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基于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对移动学习支持环境作内部和外部的分析,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形式、设计开发流程以及开发工具进行了概括,对移动学习平台的分类和设计流程进行了总结,并借助移动学习中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对现有的移动学习支持环境的类别和特点进行了说明,以期对移动学习系统环境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在梳理各类阐述的基础上,归纳出移动学习的定义,分析了移动学习发生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决定移动学习成败的关键问题——移动学习活动设计进行了科学的研究,通过对30余个国际移动学习项目或活动的分析,得出了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模型(MLADM模型),并对其中的六个基本环节,即需求分析、聚焦学习者、学习场景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环境、约束条件分析和学习支持服务设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3.
电子书的形态让学习环境能够移动起来,对移动学习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其研究和应用受到更多的关注。该研究在对以电子书为核心的应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层次和要素分析,进行了三个典型的面向电子书的移动学习系统环境的应用研究:小学五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电子书应用研究;一对一数字化自主学习电子书包系统应用研究;互动反馈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然后,分别对移动学习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典型应用的学习服务支持的系统环境架构,说明了典型应用案例。最后,阐述了面向电子书的移动学习系统环境发展趋势涵盖四个特性:易用性、环境交互性、绿色支持性和后台服务性。  相似文献   

4.
移动协作学习活动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协作学习活动环境是承载学习的空间,它为学习提供条件支撑.因此,活动环境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在分析学习环境定义与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协作学习活动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活动环境模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背景下指向未来的学习模式,存在时间灵活化、空间泛在化、内容碎片化的特征。建构主义指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学习活动的环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移动学习活动的目标设计、任务设计、评价设计,并对移动学习活动类型进行拆分和重组,可将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个人知识体系的创造性重构。同时,通过“新媒体营销”课程验证移动学习设计的有效性,可为移动学习活动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4G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成教学生学习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让移动学习成为了可能。本文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微型学习策略,以微信公众号为移动学习的载体,创立了融课前分析、学习任务、拓展训练以及学习支持服务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以移动学习环境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设计为基础,按接受任务、解决任务、提交成果、考核反馈的流程组织学习活动,通过反思与训练以及线上线下活动进行拓展训练,开展卓有成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构建起立体的移动学习模型。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活动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会话学习理论等移动学习主要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及对比,进而基于Sharpies的"分析移动学习的活动理论模型"、Salomon的"个体认知与分布式认知的交互模型"和Laurillard的"‘技术支持学习的会话模型框架"提出了用于移动学习系统分析的会话——活动——分布式CAD理论模型,对结构、边及顶点的意义以及作用进行了阐释,并结合移动学习典型案例分析了CAD模型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移动学习是一种理想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能较好地满足成人的终身学习需求.但是,目前针对在移动情境下如何进行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还较少有人论及,而这些问题恰是决定着微型移动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依据活动理论所提出的分析和理解人类活动的完整的理论架构,首先分析了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然后论述了活动理论给微型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带来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框架,它主要包括六个环节:需求分析、核心要素设计、活动设计、活动中介设计、活动情境设计及活动评价设计,并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为基于活动理论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的移动性应用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广泛,构建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一种新型的学习支持环境。在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从语音文本交互、微信群、自动回复响应、订阅推送和内容分享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微信、QQ、微博主要社会媒体的学习支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微信与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在移动学习通用设计准则的指导下,从定位、功能、内容、交互、学习方式、网络服务的层面,探讨了微信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最后,从不同情境下讨论了微信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案例。通过对微信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的探索,旨在对本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萍 《电大教学》2013,(6):34-41
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的移动性应用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广泛,构建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一种新型的学习支持环境。在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从语音文本交互、微信群、自动回复响应、订阅推送和内容分享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微信、QQ、微博主要社会媒体的学习支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微信与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在移动学习通用设计准则的指导下.从定位、功能、内容、交互、学习方式、网络服务的层面,探讨了微信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最后,从不同情境下讨论了微信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案例。通过对微信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的探索.旨在对本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内容分析的视角,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在非正式科学学习环境中应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实证研究,发现:移动设备在非正式科学学习中的应用尚不广泛,且呈现地区研究差异;研究者多关注小学阶段生命科学的学习,并与户外环境研学旅行联系紧密;移动设备在非正式科学学习中不仅扮演“学习助手”的角色,而且可作为学习资源直观呈现学习内容。此外,文章针对未来研究非正式科学学习提出了建议,如重视基础教育阶段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机会、设计良好移动学习资源或选择合适移动技术、思考移动设备应用于非正式科学学习的结果测量方式、加强对多个科学领域进行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探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厘清了远程学习、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移动学习的定义,继而从移动学习者学习系统的构成切入,探析我国移动学习的发展历程,说明我国移动学习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将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基础环境建设、知识体系化建设及学习服务建设。我国的移动学习现阶段正处在知识体系化建设阶段,学习的有效性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其发展正在开始“微”转向,这种徽变具体表现为学习时间零碎化、学习内容的片段化、学习工具微型化及学习方式微学习四个方面,最后笔者认为处在微时代的移动学习需要关切以下四个问题:学习者需要重构自我的学习时空;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要关注学习内容间的隐性关联;注重学习内容的质,而非以量取胜;注重思维的可视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开放性、自由化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本文就"静态网页设计"这门课中如何引入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探究,以促进"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新的教学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用户、应用服务、教育内容和资源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移动学习平台已无法满足高等学校教育的需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大数据背景下基于扩展云计算环境的高校移动学习系统构建方法,为拥有不同需求的高等学校提供可靠的、可定制的动态资源管理、分配平台,拟解决网络时代下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wo cases of context-sensitive mobile computing curricula for children are shown to develop analytical understandings of how science-related sense-making talk can be supported through physical and digital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which supports play and learning through movement. Our work investigates how proximity-based computing mediates children’s engagement in scientific sense-making conversations in a botanical garden. We draw upon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sense-making talk as well as learning on-the-move to inform our study design. Data are from children in summer camp, including field notes, photographs, and video records (26 children in Case A, 24 in Case B) in an Arboretum. Our findings illustrate that children engaged in both playful and scientific sense-making talk in two distinct curricular tasks. We provide insights into science sense-making talk patterns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s of integrating learning on-the-move strategies into informal education with design principles related to augmenting gardens with digital conten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learning on-the-move strategies influence sense-making talk and that embodied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gardens support science sense-making and role-play. We posit that designs for learner-centered mobile computing can create digital-physical hybrid spaces where learners engage each other and natural objects as they walk through community spaces.  相似文献   

16.
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电大办学的特色,移动学习为电大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移动学习资源的不足影响着电大深入开展相关学习服务。电大未来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可以借鉴MOOCs和翻转课堂等理念改进课程设计和学习服务,通过社会化学习来促进学习实现和资源生成,并探索完善移动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7.
移动学习是现代远程学习在移动通信Internet迅速发展、结合背景下的新趋向。本综述并介绍了移动学习的概念、现状、特点、市场前景、承载基础和实现方式、学习环境、研究方向等以及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