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决策官员和一般群众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与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素质;振兴中华民族,需要首先振兴中国师范教育。本文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指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必须转化的四个症结:先天性体制缺憾;教师职业未专业化;课程设置乏师范性;教师缺失话语权。否则,中国师范教育的改革都只能是治表不治里。  相似文献   

2.
现代海洋开发已进入到以高技术为基础、以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海洋产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开发海洋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振兴海洋经济首先要振兴海洋科技;要振兴海洋科技,就必须培养大批海洋开发及科技方面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把科学的发展观转变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思路、新做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种教育观念犹如翻滚的浪花冲洗着教师。教师这一传播人类文明、知识的使者也沉浮于浪峰波谷中,是随波逐流,还是顺应历史,参与改革,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作出严肃的回答。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灵魂,是主宰;学校的绝大部分工作要教师去进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制约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告诉我们: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振兴经济。这一切又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正是提高劳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坚持育人为本,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贯彻实施《纲要》,全国上下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对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本文现就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战略问题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战略思维对战略主体开展战略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甚至决定整个战略全局的成败。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观察战略思维:战略视野需要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按照历史的逻辑演进进行思考;战略目的需要努力推动主体由自发自觉转变,在历史合力中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战略规划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战略实践必须处理社会结构中的不适应关系,以深化改革的方式推动社会转型进步;战略伦理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战略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发展农业,振兴农村经济,就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挖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理论教育,则是搞好计划生育有效的措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农村成人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培养人才和普及实用技术的光荣使命,为此必须认真抓好人口教育。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物理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曾多次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推动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物理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为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所以,物理教学的传统模式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10.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确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所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较大关联性.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说,乡村振兴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达到可持续性的建设和发展,乡村建设必须摆脱原...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必须知道掌握自己的历史,并以史为镜,树立民族自信心,民族精神,从而振兴民族和强大一个国家.所以,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和精神素质,贯彻党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方针,是每一个历史教师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全面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园艺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园艺技术专业必须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技能型复合人才。园艺技术专业通过对专业课程理论、实训体系、内容进行整合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其他涉农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需要科技创新。其理论诉求在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基础要求科技创新;实践诉求在于:乡村五大具体内容的振兴在实践中必须依赖科技创新提供力量。科技创新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在于:科技创新带来规模效应和优化产业结构,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赋能乡村组织振兴;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之源,赋能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需要掌握科技创新本领,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4.
建构客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客家地区发展经济、带动旅游观光的主要策略。客家文化产业的建构必须将客家传统产业转变成文化产业,配合适当的产业发展策略,加上文化观光形式,才能促进客家地区经济振兴;客家文化产业经济必须加入客家历史与人文资源,结合客家文化图像,呈现更多客家特色,成为具有客家精神的文化产品。建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商品、文化特色产业以及文化符码旅游意象,是客家地区发展文化观光、招睐人潮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综合国力的增强,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师。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所在。所以,发展教育必须首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造就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学术界的一些观点 ,重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救亡”与“振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 ,救亡为振兴扫除障碍 ;而振兴则是救亡最终追求的目的。辛亥革命既为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必要前提。救亡与振兴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首次交汇 ,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之一。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辛亥云南起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救亡与振兴的交汇 ,先救亡后振兴 ,救亡与振兴相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对乡村资源的增值增效和实现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具有积极意义。现阶段,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反映在,大学生服务于乡村振兴意识薄弱,学校关于乡村振兴的教育缺失,地方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帮扶政策不足,乡村资源开发缺乏优化整合;为此,推动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帮扶政策;整合乡村资源,形成特色化与品牌化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由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所决定的。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党员干部专业素养不高、产业经济优化能力不足、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强等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政治能力提升和制度建设增强组织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党建引领产业经济新模式,着力提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真正实现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作为中国科技大省、工业大省的辽宁,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完成艰巨的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使命,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因为在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中,人是最主要的,最积极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赖于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精英的培育和支持。然而,目前农民人力资本匮乏成为了制约乡村振兴的严重桎梏,主要表现为: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乡村振兴主体空心化;乡村精英单向流动,留守农民资本低劣化;后继农民危机重重,增量资本来源虚无化。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制约的瓶颈,就必须基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路径,培训留守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养乡村精英,以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能力。为此,必须构建发达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一培训体系,必须体现县域性和现代性特征;必须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化的、体现城乡融合和"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