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加强诗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诗词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诗教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绩。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诗教工作经验,推动诗教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向前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诗教工作的首要成就,是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在许多学校的师生员工中,开始引起了对诗教的重视。大家认识到,中华诗词是植根于民族语言民族风情、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先进文化,具有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替代的教育功能和艺术魅力。中华诗词是建设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诗教",以诗感人,以诗化人.他的"诗教"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人说,"诗教"是文科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专利",与理科老师"无缘".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的数学教师们不信这个邪,用行动解答了这个"无缘"难题.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经典古诗文,将数学问题化为美妙的诗意,展示数学与诗文的联系,把理性抽象的数学直观形象化,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深度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飘溢人文诗香.我们的实践与感悟是:①情境引入,"引"得诗词来,与诗共舞,人文诗意飘课堂;②数学建模,"入"得诗词里,与诗共舞,人文诗趣溢课堂;③数学思想,"用"得诗词去,与诗共舞,人文诗香满课堂;④数学解题,"融"得诗词中,与诗共舞,人文诗情充课堂.  相似文献   

3.
"诗教"的雏形始于孔子"以《诗》执教",据《礼记·经解》记载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对"诗教"含义的阐释、实施的原则及其总理念均涵盖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这对当今语文诗词教学的施教过程和实质都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2004,(1):52-52
由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诗词协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校园诗教经验交流会,于12月6日上午在南京华江饭店开幕。江苏省原副省长、江苏省诗词协会会长凌启鸿致开幕词,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梁东在开幕式上作了《诗教,为了民族的振兴》的主题报告。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人民日报副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高校素质教育委员会主任杨叔子等专家作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旨在总结开展校园诗教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广校园诗教,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领导、诗词组织和诗教先进单…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的文化传承离不开诗化教学,新课程呼唤着语文诗意的回归。小学语文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为凭借,引领学生沿着读诗、诵诗、悟诗、品诗、作诗的轨迹涵泳体悟诗词优美的情境,进行诗化的积累;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进行语文教学诗化的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的诗意化,构建教海有难“诗”为舟的学科教学特色,使师生在语文课堂中诗意地栖居;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诗化的育人环境研究,优化诗教环境。  相似文献   

6.
苏恒 《广西教育》2008,(26):40-40
中国自古即是一个注重诗教的国家,诗词文化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承数千年的宝贵传统。因此,开展“诗教进校园”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基于诗词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诗词教育应该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和教学外逐步推开、深入。具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然后阐述了传统诗词文化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传统诗词文化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融入实践,包括开展诗词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举办各类活动,寓教于乐;开发校本诗词读本,打造诗教特色;开设诗词鉴赏选修课,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把中华诗词引入校园,让校园"诗声琅琅诗情浓"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刘轶青在全国第十三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关于<诗词与素质教育>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人们的高素质从哪里来?毫无疑问,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首先是少年儿童和青年中普遍推行诗词教育,在中小学加强诗教,以增进青少年和儿童的文化素质,则显得更加重要……今天,我们所处的是社会主义时代,我们不需以诗取士,我们却需要以诗育人."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以来,中华传统诗词写作教育长期被排斥在教育体制之外,近二三十年间,大学诗教渐昌。在大学诗教中,诗人教师具有丰富深远的文化表征意义、具体而微的教育指导作用。大学诗教可通过大学诗词写作课的设置和教学、教材的适用、学生诗社和诗词刊物的动作存续、诗词赛事的举办、短期诗词学校的集中培训等途径进行。大学诗教的目标是:提高诗词文化修养,培养人的诗性思维能力和诗意生存品格,培养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57):31-32
诗词历来被人们称为"文学之母",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名家名作卷帙浩繁,教者需寻求规律,方能提高教学效率,完成繁重的诗词教学任务。多年经验总结其规律为:把握诗眼、揣摩意象、体会意境、掌握典故、强化风格、品析情愫、重视朗读、诗画结合。  相似文献   

