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春秋赋诗是西周礼乐制度的“变体”,是诸侯国进行文化争霸和贵族身份确认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春秋各国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各国在政治外交往来中盛行赋诗言志。晋国涌现了一批赋诗的能手,他们在赋诗中知礼但也表现出了僭礼行为。与它国相比,晋人的赋诗很大气,往往用天下共主的霸气与各诸侯国交流。与此同时,在晋人参加的赋诗场合中,各国对晋国多颂美奉承之辞,而晋人应对娴雅得体,与其所受之诗相谐和。  相似文献   

3.
晋人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于《左传》用《诗》多有解说,自成一家之言。对"诗言志"这一《诗》学中最核心的命题,杜注以"作诗以言志"标明自作诗以言己志,以"诗以言志"标明称《诗》以言己志,并以"赋诗者取其一章"标明赋诗断章,以"义取××""言××""多取首章之义"等标明断章取义之所在。研究《左传》用《诗》之杜注,可从中窥见杜预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赋诗之风大行其道,“赋诗断章,余取所求”成为普遍的现象,实用主义的孔子据此提出了他的一系列功用诗论,肯定了“赋诗断章”存在的价值,其后的孟子则反其道而行,以他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新诗论否定了“赋诗断章”的做法,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5.
"赋诗"活动是春秋时代的特殊用诗现象。从赋诗的特点看,一般采用"断章取义"的方法,也有取全篇之义的;赋诗是一种"微言相感"的交流活动。赋诗活动产生的原因:对礼制的僭越是前提条件;各诸侯国举行的盟会、聘问、宴享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舞台;政治人物的直接参与推动了这一活动的广泛化;诗歌具有庄严性、高贵性符合贵族身份的自我确认;诗具有含蓄委婉的特性,使赋诗成为外交场合中请求、拒绝、赞美或者嘲讽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7.
任蓉 《广西教育》2010,(21):37-39
通过对酒店禁烟公示语篇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分析可看出,尽管原文与译文的概念功能基本不变,但人际功能的变化会引起译文语篇功能随之变化,反映在文化语境上则是语篇体现样式的变化。文化语境对翻译语篇的对等性产生制约,由此引起的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是对语篇结构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对<韩诗外传>一书的性质,有解诗说、用诗说及调和之论.<左传>中的赋诗是学界公认的用诗典范.考察两书中同一诗句的运用,有明显差异:<左传>中赋诗是叙事情节中的组成部分,起着传情达意的重要功能,而不需考虑所传递的意义是否合乎儒学义理,带有随机性.而<韩诗外传>中,往往是经师从儒学的角度设置多个含义相似的故事来解说同一诗句.多个同类故事对诗句的多重经学解读,体现了经师叙事解诗的预设性,印证了<韩诗外传>叙事解诗的经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代,赋诗之风大行其道“,赋诗断章,余取所求”成为普遍的现象,实用主义的孔子据此提出了他的一系列功用诗论,肯定了“赋诗断章”存在的价值,其后的孟子则反其道而行,以他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新诗论否定了“赋诗断章”的做法,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0.
《诗经》在整个春秋时代广泛流传于上层社会 ,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时尚———列国君卿直接以诗歌为工具 ,在政治、外交活动中谋求实际效益。西周之初 ,礼制渐趋完备 ,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典制 :礼有定制 ,乐有定谱 ,诗有定篇 ,代代相承 ,不容僭越。东周以降 ,王室陵替 ,在礼崩乐坏的形势下 ,赋诗被各种性质、各种形式的会盟、燕享等政治外交活动所利用。赋诗的典礼性为政治性所取代 ,赋诗的典礼性成为一种虚假的装饰 ,百年之间蔚然成风。春秋赋诗直接影响到诗的流传 ,这是其在历史上产生的更为深远、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话语理解和词义理解两个方面论述了文化语境的语用制约作用,从而揭示了文化语境在语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语境"成为文学批评与研究之中的一个常用术语,不仅是因为语言问题,而且是因为文学问题历来都不是孤立的,甚至还可能与许多非文学的问题相关。因此,从特定的文学语境出发或将文学放在特定语境之中进行评介就成了批评界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文学批评,我们暂且称之为语境批评。然而在语境批评之中,"语境"给批评者提供某种论证视角和理论支持的同时,也常常使批评者面临诸多的质疑与困惑。  相似文献   

13.
对中德两国的文化背景、社会规范、习俗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作了比较,分析了产生两国语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旨在加强大家对于跨文化交际中中德两国语境的理解和认识,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两国的语言及文化。  相似文献   

14.
民俗情境是语言民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对民间语言的科学考察不能脱离其产生和运作的情境。语言情境分为文化情境与现场处境两个层次 ,二者共同制约和规定着语言民俗的形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受语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语境分析对于正确翻译十分关键,本文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英语本国语使用者言语中的普遍现象,能否灵活运用习语已成为衡量EFL和FFL学习者英语真实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试从语用学的新视角探讨习语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文章重点从辞格和语域两个方面对习语的情景语境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习语的使用场合和对象,以便实现更加顺畅的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7.
中晚唐时期,怀古诗创作蔚为大观,是中国古代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唐代社会的特殊现实相关,更取决于中国化的大背景。从初盛唐诗人的零星写作到中晚唐创作的形成风气,以及今昔对比模式的构成,都充分说明了这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语境的要领主要是指语言的背景知识和语言所处的上下语言环境。语境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和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了解词语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另一方面,某一词汇会因其上下语境的不同而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境是与语恒运用相关的语恒现象,语境对特定的词语或语段的意义会产生影响,它可以限制对词语、词组及句子可恒有的种种解释范围。语恒语境、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同翻译密切相关,译者树立语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商务英语翻译中语境制约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英语作为特殊用途的专用英语,在翻译过程中,它的语义尤为依赖语境,语境对语义有制约或决定作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语境制约语义体现在三个方面,语境显示语义,语境延伸语义以及语境取舍语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