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红强  方佐  戚国荣 《科技通报》2006,22(2):148-153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新型含萘环氰酸酯2,7-二氰酸酯基萘(DNCY)和双马来酰亚胺2,7-二(4-马来酰亚胺)苯醚基萘(BMPN)树脂的固化机理。发现,氰酸酯体系所发生的固化反应都以氰基通过环化反应生成三嗪环为其特征,催化剂的加入对氰酸酯体系的固化机理并没有影响;在氰酸酯和双马来酰亚胺(DNCY/BMPN)共固化体系中,主要是以BMPN/DNCY发生共聚反应生成两种六元环结构的共聚物为主,兼有少量BMPN单体自聚。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2,(13):28-32
纳米SiO2改性EP/BMI/CE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研究Study on curing kinetics of EP/BMI/CE resin system modified by nano-SiO2摘要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纳米二氧化硅/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nanoSiO2/EP/BMI/CE)树脂进行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工艺研究.通过Kissinger法和  相似文献   

3.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型工艺有胶接成型和共固化成型,分析了两种成型工艺的优缺点,同时对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面板的弯曲、拉伸及蜂窝夹层结构长梁弯曲性能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采用共固化工艺成型蜂窝夹层结构时,面板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是面板与蜂窝之间的胶接强度提高了,从而在结构材料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蜂窝夹层结构共固化成型工艺所具有的成型过程简单、整体性好和重量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具有光-潮气双固化功能的预聚体,并对树脂的结构和树脂配制涂料及涂层性能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差示扫描热分析仪(DPC)、热-红联用(TG-IR)等进行了表征,表明研制的树脂适合用于配制性能良好的光-潮气双固化保形涂料。  相似文献   

5.
郭丰华  廖正福 《大众科技》2007,(9):131-131,133
合成了一种具有光-潮气双固化功能的预聚体,并对树脂的结构和树脂配制涂料及涂层性能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差示扫描热分析仪(DPC)、热-红联用(TG-IR)等进行了表征,表明研制的树脂适合用于配制性能良好的光-潮气双固化保形涂料.  相似文献   

6.
蹇锡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聚合改性和耐热高分子材料研究.从分子结构设计结构出发,研制新单体和新聚合物,研究合成反应路线、合成工艺、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聚合物的结构/性能关系,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耐热高分子材料,并开展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研究.2003年,其主持完成的"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新型聚醚砜酮及其制备法"获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年,主持完成的"杂萘联苯聚醚腈砜系列高性能树脂及其应用新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发展我国高性能工程塑料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CFRP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现代民机结构。CFRP的整体设计与成型技术使其适合于制造大尺寸及复杂形状的结构,一般采用基于热压罐技术或液体成型技术的整体固化或共固化工艺,称为一次加工。然而,基于装配精度或连接孔对最终构形的需求,以及后期维修对修理几何构型与表面性能的需求,CFRP的二次加工必不可少。所谓二次加工,是指对已成型的CFRP构件(层合结构或蜂窝结构)进行切割与钻孔(制造阶段)、材料去除与表面处理(维修阶段)等工艺。针对CFRP的常用二次加工技术主要有传统机械加工、高压水流加工、超声波加工及激光加工。论文基于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加工成本及对母体结构影响等角度对以上二次加工技术进行了比对评析。鉴于CFRP的非均质各向异性,以及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理化性能的巨大差异,CFRP激光二次加工技术更具有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高效与清洁加工的潜力。在"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牵引下,针对我国民航业对二次加工先进技术的迫切需求,激光二次加工技术必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等的关键保障,是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材料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长期从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创新与产业化研究,带领团队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耐高温特种绝缘材料和涂料、耐高温高效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亚麻极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确定了这一材料成型的可能性和材料应用的可行性,并通过对亚麻极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装饰性效果的研究,论证了该材料具备很好的装饰可塑性及装饰特点,并讨论了该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于其具体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优化分子结构和封端技术制备了H9110X;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研究了合成路线、制遣工艺、常规性能和老化试验,并将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该浸渍树脂低温快固化、成本较低、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高压电机少胶云母带配套VPI绝缘结构的性能及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基高吸水性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氧钠为引发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羟乙基纤维素吸水树脂.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羟乙基纤维素用量及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羟乙基纤维素质量含量为8%,丙烯酸中和度为60%,交联剂和引发荆质量含量分别为0.2%和0.70%.高吸水性树脂吸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分别为556倍和64倍.  相似文献   

12.
项目合作     
该技术又称RTM成型工艺技术,涉及流体控制、计算机仿真、专用树脂技术、增强材料预成型体技术和低成本复合材料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是80年代末以来国际复合材料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型工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一种更高性能的第五类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由固体环氧树脂乳液和胺分散体组成,并从材料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运用分子设计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其性能,更加适用干金属防腐涂料的制作.其固化物具有良好透明性,高硬度的同时而不失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耐水性与附着力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普通轻集料混凝土存在的抗压强度低,工作性能差等问题,本文根据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制备理论和方案,并选取稳定性、流动性、抗压强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辅助胶凝材料对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磨细矿渣和硅灰能大幅度提高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改善其稳定性,但硅灰会严重降低其流动性。同时,由于粉煤灰的颗粒类似细微玻璃珠,具有改善轻集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增强其流动性和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利用三种胶凝材料的复合超叠加效应,设计一系列不同掺入比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磨细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的最佳掺入比例参数为10%:10%:5%,为制备出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俱佳的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加工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形态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不仅依赖于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和链结构,而且在 很大程度上依 赖于结晶、取向形态及多相体系的相形态。开展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热、应力场作用 下形态形成、演化、调控及“定构”研究对发展高分子成型加工基础理论、开发高性能化、 复 合化、多功能化、低成本化及清洁化高分子材料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加工过程中高分子 材料形态控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的差距及未来研究的重 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某核设施运行单位,为了消除废树脂暂存的安全风险,建立了放射性废树脂(以下简称为废树脂)桶外搅拌水泥固化生产线。该生产线在冷调过程中出现了废树脂输送泵堵塞、废树脂计量液位计卡死等情况,导致该生产线无法正常投入运行。为了使该生产线尽快投入生产运行,对制约该生产线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解决了废树脂输送过程中堵塞、计量不准等瓶颈技术问题,为废树脂水泥固化生产线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以其良好的抗水性、优越的可塑性、优良的耐火性以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性而成为目前全世界用量最大和使用范围最广的材料。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促使混凝土通过复合走向高性能和智能化道路复合就是在基体材料中添加一种或多种材料通过某种手段实现其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基体材料性能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实现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8.
路桥工程实际上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部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有着极为紧密联系,这也就使得路桥工程本身的质量极其重要。我国目前在路桥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使用的沥青材料来作为路面材料,并且其中涉及到了多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混合料本身的压实是确保道路能够获得高性能、高质量的关键。本篇文章主要针对路桥工程中的混合料以及实际成型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基金》1989,3(2):58-63
30.高分子结构材料成型和破坏的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聚烯烃结构材料变形过程中损伤、断裂的机理,填料和添加物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在热、光和介质作用下材料的降解及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在成型加工中材料的流变行为与成型工艺的关系,扩大聚烯烃材料的应用领域,提高成型工艺水平。主持人:徐僖教授(成都科技大学)漆宗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水泥是我国水泥科学研究和水泥工业创新和发展的方向。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组成了"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的研究队伍。预计经过五年的研究,将会解决其中关键的科学问题,初步产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水泥材料科学理论,为大大提高水泥和水泥基材料的综合性能奠定科学基础,使我国在该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