存在于众多文学作品中,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月亮"常包含有褒贬两重相对对立的象征意义,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也往往带有特定的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和《简·爱》这两部作品都偏重表达女性角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下,作者笔下创作出来的女性形象却有所不同.我们可通过对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和她们的性格以及爱情观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原因,来更深入地研读这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于凤保 《考试周刊》2008,(15):194-195
<简·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经典小说,其内在无穷魅力不断地吸引着不同时代的各国普通读者,更加令各种文艺批评思想流派的垂青,其内在的惊人文本张力也使得文本在不同批评思潮中呈现出令人豁然开朗的智慧之光.故此,本文试图系统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以便于同行学者对其做更好的研究,从而福佑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通过《庭院深深》与《简·爱》两个文本的对读以及简·爱和含烟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具体地阐释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爱情现和婚姻观,以期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有显著地位的小说,在国内有多种译本.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李霁野和黄源深译本中的不同措辞,探讨翻译家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译本会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简·爱》这部作品中存在两位他者,一位是显性的他者伯莎·梅森,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克里奥尔人:另一位是隐性的他者简·爱,一个殖民地宗主国的公民,一个英国姑娘.本文将在赛义德东方主义理论框架内对两位他者进行解读,以此来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并倡导各种文化和平共存,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三部小说以其难忘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而故事的结局是开放性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自由地重构、想象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对三部小说的解读中.  相似文献   

9.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哥特文学的经典代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被看成一部灰姑娘式的浪漫爱情小说。文章从当代女权批评关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借助福科的权利话语理论,对这部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进行重读。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恐怖神秘的氛围描写、人物塑造的哥特式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小说《简.爱》在讲述一个传统爱情故事的外表下,揭示了女性本能而不妥协地要求反抗男性社会权利话语并挣脱男权控制,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作品<简·爱>和<倾城之恋>中,其主人公简·爱和白流苏面对同样的生活遭遇,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生活的态度,特别是对爱情的态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就东西方女性的性格的异同对两个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汉语所承载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分为若干个层面,而不同层面包含的内容具有不同的性质与特征,相应的汉语学习就具有层阶性,即从习得汉语的语言符号系统到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进而形成汉语的审美与价值观。因此汉语教学应确定目标层次,即从促成记忆的教学入手,进一步促成理解的教学与审美认同的教学,形成汉语学习的阶梯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Zeugma与拈连     
英语修辞格Zeugma和汉语修辞格拈连在性质上完全相同,在格式上有些差别,把它们加以对比,研究,有助于英汉翻译中正确理解原著的修辞手法,并正确地在译文中表达它们:有助于提高英语,脯达能力及文学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语言差异。作为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英汉习语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英汉习语又有一些相似性。将英汉习语作对比研究,探讨英汉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异同,达到人们对习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深文化理解,加强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诗人对"歧路"的意象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顾子欣先生深受"中国式"理解的影响而有了对弗洛斯特"The Road Not Taken"与众不同的翻译。文章通过探讨这种翻译背后的原因,强调诗歌翻译必须基于创作背景以达到忠实原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于我国的经济社会之中,为我国历部宪法所规定.这反映不同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反映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认识.现在,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西文化互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层次:还原的方式,即西学中源说;沟通的方式,即中西相合说;比较的方式,即文化差异说。这种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逐渐深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认识西方文化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差别,很多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很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本文对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差异进行了探讨,旨在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与西方人看问题的方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外语学习中束缚着中国学生.了解英汉表达差异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掌握地道的英语,排除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写作中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言中均有许多表颜色的词语.本文对处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下的英汉语言中的一些主要颜色词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异同,旨在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异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20.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英汉习语存有相似性的同时亦有差异,于是在英汉习语互译中产生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现象。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语言的意念功能决定了习语之间的总体可译性,语言的文化功能造成了习语的相对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则使习语产生绝对不可译性。了解英汉习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利于更好地使用英汉习语,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