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开展学习绩效研究,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评价研究法等,分析基于问题的网络协作知识建构的(web-based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web-CKB)学习绩效评价内容、方法、工具等.研究表明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行为(感知、共享、论证、协商、创作、评价、反思)与学习成就(测验成绩、智慧制品、能力水平等);评价方法有测验法、访谈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行为观察量表法、关键事件法、360度绩效评价法等;评价工具主要是电子量规和电子学档.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强调知识建构与创新,该文通过编拟预试问卷、预试、整理问卷与编号、相关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再测信度分析,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学习行为评价体系,并在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中进行应用,采用三角互证法,检验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行为评价体系的可用性及有效性,旨在为协作知识建构行为的考察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作知识建构作为一种实现教学革新的方式越来越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作为桥梁工具的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研究也受到了关注。本研究将从理论框架、模式构建、效果评价等方面对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活动模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作问题解决学习(Collaborative Problem-solving Learning,即CPSL)作为一类新型学习方式,国内外的研究并不多,并且将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很少。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的内涵谈起,着重论述了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的本质特征、环境设置,进而建构基于网络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活动模式。在分析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模式实施的原则及开展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问题学习的问题创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模式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运用PBL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创设是一个关键,因此,如何在PBL中有效地创设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模式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运用PBL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创设是一个关键,因此,如何在PBL中有效地创设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者提出许多改革教学的设想,其中基于问题学习(PBL)是促进知识建构的一条崭新的思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与学习手段,PBL在未来必定能够得到大力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力推行,为基于问题学习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就PBL的基本模式、学习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局域网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普遍,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能力需求就是要求他们具备协作解决问题和项目开发的能力,因此研究基于网络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广域网相比,局域网具有传输速度快、硬件投资少、易于管理等好处,因此本文研究了基于局域网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提出了在局域网环境下使用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策略的制约条件和具体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9.
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主流的教学模式,如何有效融合线上和课堂部分的小组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协作学习促进认知和非认知发展的教育价值,已成为当前混合式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探究社区框架、协作知识建构等理论,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型,并将理论模型应用于真实的课程环境中,从学习者在课程中的学习投入、协作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3个方面探析其应用成效。结果表明,混合式协作学习能够显著提升课程学习成效: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绩效的企业培训中的协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绩效是企业培训的最终目标,培训的协作学习分为学习职务化和学习组织化两个阶段。学习职务化阶段通过开发个体心智模式和个体情境意识提高个体任务绩效;学习组织化阶段,通过开发共享心智模式和小组情境意识提高个体关系绩效,进而提升小组任务绩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将学习活动“抛锚”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符合建构主义教学原则的教学模式。与其他问题教学相比,PBL有着不同的内涵。由于受文化背景、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我国教育环境中实施PBL,要综合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PBL知识的随机性、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与PBL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传统课程问题的良性结构与PBL问题的劣构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从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problern-based learning)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教育目标、教学安排、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介绍了PBL的教学过程,总结了麦克玛斯特大学PBL课程设置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医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国外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正越来越多地被许多教育和培训领域所采用和重视。这种模式以问题为核心 ,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过程 ,藉此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其学习过程包括组织小组、启动问题、循环反复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以及最后的反思和评价等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比较一致 ,对国内教学改革思路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力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工程问题情境中,通过理论学习、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合作完成问题的分析、研究与解答,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学习工程力学时,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和应付的状态;摆脱了从理论到理论,理论脱离实际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团结协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The development of a student's ability to make data-driven decisions has become a focus in higher education (Schield 1999 Schield, M. 1999. “Statistical Literacy: 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Statistics.” Of Significance: A Topic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ublic Data Users 1 (1): 1521. [Google Scholar]; Stephenson and Caravello 2007 Stephenson, E., and P. Caravello. 2007. “Incorporating Data Literacy into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 Pilot Project.”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35 (4):52540. doi:10.1108/00907320710838354.[Crossref] [Google Scholar]). Data literacy, the ability tounderstand and use data to effectively inform decisions, i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information competence (Mandinach and Gummer 2013 Mandinach, E. B., and E. S. Gummer. 2013. “A systemic view of implementing data literacy in educator prepar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42 (1): 3037. doi:10.3102/0013189X12459803.[Crossref],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Stephenson and Caravello, 2007 Stephenson, E., and P. Caravello. 2007. “Incorporating Data Literacy into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 Pilot Project.”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35 (4):52540. doi:10.1108/00907320710838354.[Crossref] [Google Scholar]). This commentary highlights the structure of a data literacy course that aims to simultaneously teach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Microsoft Excel skills through real-world examples and problem based learning. This commentary aims to provide insight to other educators teaching similar courses regarding using technology as a tool for developing a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相似文献   

16.
问题导学模式强调问题导入的积极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问题导学的意义和应当遵循的原则,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导学策略,进而以教学案例说明问题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从多样化问题导学手段和因材施教两个方面阐述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中应用有诸多优势,但其实施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中有效应用“问题学习”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解决好3个关键问题:第一,创设和选择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第二,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第三,教师应具备较强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学科问题为基础、学生问题为起点和教师问题为引导”为原则,从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的角度,简介了设计问题化学习的方法,并以问题化学习的方式建构了一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19.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三种学习方式的实现有没有现实的可能?这是关系到把三者作为课程改革建设目标的大问题。系统梳理资料可知,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概念是我国学者根据国际上最新学习研究进展,并与我国传统教育观相结合而提出的。关于三种学习方式的实质,则可从特征、构成要素和作用三个方面加以把握。研究发现,自主学习的核心特征为自主性,它包括监管动因、监管机制和监管评价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合作学习具有合作精神、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的特征,包括相互依赖、个体责任、面对面促进性交互、合作技巧的恰当使用等构成要素;探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开放性和批判性的特征,包括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思维、提出问题、识别资源、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信息、交流观点、评估成果等要素。当今时代,人们对学习的实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应该是社会交互的、具有情境性的、强调自我主动体验的过程。据此,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就必然地具有了高度的同一性,这是它们可以统一起来的内在根据。而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知识建构共同体是把三种学习进行有机结合的很好的范例。今后,还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变化,探索出更多实现三者有机结合的学校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20.
问题导学法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问题导学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