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我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达到"传授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的. 一、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活动,是教学的辅助形式,有利于克服学习上"一窄二死"的缺点,有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在讲授O这个字母时,我穿插了"OIC"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大意是:一个小男孩在家念字母时,恰有一个小偷来偷东西,小偷一听就悄悄地溜走了,原来"OIC"与"oh,I see"是谐音.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了.  相似文献   

2.
符志宏 《班主任》2011,(7):24-26
那一年,我兼任初二(8)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56名学生,由各班打架斗殴、调皮捣蛋、无心学习等令人头疼的学生组成。上第一节班会课,我就领略了他们的"风采":在课堂上,这些"宝贝"有的挑衅般地看着我,有的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有的一上课就睡觉,更多人的目光毫无焦点地看着我或黑板,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经过与学生逐一谈话,我了解到——这班学生正处于激情四  相似文献   

3.
这是某电视台举办的一档谈话节目。嘉宾一共四位,都是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他们来自这个城市的各行各业,引领着各自领域的潮流和风骚。他们有房,有车,事业有成,是无数男人眼里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但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无一例外地生长在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谈话就是围绕着"读书和命运"这个话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记叙文的写作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一种记叙文写作方法:首先帮助学生找到一个熟悉且有地方特色的身份;接着告诉他们就这个身份续写符合身份的故事;然后教会他们制作波澜,最后让"我"走到作文中去。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桎梏下,家长、学生都只关心考试分数,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老师是要花费一番心思的。我的比较成功的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悬念吸引法低中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好奇心强,特别关心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利用这一特点,我抓住机会为学生讲故事,一般利用语文课最后几分钟跟学生讲一个较长的故事,讲着讲着就打下课铃了。学生追着问:"后来呢?""后来呢?"我假装很无奈地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很长,现在讲不完了。后面的内容更精彩,这个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要不先借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我校九年级学生中进行的《你的历史课堂,你幸福了吗?》问卷调查显示:48%的学生认为"不幸福",42%的学生认为"比较幸福",10%的学生认为"幸福"。由此可知,学生对历史科学习缺乏幸福感。通过深入的谈话、讨论,我了解到学生的这种不幸福的感觉来自课堂,原因主要有:一是历史课堂中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原因分析)等没有吸引力;二是学历史就是背,辛苦、枯燥,难背易忘。由调查和讨论得知,100%的学生认为如果老师能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历史故事、历史小细节,能满足学习好奇心,增加课堂幸福感;97%的学生期待老师有妙法解决"背历史"这个痛苦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情感,激发朗读兴趣只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他们,以情传情,情景交融,朗读才能读出味,品出情来。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小钱身上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画下来,多读几遍。"经过一番情感渲染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们很自然地找到了"这个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倍感压力巨大,我在农村学校任教十三年,且担任班主任工作,下面是我在带班过程中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几点尝试,谨供同仁商榷。一.班主任谈话一定要有技巧和方法(一)谈话前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就像"备课"一样,明确谈话的目的、重  相似文献   

9.
2008年,儿子在江阴山观实验小学上一年级,那一年,我也非常幸运地成为了他们班级三个"故事妈妈"中的一员。我很喜欢他们学校的这个"故事妈妈"活动,因为我喜欢给孩子讲故事。我不光给他讲书上的故事,还给他讲我们身边的事,给他读报纸,讲新闻……凡是觉得对他有意义的事情,我都  相似文献   

10.
<正>一、微故事:潜心滋养,让“种子”扎下深根一提起作文,学生就头疼,可一提起故事,他们都来了精神。在学生作文起步时,如果用故事的样态来替代作文,不就可以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了吗?一日课堂上,我转换为学生的角色,用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个老师,好玩儿》。听完故事,我看见他们期待的眼神。接下来的每一天,只要发现课堂内外的一些“小新闻”“小意外”,我都会及时以“微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他们也特别爱听。  相似文献   

11.
周丹 《小学生》2013,(12):92-9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中有三个小猴子吵着要猴爸爸买甘蔗给他们吃,最小的猴子嚷着要根数最多的,老大自以为很懂事说:"我只要一根,但要最长的。"精明的老二说:"我不要最长的  相似文献   

12.
<正>小时候,我作文很好,主要是我爱写得与众不同。比如老师出了个作文题,叫"一次谈话"。一般的同学写的都是自己做了一件错事,被爸爸妈妈或是其他长辈批评了一顿,于是铭记在心;也有写同学之间闹了点小误会,一谈心就和解了的。这两种写法我都想到了,可我想写一次更奇妙的谈话。想啊想啊,我就设想通过电话同一位非洲的黑人小朋友谈话,谈他们的苦日子和我们的幸福生活。其实这个想法  相似文献   

13.
让初中英语课堂趣味横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教学中体验到,巧用故事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的各种智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将对话改编成一个个故事,在里面融入新的知识点,在讲故事之前,让学生猜一猜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通过猜故事,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活跃他们的思维,调节了课堂气氛,让他们充满激情和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4.
六年前,我调到了现在所在的县城窗口学校,刚到新的岗位,我就接手了一个组合班。有同事告诉我,这个班分出来的不爱学习的学生居多,他们特别调皮,甚至有个别学生家长还很是非……当时我就想,我怎么会接手这样一个班?我该怎么办呢?但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默默工作,尽职尽责。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多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做事不得三心二意;在我教书的时候,我也曾用这个故事教育我的学生做事要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16.
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认识了大量的生字,他们走在街上指指点点,断断续续念出许多字形规整、字体各异的汉字;拿着图书、报纸嘟囔着小嘴读出一些词语和句子。那时候孩子们并没有学过什么识字方法,令人不解的是他们究竟如何记住大量的生字的呢?更有趣的是多数孩子见到这个字可以说出这个字念什么,但如果让他们说出这个字怎样写他们却说不出来。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并静下心来仔细思索,我发现其实多数孩子是在不断地听故事、看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与汉字见面,生活中有意无意地看字,认字的反复见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爱心的力量     
郑楚云 《广东教育》2002,(11):20-20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学生最讨厌一味说教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在与学生谈话时,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我校装潢专业9501班的学生由于刚从实验技校转来,无论是思想状况,还是文化基础都不尽如人意。我接手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后,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常利用双休日带他们到美术学院、美术馆看画展;为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我亲自到著名画家阳日老师家里,请求他为我们班上课。阳老师是位名人,工作相当繁忙,但经不住我三番五次的请…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订正作业所花的时间就很多,再加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对下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业效率,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椰壳效应"这个故事给了我启示:只有孩子喜欢的事情,孩子才会乐意去做。只有对感兴趣的事情,孩子的主动性才会更强。  相似文献   

19.
数学的抽象与枯燥让许多孩子望而却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让故事伴随孩子左右,以故事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引领孩子迈出自主探究的第一步,最终他们一定会被数学本身的美所”诱惑”,爱上数学的。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把故事引入教学的案例。[案例1]在教学认识“10”这个数字时,原来的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的学习素材是出示十位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儿童图片,让学生在数一数中引出“10”。我在教学此课时,考虑到这个素材没有多少趣味性,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而且不能与前面认识的1—9联系起来,因此决定更…  相似文献   

20.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