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倒一】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三册《2008,北京!》例句: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师:“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手举了起来,有的嘴里还喊着:“我知道,我知道。”) 生1:老师,我知道焰火是五颜六色的。生2:五颜六色就是很美丽。  相似文献   

2.
师:有人知道"天涯咫尺"的意思吗?(没有人举手)知道这个词语是从哪句话演变而来的?生: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师:知道什么意思吗?生:有的在很远的地方,有的在很近的地方。师:不准确。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出示文句: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生:就是两个人离得很远,却感觉就在一  相似文献   

3.
听完全国著名优秀教师支玉恒老师教学的《曼谷的小象》一课,我深为支老师“不拘一格,意会为先”的词语教学艺术所折服。现举三例: 一、当学生对“绝技”这一抽象词语理解困难时,支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绝技”的意思,也不是让学生念念词典上的意思就算完事,而是从课文具体的内容着手,先让学生明白小象做了什么,再“点睛”提问:这些小象行,换小猫行吗?(生:不行)这就是小象的什么?(生:绝技)那“绝技”的意思是……(学生恍然大  相似文献   

4.
师:有人知道“天涯咫尺”的意思吗?(没有人举手)知道这个词语是从哪句话演变而来的? 生: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师: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有的在很远的地方,有的在很近的地方. 师:不准确.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 (出示文句: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5.
案例:《西门豹》教学片段 师:“面如土色”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形容很害怕。 师:形容很害怕的成语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录】(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一、字音教学突出一个“实”(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生字新词各两遍。)师:你们谁听出了哪个词语的读音有问题呢?生:“兴亡”的“兴”应该念第一声“XīNG”,陈海鑫读成了第四声“XìNG”。生:“兴亡”两个字都是后鼻音,陈海鑫的后鼻音  相似文献   

7.
偶然的机会,看学生作文,有一个“错别字”引起我的注意。原句是“校园景色简直能和水上公园相比美。”老师在“比”字旁打了叉,并改作“媲”。这事让我纳闷。“比美”就是在美(观)上可以比一比的意思,校园景色与水上公园景色都很美,可以相比,这有什么差池?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编),没有“比美”词项,“媲美”的含义是:“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看来这两个词写法不一样,意思一样。只是“媲美”已惯写习用,似乎成了正宗;“比美”是灵时搭配,似乎沦为不该。这有点像“虫入凤窝逼去鸟”,于情理不通,叫人越觉不公平。  相似文献   

8.
王静亚 《湖南教育》2005,(24):38-39
寓释词于生动形象的活动中教学片断一《:(小稻秧脱险记》)师:我们读了一节课的书,黑板上的词有些同学肯定都读懂了。如果还有不懂的,请听于老师读课文,听后自己再读两遍,我想大部分词语都可以读懂。(老师有感情地配音朗读课文,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师读完后,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师:怎么样?生:好——!师:请像老师一样读书。(学生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老师不时地进行表扬)师:读到这里,我想“,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这些词语的意思同学们肯定懂了。谁知道“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  相似文献   

9.
【案例】人教版第九册第10课《秋天的怀念》师:母亲如此关心"我",照顾"我","我"却因为双腿瘫痪而暴怒狂躁,可那一天母亲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课件出示:母亲被送进医院时的语句,播放《二泉映月》)(生轻声地读)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敖小英 《江西教育》2012,(11):37-38
<正>【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生(齐):知道!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笑)不敢说是吧,看我来写。(师在黑板右侧认真板书:于永正)师:那你们想怎么称呼我?生(齐):于老师。师:有别的吗?生:我想叫您于爷爷,因为您很慈  相似文献   

11.
在深幽的言语意蕴中浸润【片段1】师:知道翘首是什么意思吗?生:翘的意思是抬起,首的意思是头,翘首就是抬头。  相似文献   

12.
【片断回放】师:同学们到商场买过东西吗?生:买过。师: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生:买东西时要用到钱。师: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日本的钱叫“日元”,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中国的钱叫“人民币”。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  相似文献   

13.
【案例】“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轴对称图形。现在这儿有几个图形,你能辨别出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多媒体出示图形)①②③④师:先看一看,猜一猜。生1:②、③是轴对称图形,①、④不是。生2:②、③、④是轴对称图形,①不是。师  相似文献   

14.
方旭 《四川教育》2004,(10):42-42
【案例一】:一位教师执教《狐假虎威》一文。师:故事读完了,你想对老虎说些什么?生:虎大王,狐狸是借了你的威风才吓跑百兽的。生:你上当了,百兽怕的是你。生:我想对狐狸说一句话。师:哦,想说什么?生:狐狸,还是你了不起,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老虎!师:(一愣,片刻后露出笑容)真会动脑筋,认识与众不同!生:(马上举手)狐狸真聪明,会随机应变。生:以后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也应该像狐狸那样机智、勇敢。……该教师注意了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把眼光放在了“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上,却忽略了让学生从质的方面理解“狐假虎威”一词的褒贬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片段1】师:诗中怎样描写“五岭”?生:五岭逶迤腾细浪。师:对“,逶迤”是什么意思?生: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师:嗯。“腾细浪”,为什么这样写?生:因为红军不怕困难,五岭山在他们眼里就像小波浪。师:好“,磅礴”是什么意思?生:气势盛大,雄伟。师:对“。泥丸”是什么意思?生:小泥团。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生: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该怎样读?谁来试试?(一学生朗读,语速太快)师:语速太快,谁再来读读?(学生朗读,有进步)师:好,我们一起来读。……【片段2】师:课文一开始就是一个传说,刚才你们说得很有意思,你…  相似文献   

16.
“听写词语”这种训练形式,在新的教学新理念下已渐渐为人所淡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单一化的“听一听”、“写一写”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内涵,调动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通过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手段学习词语,发现它在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方面效果明显。现将自己实践的几种听写词语形式例举如下:一、根据意思写词语老师给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归纳为词语写出来。如“彤云密布”(《第一场雪》)。师:下雪前阴沉沉的云,密密地布满了天空———生:彤云密布。…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是夕阳斜照的意思,那可不可以把"铺"字换成"照"字呢?并说出你的理由。生:我觉得可以换,这样更清楚明白。师:除了"照"还可以换哪些词呢?(生相继说出:射、洒、映等)  相似文献   

18.
康立军 《山东教育》2004,(10):44-44
片断一:师:今天有这么多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学习,你们高兴吗?生:(异口同声)高兴。师:(指一生)我看你最高兴了,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生1:我今年12岁了。师:还有想说的吗?生2:我今年11岁了。生3:我今年10岁了。师:还有年龄更小的同学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生4:(王兵)有,我今年9岁。师:那你们想了解有关老师的问题吗?(想)生1:老师,你今年多大了?生2:老师,你的体重是多少?……师:刚才同学们问了有关我的一些问题,告诉你们,我今年27岁。至于有多重,一会儿你们会知道的。(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师:根据王兵今年9岁,老师今年27…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背景】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背景描述】多媒体播放课文配乐朗诵,投影呈现朗诵同步的秋景,学生边听边感悟。师:你想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生:秋天常下雨。秋天野外有各种各样的小花。许多果实。师:请读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银杏树叶子黄了,在秋风中飘动。生:我知道枫叶红了,从树上飘落下来。生:我知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数字游戏吗?(生:喜欢)老师在这张纸里写了1个数字,你们猜一猜,是哪一种数字?(生猜: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师:谁猜得对呢?(揭示并板书答案:分数)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生:知道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生:我还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师:那么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生:分数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生:分数有什么作用?师:(小结)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真不少,这些问题在今天及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弄明白的。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