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负“与“提质“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减负“首先从学生在校时间上减下来,作业量上减下来,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精神压力上减下来.……  相似文献   

2.
熊丙奇 《教育》2013,(9):10-10
从教育部门所发的减负令看,国家对减负不可谓不重视。但是,减负绝对是不可能通过文件、通知减下来的。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必须破除三大利益链条。或者说,我国学生的负担之所以减不下来,是因为现在存在三大利益链。  相似文献   

3.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一线教师都在想方设法给学生减学习负担、减学业负担、减心理负担.然而减负增效是一个系统工程,减负不一定能够增效,只有通过增效才能更好地落实减负.因此,在"减"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增",要增加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教育,增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增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增效.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如何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进行了思考,并实施了具有我校特点的"两减两加"减负新举措:第一减是"不同学生不同减"。如我校三年级在减负上采取了作业自主选择的举措。教师把机械式的抄写作业改为预习式作业、自助式作业、活动式作业、互动式作业,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  相似文献   

5.
“减轻学生作业量,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不搞统一考试”仅是“减负”的有效措施;而“减负”的本质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减负”,必须做到“减负”不“减质”,“学生减负,教师增压”,“用减负”减下来的时间,加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减负”与提高质量同步实施。为此,我校拉开了新时期提高教师素质的帷幕。  相似文献   

6.
正从教育部门所发的减负令看,国家对减负不可谓不重视。但是,减负绝对是不可能通过文件、通知减下来的。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必须破除三大利益链条。或者说,我国学生的负担之所以减不下来,是因为现在存在三大利益链。其一,择校利益链。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将义务教育均衡作为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首要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面向全国基础教育系统进行网络公开课。对于学生减负,他表示,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明年将对各省所有地市学生课业负担进行量化排名,并把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教育减负,既是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用刘副部长的话说,"减负发了几十个文,减了几十年,一直没减下来"。近来,教育部再次"亮剑",继《小学减负十条规定》之后,又祭出了"课业负担排名"的法宝。排名的本意自然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但放到现实中,"课业负担排名"恐怕只是看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8.
“减轻学生负担”是当前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但是如何“减负”.却是众说纷纭.没有给“减负”一个实质性的界定.广大教师也十分茫然.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作一点机械的“减负”.这样不仅学生的负担不能真正地减下来.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会真正得到提高。所以有些卓见者就提出了“科学负担”或“减负增效”的理念。那么什么是“科学减负”?  相似文献   

9.
几个月前,教育部征求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意见,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多年来,一次又一次“减负规定”,一个又一个红头文件,非但没有让学生的书包真正轻下来,反而越减越重。  相似文献   

10.
孔怀文 《教师》2014,(18):66-66
正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喊"减负",可是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学生的负担一直都没有减下来呢?我认为主要矛盾是"减负"没有与"增效"挂钩。"减负增效"是我们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特别是数学学科,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一、更新观念,追求效益效益观念就是要以较少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一直以来,很多讲究"实干"的老师非常热衷于上课堂外的课,热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3,(10):30-30
政策解读 8月22日,教育部新拟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就是要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减负工作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切实把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  相似文献   

12.
曹丽萍 《辽宁教育》2012,(24):59-61
昨天的"减负",似乎口号太多,行动太少。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需要全体教育人对"减负"进行深度思考:"减负"到底减什么,怎么减?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坚信:"减负"一定减质量,所以种种做法只是纸上谈兵,明减实增。面对现状,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觉醒并深度思考:孩子的幸福真的在那个不可预知的中考之后、高考之后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东教育界通过行政手段在中小学刮起了一股减负风暴,措施得力,收效明显。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从时间上来看确实减了下来。山东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并被其他省市纷纷效仿。但是,学生减负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些问题已经在教育工作中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熊丙奇 《教育》2013,(25):10
从教育部门所发的减负令看,国家对减负不可谓不重视。但是,减负绝对是不可能通过文件、通知减下来的。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必须破除三大利益链条。或者说,我国学生的负担之所以减不下来,是因为现在存在三大利益链。其一,择校利益链。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将义务教育均衡作为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首要责任,可是,直到今天,我国全国各地的择校热一直高烧不断,原因在于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十分严重,而地方政府缺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  相似文献   

15.
杜卫 《中国德育》2012,(13):60-60
问:“减负”问题喊了好多年了,但总体上是没有减下来,有的地方虽然减了,但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好像这个问题“无解”,究竟症结何在?  相似文献   

16.
减轻学生的负担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部下达“减负”令已经快十年了,“减负”工作的确取得了前所款有的成绩。然而到底减什么,减多少,怎样减,至今依然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上或工作上的误区,要么断章取义,要么矫枉过正。因此,重新解读“减负”的本真内涵,拨开迷务,走出误区,实施素质教育,显得非常迫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减负是学生的渴望,也是教师们期盼已久的“福利”.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万万不可忽视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减负.当下,家长们畸形的人才观、教育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教育官员的名声官职、教师们的绩效考核等,使减负成了高喊的口号,挂在墙上的摆设,“负”没减下来,“压”倒上去了,“压”未减下来,“担”倒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8.
<正>减负应该适可而止,不能过度操作。在实践中,对减负的片面理解会使人产生一种误会——只要是负担就要减,负担越轻越好,没有负担更好。这属于过度"减负"。实际上,正常的课业负担是学生应该且必须承担的,只有"过重的课业负担"才需要减下来。学习不仅是一场充满趣味的旅程,也是一种繁重而艰苦的劳动。只要有学习行为就会有身体和心理的负担,没有负担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课业负担控制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减负"势在必行。学生"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达到"减负增效"。"减负"不是减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不是减学生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减教育教学的质量。减轻课业负担,虽然谈及多年且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教师和学生都喊累,“减负”减了那么多年,喊累声依然高涨。为什么这么累?从学生层面上讲,因为他们有听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从教师层面上看,因为他们有讲不完的课、批不完的作业。“减负”喊了那么多年,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有人陉高考,说如果取消高考制度就万事大吉了,可在目前看来,这还是天方夜谭!负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多不是我们教师个人能够决定、能够改变的。不管怎样,学生学习的痛苦远大于快乐,“减负”就是空话。怎么办?难道在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只能一代又一代地累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