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爱明 《地理教育》2020,(3):58-60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是学习的重难点,如今公众关注的全球变暖,基本归因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加剧。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绝大部分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加热地面,而大气却能吸收几乎全部的地面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发射长波辐射(称大气逆辐射),这种辐射具易进而不易失的效应,称温室效应,也称花房效应。大气中有此选择吸收能力的气体很多,如水汽、二氧化碳等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热量储存于大气中,再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然而,二氧化碳真的是温室气体吗?它是怎样产生温室效应的?产生的效应究竟有多强?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和思考,想通过实验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
温室效应自然界大气中固有的 CO_2、水汽、O_3、CH_4、N_2O 等成分,以及人类活动释放的污染物质,主要有氟氯烃化合物(CFCs)及 CO_2、CH_4等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但对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却能强烈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再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因长波辐射而温度降低,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即大气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3.
1.垂直气温递减率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对流层大气主要依靠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愈近地面,空气受热愈多,反之愈少.因此,近地面大气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递减规律是: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1999,(4)
什么是温室效应? 月球上白天的温度可达120℃,夜间温度可低到-180℃以下。月球上昼夜温差大,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包围着它。地球由于有大气包围,太阳的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地面增温后向外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一小部分能量向外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内射向  相似文献   

5.
金卫东 《考试》2014,(10):27-33
<正>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条件下产生了特殊的地理效应,这些地理效应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高考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地理效应,笔者通过整理将这些地理效应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呈现给各位读者。1.温室效应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如CO2、N2O、CH4、氯氟烃等)使大气吸收地面长坡辐射的热量增多,通  相似文献   

6.
郑长伟 《新高考》2006,(2):50-55
[原理呈现]一、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如图所示 2.形成过程(1)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若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水平气压差异:A地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压差异相反,A地形成低气压,B、C两地形成高气压。  相似文献   

7.
一、直击高考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解读】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学习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是进行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知识学习的前提,该考点的具体知识要求包括: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明确大气的气温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联系分析1.高考考点及考点拓展(1)专题考点解读 2008年高考全国考试大纲涉及本专题的考点有: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降水的时间变化;世  相似文献   

9.
水汽分子对地面发射辐射能量具有强力的吸收作用,吸收使辐射能量衰减,造成传感器接收到的地面辐射亮度值下降,但水汽分子时刻运动并引起浓度发生变化,浓度的改变使地面发射辐射能穿过大气层时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该文利用物理原理,探讨了大气中水分子的运动与其浓度的关系,以及大气中水分子浓度变化引起水汽分子吸收能量和传感器获取亮度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长波辐射的计算理论及其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筑物表面的热负荷计算中,地面反射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是两个影响热负荷平衡的重要因素.在给出地面反射霜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在建筑围护结构热负荷中的计算公式基础上,分析了两者在热负荷计算中的重要性,并对长波辐射在建筑节能中的一些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太阳的照射使海洋、陆地变暖。然后变暖的地面又把热辐射反射网天空。地面的热在向外辐射的过程中,部分红外辐射能被CO2、CH4,N2O和H2O(气)等温室气体吸收。当大气中的这类温室气体的浓度过高时,使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大于地面向天空反射的辐射,从而使地面气温逐渐升高,这种现象叫作“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精讲精练】考点1.大气的保温作用【精讲】例1.读图,回答(1)~(3)题:(1)在图示各项内容中,由于的存在,使大气具有“温室效应”(保温效应)。(2)请阐述地质历史上大气“温室效应”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3)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和。【解题分析】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CO2等气体成分,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没有吸收作用,而对地面长波辐射有着较强的吸收作用,使得近地面的大气增温,并将吸收的大部分能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生物呼吸…  相似文献   

13.
周小奋  刘熠 《物理教师》2012,(10):40-41
题目.为了测量太阳的辐射功率,某人采用如下简单实验.取一个横截面积是3×10-2m2的不高的圆筒,筒内装水0.6kg,用来测量辐射到地面的太阳能.某一天中午在太阳光直射2min后,水的温度升高了1℃.求:(1)在阳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每秒钟获得的能量.(2)已知辐射到大气顶层的太阳能只有η=50%到达地面,另外50%被大气吸收和反射,而未到达地面.请你由  相似文献   

14.
一、热力环流1.形成成因:冷热不均。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做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产生气压梯度(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热力环流形成。可见,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受热不均,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2.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如下图中A′处的高气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高度B′处和C′处的气压而言的。若A′处的高气压与近地面A处的低气压相比,气压…  相似文献   

15.
用三条等压面分别表示出低、中、高三个不同高度气压分布f如图1)。当受热不均时,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却下沉,产生垂直运动;与此同时,上升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高空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下沉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如图2)。由于高低压产生,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进而产生气压梯度力,促使空气由高压向低压的水平运动,遂形成闭合的大气环流——热力环流(如图3)。  相似文献   

16.
1.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7.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是指大气中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增高,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追寻碳迹     
《中学科技》2012,(10):10-11
今昔地球“天花板” 如果地球没有水和空气,它会是什么样?月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光秃秃地暴露在宇宙中,昼夜温差极大,与地球形成鲜明的对比。地球大气所包含的温室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甲烷,将地球反射的太阳辐射保留下来,使地表温度比没有温室气体的情况下平均高31摄氏度。这就是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9.
对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节内容,课标要求为"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通过本节创新课堂科学实验活动,主要弄懂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二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球上的大气》为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考试内容。在这一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这部分的基础知识与难点知识,如何实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有效把握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本文以《地球上的大气》为研究对象,对大气中最基本原理的应用教学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地理教学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大气受热、天气与气候等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