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或者操作上的不当,在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中还存在着种种误区。一、“学生主体”幌子下的“教师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要对学生主体性培养问题形成共识 广大教师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因而对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已多角度、多层次地向我们展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  相似文献   

3.
刘锋 《教书育人》2013,(1):49-49
体育主体性教学是一种现代体育教学形式,其特点是主体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启发之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东兴 《广东教育》2007,(10):26-27
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教师对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或不善于启动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意识淡薄,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重教轻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等良好习惯的培养;不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忽视激励与评  相似文献   

5.
王磊 《教学与管理》2002,(10):16-18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对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从研究的范围上来看,其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维度来展开:第一,从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到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第二,从研究学生的主体性到研究教师的主体性以及研究教师怔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教师主体性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主体性价值不应该因教育观念的变化而改变其重要性,它与学生主体共同存在于教育活动的矛盾联系中,需要给予独立的理论阐述。教师的主体价值指教师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并相应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其特征是:价值取向的社会性,价值内涵的创造性,价值实现空间的广泛性,价值体现的潜隐性,教师主体性价值的实现,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又需要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的积极配合,教师主体性价值能否实现,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如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课堂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战场,学生的活动主要在课堂进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自己,使自己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对课堂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中有计划地活动,有针对性地展示与讲评。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课堂,课堂应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本着重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辩证地处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以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为特征,对教育的作用也作了许多新的描述:通过教育,使人发展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教育,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在诸多的发展可能性中自主作出选择;教育要培养和造就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的现代人。以培养学生为己任的教师,不仅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更需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洪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改革。但由于过多地追求结果,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带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该以何种方式出现在这样一种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11.
杨琼辉 《考试周刊》2009,(27):204-204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代的一条教育原则,它揭示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本文主要谈谈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人"的因素,其主体性问题已经凸现.建构教师的主体性,解决学校教育中"人"的因素的问题,将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界,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但人们不敢或不愿多谈及教师主体性,似乎一谈教师主体性,就会削弱学生主体性。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体性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其主体性是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我国当前教育中教师主体性缺失的状况,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和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对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重视群体,忽视个体;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忽视了教师在现代教育与教学理念中的主体作用。这种状况既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开展,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世纪宏伟目标要求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树立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能力结构和心理素质,培养崭新素质的未来公民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们必须在现实的基础上找准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契合点,设计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教学来说,这个契合点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会导致教师“主体地位”的边缘化,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领的平衡。本文主要从重视教师弓l领及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两个方面阐述了实现自主学习与教师引领平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教学是指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为手段,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①它既强调教师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因而是一种"双主契合"的教学;它既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适应,又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因而是一种"多向互动"的教学;它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掌握,又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是一种"学创结合"的教学。 一、双主契合,以学为本 教学是师生…  相似文献   

19.
沈茵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1):127+113-127,113
中国的英语教学在过去的20多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整体上我们目前英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尊重学生需要、及时评价和引导思维碰撞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更高效的自我探究,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这些工作在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宁夏教育》2008,(12):79-79
第一,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研究性教学的特点之一,也是开展好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但是,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