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 轼是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度过他政治上失意的一生的。他初入仕途便面临朝廷改革派和守旧派势力的斗争 ,并很快被卷进斗争的漩涡。由于他始终只是从忠君爱民的思想出发 ,坚定不移地发表和实践自己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 ,而无意于依附权贵以求进身 ,不肯“府身从众 ,卑论趋时”(《登州谢上表》) ,他既不得宠于改革派 ,又常常“得罪”于守旧派 ,所以 ,不论哪一派上台执政 ,升沉不定 ,几经出入朝廷 ,“筋力疲于往来 ,日月逝于道路”(《定州谢到任表》)。他在去世前不久所写《自题金山画像》中精疲力竭地写道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问…  相似文献   

2.
东坡赤壁赋到底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和生活态度?最近,翻阅了几个注本,如,朱东润先生说: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生活态度流于消极”,后赤壁“思想内容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胡云翼先生说:“他的生活态度还是偏于消极自处”“充分显示了他的出世和入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中华合页文选·合订本(五)》;冯其斋先生虽然说;“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抒发了自己政治抱负和对现实的不满”,但“也表现了他在老庄佛思想影响下的超现实的人生态度.”(《历代文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史记》与《左传》关于“重耳之亡”的比较,发现司马迁对于史料摒弃了原有的“礼”的形式,批判了以“礼”为掩饰而行私利的政治的虚伪本质,表现了他卓越的历史洞察力和对仁政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自己一系列文学杰作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思潮.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托尔斯泰擅于进行深刻细腻的心理刻划,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心灵的辩证法”,这就是他长于表现连续的、充满复杂矛盾的心理过程本身.在托氏的作品中有一系列进行精神探索,主张“道德上自我完善”的主人公,即所谓“托尔斯泰男主人公”.这些主人公都带有作家本人的思想和政治活动的痕迹,好像作家的影子,这些身世各异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世界观——基督教人道主义,而且他们构成了一根思想的链条,连续地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作家本人进行思想探索的全过程.因此,分析一下这些主人公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托尔斯泰创作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并从中看到作家那种“追根究底”探索人生出路的良苦用心.反之,亦可从这些人物的精神境界中,摸索托尔斯泰创作思想的全部力量和全部实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发表的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体现了作家的心理类型和作家早期的思想探索,主人公贵族少爷尼古连柯一方  相似文献   

5.
李燕  杨欣仪 《阅读》2023,(Z3):24-29
<正>作家介绍还记得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作家吴然通过描写一所边疆的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而四年级(上册)的《走月亮》也是吴然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幅“我”和“阿妈”月夜漫步的画面,体现了作家对乡土的缱绻之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和对母爱的深切依恋。吴然有着浓郁的家乡情结。他出生在云南省宣威市,少年时先是跟着父亲在昆明打工,后又到了大理,无论是当工人、小学教师,还是做报刊编辑,他始终不曾离开云南这片土地。他热爱这片美丽、神奇、富饶的土地,于是把这份爱倾注于笔端。  相似文献   

6.
1.1986年7月18日《文汇报》发表了朱大可的文章《谢晋电影中的缺陷》.以此文为发端,继而李劼等人带着超前意识开始了对所谓“谢晋模式”的巨大的冲击.他们以批判的锐气喊出了:谢晋的时代已经过时.随后《语文导报》、《文论报》、《电影新作》等报刊杂志展开了争鸣和讨论.在这股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上影集团”不甘示弱,组织了“文艺大众化问题”的专题讨论.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向以务实著称并首开新时期电影走向世界先河的著各导演吴贻弓终于把憋了一肚子的火.在上影故事片创作人员会议上发泄了出来.写了《要做一个真诚的,热爱人民的电影艺术家》(《电影新作》1987.6)一文,强烈地批评了“超前意识”是“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势,时代和人民都不会买他的帐”的慷慨陈词.并对谢晋的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如果将来历史证明我是笨蛋、低能儿.我心悦诚服地接受历史的审判”.2.毋庸置疑.谢晋曾是影坛上拥有观众最多的导演,他“以影片主人公为中心机智而巧妙地向四周振荡,激励出片中席间人们无数热泪.”(《文汇报》1987.8)可以说他拥有十亿观众.早在1985年全国十九城市“电影民意测验”与“电影专家咨询”的比较中已证明了这一事实,来自北京、上海、广洲、武汉、哈尔滨、成都等十大城市一千七百多名各类观  相似文献   

