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摆脱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智慧的淡忘,从而保有教育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起着主导的作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技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走上良好循环的学习道路;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的传统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好处,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停留在前人基础上而无所进步。现行的教育体制则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统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应用型人才.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为今后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采访、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有关思想观点、知识和行为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常为教师所运用。可是,据笔者了解,发现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就事论事,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参观活动,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实地观察、测量,作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自然教师带着学生走向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植物,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自然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知识……这些活动,无疑能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但是,由于学  相似文献   

6.
设疑问难是促使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有了疑,教师才能够启发诱导学生解疑,学习新知识。然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怎么去产生“疑”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去科学地设疑;学生善于问难。  相似文献   

7.
任何知识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可以说是知识的关键;教学的最终目标无疑应该指向知识的关键,可以说是教学的关键。在具体教学中,在学生学习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关键,学会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关键,发扬光大,扩大知识的面积和思维的半径,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对象,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应用型人才.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为今后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停留在前人基础上而无所进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发展智力为主;由注重结果的学习模式转移到注重学习过程的模式;由注重识记知识的活动转移到创造性运用知识的活动上来。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无疑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教学过程中如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学生知识的获得、才能的增长,需要由疑到无疑,再由无疑到有疑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疑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将是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那么,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呢?高素质的学生应该是: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知识丰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对于思想政治品德无疑应当大力加强,但是对于如何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问题也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丰富学生知识的方法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记住所学知识,才能使知识累加,使得知识丰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问题。增…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观定位于"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它表明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与活动;它不再只是知识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而教师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地实施高中化学课程,就必须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明白"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新课程中的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地组织高考专题复习值得我们反思。古人云:"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尤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高三学生和教师不妨"换个角度来看问题",重新创设  相似文献   

13.
知识好比浩瀚的大海,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有老师陪伴,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在离开学校后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实现由教师教知识到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而预习无疑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但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学生处于“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认为数学课是枯燥的,数学概念课无疑就更加乏味了.那么,怎样才能让一堂数学概念课变得鲜活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试着去敲开知识的大门,探索前方的"绚烂天地".而作为教师要做的,无疑是帮助学生选择一块合适的"敲门砖".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这无疑使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这种现状,本人进行了初步探究——语文情趣化教学,尝试从各个方面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实践证明,这种情趣化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用这种方法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更愿意接受,课堂效益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的习作教学仍然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作文指导是教师讲,学生听;作文过程是教师看,学生写;作文讲评是教师评,学生改。产生“一言堂”现象,原因在于教师把“作文活动”理解成学生个人掌握作文知识和能力的活动,即强调作文活动的“个体性”和“认识性”。这种理解无疑是片面的。对“作文活动”的科学理解应该是:第一,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活动化,使传统教师单一讲授、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起来,无疑将是新课改中的一个新气象。新课程中教学过程将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的动态化过程,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创造力的场1  相似文献   

20.
曹群珍 《中国教师》2012,(13):70-72
<正>一、问题的提出一堂课是否有效,应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如果说,对课堂教学步骤的精心预设是有效课堂必备的奠基石的话,那么导入语无疑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的导入语,既是对以前所学英语知识的复习、巩固,又可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设桥梁。教师为传授新的英语知识而设计的一系列导入语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巧"提问、"真"评价,能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新知识。因此,课堂导入语的预设成功与否直接关联一节课的成败。目前英语教师的课堂导入语存在以下问题:(1)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