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鞠九江 《湖南档案》2013,(11):18-21
在当今中国,孙中山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首举反封建旗帜,领导推翻晚清政府,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制同家。中华民国尊称其国父,中国国民党尊称其总理,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25日,盛夏的北京,众多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日冲商业(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的神圣时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中国市场苦心经营了约20年之后,OKI打印机终于在中国成立了其独资销售公司。这不仅加强了OKI打印机在中国的销售力量,而且更吹响了OKI打印机业务全面进军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号角。  相似文献   

3.
刘宏发 《大观周刊》2011,(13):123-124
后汉时代,印度佛教文化传入我国,与中土文化发生碰撞。此间既有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土文化的影响,又有中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吸收、改造。经历了百年的碰撞与融合后,传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不仅得以保存其本旨,还逐渐发展,最终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中国佛教文化的主要特色在禅,它构成了中国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的融摄与表达。本文以中国禅宗史上颇具特色的牛头法融为例,分析区域文化背景下其对印度禅的诠释特点,以管窥印度禅在中国文化体系下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先秦诸子文献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散文高潮的到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诸子散文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丁丽琼  邓绍根 《新闻大学》2023,(2):1-15+117
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连。1899年,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名字一同进入近代中国人视野,其简要生平及个别著作得到初步介绍。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恩格斯的专门介绍陆续出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对马恩关系认知的深入,恩格斯的独特贡献和个人价值得到凸显;1935年,纪念恩格斯的文章开始出现,关于恩斯格的记忆更加饱满丰富,强化了其精神价值与象征意义,“马恩列斯”这一“谱系”逐步成为“恩格斯”记忆的主导框架。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经历了初识、拓展、再认以及纪念等四个阶段,完成了其记忆的入场、觉醒、发酵与升华过程,体现了存储记忆向功能记忆的转化,呈现出记录中的重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对蔡尚思的巨大影响与作用。蔡尚思年轻时即在图书馆饱读中国古籍精华,获得中国思想史资料数百万字,并摘取精华写成《中国思想史研究法》一书。此后他终身重视图书馆,以阅读、著述为乐事,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图书馆造就了蔡尚思,使其在学术上独树一帜,成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然而就在几年前,人们谈及它时还要谨慎处之,十几年前更如同雷区而回避。而在中国存在了两千余年的传统市场,其相关学术研究也在传统偏见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下,迟迟没有展开。可喜的是,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推出《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填补了这项学术空白。这是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中国传统市场演进历程的高水准的学术专著,有利于推广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该书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无论总体构架还是具体论述颇具创新,其研究方法尤其别具一格,堪称经济史研究的范式。首先,针对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代图书馆学是在广泛接受西方图书馆学思想影响的基础上而确立的。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带来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变革,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也加速了其渐进的过程。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和北京高师暑期讲习班的创立,图书馆学课程体系的出现,图书馆学在中国的研究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丰富的电视实践,给电视批评提出了挑战,建立中国特色电视理论,迫切需要大量的经验总结,迫切需要建立在电视实践基础上的电视批评。此时,我国电视批评进入了自觉阶段,电视批评学理论开始逐步形成,其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作品在西班牙语世界翻译出版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依据全世界图书馆联机书目数据库以及翻译索引目录,梳理了西班牙语世界出版发行的所有鲁迅作品,并从译者、出版机构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通过馆藏数量、读者评价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考察了其在西班牙语世界传播与接受的具体情况,并由此进行反思,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刻作为一种文献载体和文化形式,其适用范围之广,应用规模之大,以及存在时代之久,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与中国毗邻的一些周边国家,例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有不少华文石刻,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以来,石刻这一中国文化特产,更随着许多漂洋过海到海外谋生的中国人漂泊远行,来到了异国他乡。至今,我们在海外的许多唐人街、中国城,还时常可以看到当地华侨树立的“天下为公”、“礼义廉耻”之类的石刻牌坊,在华侨墓地也可以看到许多华文石刻。1936年,当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庆祝建校三百周年时,中…  相似文献   

12.
小引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0~1950年)是美国作家,但其文学成就则完成于中国。在到中国之前,她写有一部自传体小说《大地的女儿》。1928年底至1941年在中国期间,她以记者身份写出了《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人的命运》《中国的战歌》《中国在反击》等反映中国革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无为 《信息系统工程》2003,(10):50-50,51
早就听说北电网络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邓富康的名字,作为一个百年电信公司的掌舵人,其有着特殊的魅力。9月15日,邓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周的中国之行。此行是邓富康自2001年11月接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来第四次访华,其带来了北电网络在中国发展的全新战略。  相似文献   

14.
《良友》画报作为一份时尚杂志,从1926年2月创刊至1945年10月停刊,在中国内地出版了20年,其品牌的力量使杂志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且至今还有极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目录学研究评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正名中国目录和目录学为前提,分条缕析了中国目录学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优良传统及中西差异。在探讨了中国当代目录学研究曾经走过的种种误区的基础上,对其研究任务和研究脉络进行了理性阐述。  相似文献   

16.
王懋镕是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转型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曾参与过湖南图书馆的扩建,并先后任职于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但学界对其生平及其图书馆生涯知之甚少。文章梳理了王懋镕在湖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工作履历,对其图书馆学成就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王懋镕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早期发展,以及在推动日本图书馆思想传入国内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在侵略战争后期,日军由于战线过长等原因导致国内军用物资日益匮乏,无以支撑。为了达到其战争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占领区,大肆掠夺中国的矿产、林木等资源,并以开展献木供木运动为借口巧取豪夺中国百姓手中仅有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跨国杂志集团就挟其丰沛资金在中国发行国际中文版杂志,企图以中国作为全球华文市场营运据点。跨国杂志出版集团在长期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念和做法,在进人中国,与中国媒体进行合作后,自然也将这些国际化的观念带人中国。同样地.外资媒体初次面对中国特殊的媒体市场属性。需要与本土媒体合资组成公司,其编辑作业、风格与市场定位,是在总公司与各区域授权公司的再三沟通中产生的.而这一个沟通的过程.其实就是全球媒体本地化运作的过程。以下针对创办《时尚》和《世界时装之苑》的两个主要跨国杂志集团在中国的运营策略做一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对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新闻是近来中国电视界颇为热门的一个名词,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都在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和提高收视率的新的增长点。正如著名学者李幸在其《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中国电视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各地方台都出现了一种叫民生新闻的东西。这种民生  相似文献   

20.
对于熟悉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的人来说,曾三是一个不可不被铭记的名字。他是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不仅见证了新中国档案事业由起步走向成熟的曲折历程,还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思想。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历史,深度挖掘曾三的档案思想,重点分析了曾三档案服务观的形成及内涵,探寻其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