7.
一、《复活》的创作史 《复活》(1889——1899)创作于托尔斯泰(1828——1910)的晚年,这时的作家巳完全背叛了本阶级,成了宗法制农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和代言人,因而,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他转变后的世界观及其尖锐的矛盾。 《复活》的素材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曾任检查官的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个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发生了明朝人自己都感受得到的巨大变化。这就是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出现了新的事物,新的思潮和新的文化。万历年间,以李贽等人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就是反映这种社会巨变的哲学表现。李贽猛烈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假道学。他所宣扬的“童心说”对思想界和文学界影响很大。李贽认为,“童心”就是“真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焚书·童心说》)。他揭露“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初潭集·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五年间,创作了收集在《呐喊》、《彷徨》里的小说.他那些史诗式的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以及“五四”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他那些作品所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无不鲜明地体现出他那清醒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光辉.“五四”运动前夜,鲁迅开始了新文学创作.一九一八年五月,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社会吃人的本质.小说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一针见血的揭露,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篇“意在暴露家族制和礼教的弊端”的小说,由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因而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反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陆贾《新语》是汉初易学发展的重要开端。陆贾继承和发展《周易》的“天地人一体”观,并以“仁”、“义”为最高范畴来阐述其政治学说,显示了其以“仁”、“义”说易的特点,客观上发展了易学。他在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的过程中,显示了其说易重义理的特点,首开汉初学者重义理以说易的风气。陆贾《新语》虽然不是易学专著,但对易学问题有不少论述,客观上促进了汉代易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春秋》治狱是董仲舒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他《春秋公羊》学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运用。他治狱的最高原则就是“原其志”,即以主观动机为判定罪行的根据。董仲舒对具体案例的判决,却体现了温和与宽容的精神。“原心定罪”很快就成为西汉司法实践的原则,形成了以《春秋公羊传》断狱的风气,在涉及重大政治案件时,其决断具有相当的严酷性,在君主专制时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提起电影《黑骏马》,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出演该片男主角的蒙古族著名歌唱家腾格尔,他为该片赢得了国际电影节的三项大奖.为此,腾格尔出演的《黑骏马》已名声大震,家喻户晓.而《黑骏马》的原作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草原插队),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很陌生的,尤其内蒙观众对他的了解甚少.所以,有必要对草原的读者和观众介绍这位懂蒙语的回族作家.张承志写了很多反应草原生活的作品,所以,人们习惯称这些作品为“草原系列小说”.张承志的草原系列小说具有草原民族独特的草原芬芳和情趣,草原韵味和旋律.张承志对草原人民的心境、情绪、生活方式、风俗人情,对草原人民的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把握.纵观张承志前期的小说创作,草原始终是洋溢在他血液里的生命热力.他的心里始终是隐含着一  相似文献   

13.
庄周直觉思维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文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上,最难辨识的恐怕是老庄哲学。这是因为他们第一次从宇宙论的形上学高度提出并论述了“道”的哲学范畴。庄周作为老“道”的正宗,承继了老子“虚静”、“无为”的“道”学传统,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把它发展到“忘物”、“丧我”而致“天和”的绝地。他“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天下》,以下引《庄子》只注篇名),是以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至人”、“神人”、“真人”(《逍遥游》)之理想人格境界。他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的严谨人生态度,“判天地之美,析万  相似文献   

14.
用典是中国诗歌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特殊艺术手法,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文心雕龙·事类》)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说:“诗自模景、述情外,则有用事而已.”(《诗薮》)对于用事,他又说:“欲观人笔力材诣,全在阿堵中.”“读书破万卷”的杜甫,学识博洽,才华横溢,使事用典常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5.
很少有谁象钱钟书那样,把小说写得少,又写得好.钱先生仅以4个短篇加上长篇小说《围城》便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钱钟书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一部《围城》使他蜚声中外——《围城》被译为英、法、德、日、捷、俄6种文字.并被世人视为“新儒林外史”.捧读《围城》,惊诧于钱先生的“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杨灵《钱钟书创作浅尝》)一位史学家推崇说:“综观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炼、生动,《围城》恐怕要属第一.”(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下册)无可否认,《围城》的语言的确精彩,富有个性,清新机智中不泛诙谐.既无文言气味,又无欧化语病、堪称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的典范.一、语言的形象性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象地面的水,化合升入天  相似文献   

16.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他”出现频率最高,成为《董西厢》中第三人称的主要形式,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他”主要用于单数.除了指人外,“他”还可以指人以外别的事物,还可以表虚指.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形式上的性别的区别.“伊”和“伊家”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较少.“伊”作为第三人称代词,要比“他”早.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第三人称代词仍然没有单复数的区别,要判断其表示单数还是复数,需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决定.但是也出现了个别的第三人称代词后面加“(每)们”来表示复数的用法,但是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却极少.  相似文献   

17.
关于唐代著名诗人孟简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旧唐书》载“平昌人”,《新唐书》载“德州平昌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他是“德昌平昌人”,《辞海》说他是“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而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古文观止全译》则说他是“唐平昌(今四川平昌县)人”。据上、各家都认为孟简为平昌人,但对于平昌今天当归何处,则有山东和四川之异。那么,“平昌”究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据唐人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第17卷,河北道二中  相似文献   

18.
王念孙《广雅疏证》一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殚精极虑”,十年才成,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学术观点和深厚的朴学功底.今人徐复先生在他的《广雅疏证·弁言》(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即说:“综观王氏《广雅疏证》一书,考证翔实,包罗万有,殚精极虑,成此绝业,求之当时,实罕伦比.其书为朴学家言,严瑮缜密,条理秩如”,给予了很高的也是公证的评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1893年)。但丁之所以受到如此崇高的赞誉,是因为他以神来之笔创作了一部永垂不朽的史诗《神曲》。《神曲》是中世纪意大利文学的艺术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稀世珍品,洋洋洒洒长达14233行,是诗人在经历二十年的流浪生涯中呕心沥血凝聚而成的结晶,全诗光怪陆离,变化无穷。但丁通过《神曲》广泛而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向中世纪封建文化发动了全面的、猛烈的攻击:严厉  相似文献   

20.
在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邓小平重视历史总结,表现出卓越的“史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他“史识”的集中表现。他阐明了撰写《决议》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明确了撰写《决议》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他深谙党史,对党史上四次重要会议的比较,尤其反映了他在党史方面的真识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