11.
诗歌大多借助"意象"表达情思.小学课内以"儿童"为人物意象抒情言志的古诗词大致有工笔描"象",直抒生命意趣;借"象"抒情,寄托思想情怀;以"象"言志,表明志向抱负.基于意象去品赏古诗词,以象解意,以象教诗,唤醒学生对诗词的思考,对诗词文化的探究,小学古诗词教学才会真正触摸到诗词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本刊开辟“诗词漫笔”这个新园地,是应不少小学老师的要求定下来的. 老师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正反映了他们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因为小学课本中有四、五十首诗词。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要把这几十首诗词教好,老师就得学好几百首诗词,并掌握一定的诗词基本知识;最好还能写写诗。学诗与教诗是紧密相联的,学好才能教好。当然,学好了,也仅是第一步。因为要教好还有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我们开辟“诗词漫笔”这个园地,就是想在学诗和教诗的问题上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意见。为了更有的放矢,我们在这里附设一个“读者信箱”,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比如,你希望这个专栏刊登些什么内容、重点解决些什么问题,或者你个人在学诗、写诗和教诗中有什么疑难,希望得到解决等等,都可写来,我们尽可能解答。 在此,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问题。 有些老师把教诗词作为负担。这或者是由于没掌握好教材,心中无数,教起来十分吃力,或者是认为诗词是些“老古董”,不值得学,更没兴趣去钻研教材,深人备课从真教课。 殊不知道,诗词,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外国不少专家学者都非常重视。日本就有很多汉诗诗人,日本的诗人、艺术家还组织有一个诗词吟唱艺术团,曾两次来华访问。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振兴诗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贵州安顺地区学校诗教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传统诗教的起源和振兴贵州安顺地区诗教的内容等,探讨了振兴诗教的一些具体做法.旨在巩固安顺地区诗词进校园活动的成果,提高语文教师的诗教水平,推动中华诗词在校园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生活中感触到诗的意趣、和谐和美的存在。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崇高境界,学习诗词,畅游诗海,引导孩子在诗教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诗教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借鉴传统诗教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做好诗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主要包括语文学科内的诗词教学、诗词专题课程、古诗词主题实践活动三种形式。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教师还要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综合设计教学目标,按"诵读、想象、联想、表达、体悟"来组织教学环节,以意象、意境、典故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词意蕴,做到"以诗会人"与"知人论世"相结合,链接生命体验,涵养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6.
中华古称诗国,历来注重诗教。当代师范院校应继承和发扬中华诗教这种优良的文化传统,努力发掘中华诗词中所蕴蓄的巨大育人潜能,并在充分认清自己所处的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制定出组建诗教机构、成立诗教团体等实施方略,从而在创新的原则下大力发展诗词教育。  相似文献   

17.
"着眼国民诗教,着手校园诗教,着力社会诗教"是当代中华诗教的总体架构。而校园诗教是国民诗教、社会诗教的基础环节和潜力工程。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进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是摆在我们中小学学校教育面前的当务之急,而通过对传统中华诗词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理想志向、道德品质、爱国情感、公正诚信、关爱他人、奋发进取等人文素养,这对于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培养气质、塑造完美人格将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鸡年春节,央视推出一档最火的节目——《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同时也让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火了一把。这把"火"引发了人们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潮,更引发了一些专家学者对当下古诗词教育的分析与思考。上师大教授王荣生表示,学习古诗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孔子"诗教观"的再思考。孔子日:"人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即《诗经》,《诗》教逐步演变成现在广义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古诗词,让他们拥有一个诗词熏陶的童年,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的"重美""重情""重积累"等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糅合现代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古诗词专题研究""百诗颂中华"和"诗教"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诗教的热潮。  相似文献   

20.
诗词是汉语言文学的精髓,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主要内容.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诗教"的传统,古典诗词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成为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如何更好地使学生领悟古典诗词的美韵,一直是语文教师探求的问题.现就教学中的几点尚在实践和探索的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