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大量的史籍、史料足以建构"建文史学"的命题.所谓建文史学,就是明清以来人们对建文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包括建文书法、建文史观、建文历史建构、建文史籍的编撰等几个方面.建文史学的发展和明清历史的脉动息息相关,在不同阶段,建文书法及建文史观均有变化,而建文史则更是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认真研究建文史学的发展历程,既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建文史研究的需要,也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把握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钱谦益是清初著名的诗学理论家,他对前后七子诗派的批评是其诗学理论构建的重要内容和现实要求。钱谦益与前后七子之间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前后七子诗学对钱谦益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早期,这种影响既有负面的不利的一面,也有正面可取的一面。一是钱谦益对前后七子诗学理论的批评,在具体的批评中钱谦益注意到了知人论世和区别对待,这些批评几乎贯穿钱氏的后半生。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是清初著名的诗学理论家,他对前后七子诗派的批评是其诗学理论构建重要内容和现实要求。钱谦益与前后七子之间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前后七子诗学对钱谦益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早期,这种影响既有负面的不利的一面,也有正面的可取的一面。一是钱谦益对前后七子诗学理论的批评,在批评中钱谦益注意到了知人论世和区别对待,这些批评几乎贯穿钱氏的后半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钱谦益的女性墓志铭,从中分析其夫妻观、女性观以及表现方法上的某些特点,并据以探究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义。钱谦益钟情于挚友性质的夫妻关系,反映出晚明文人渴求精神生活的舒畅,并且向往日常生活中无拘无束、和谐美满的身心自由。钱谦益弘扬女性的阳刚之气,鼓吹女胜于男的观点,则体现了他的政治焦虑和反思意识。钱谦益的自我抒情和借题发挥,以及顽固的尚古思想,使得他的女性墓志铭在颇具文学色彩的同时,又有难以避免的矛盾和弊端。  相似文献   

5.
降清是钱谦益一生中的最大转折,他内心充满悔恨,决意不再著述。然而,顺治四年,钱谦益涉嫌卷入山东起兵案,他开始以诗来表明自己的复明心迹。顺治五年,钱谦益因卷入江阴黄毓祺案而被管制于南京。管制期间,他与遗民故老广泛交往,并最终融入了遗民的文化圈,完成了他入清后的心态转换:从誓断笔墨、佛门忏悔到怀明反清、以笔报国的心态转换。  相似文献   

6.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的重要作家,其文学活动历经明末清初。钱谦益主要的文学贡献在于。一方面对明代文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又为有清一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钱谦益对革新文学的总结主要落脚于以下几个方:首先他接受了阳明心学的洗礼,具体说便是对李贽的崇敬与吸纳;其次,他参与文学革新活动。与汤显祖、公安派成员等革新作家密切交往;第三,他反对文学复古,提出了相关的革新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7.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他建立了“通经汲古”的虞山之学,强调经史并重,主张诗史一家,他自已的诗作就有“以诗记史”的特点,其中尤以晚年所作《投笔集》为代表,基于明确的“诗史”观念和卓越的创作实践,钱谦益的杜诗注本以“以史证诗”的鲜明特色,开创了杜诗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万历三十八年,钱谦益北上京师参加会试,考官向他出了一张关于性善恶之旨的试卷。钱谦益在试卷中表露出的主导思想是“无善无恶”,他走了一条心学的路线,但他又以“为善去恶说”对至善论进行补充和完善,在试卷最后他试图与心学划清立场,对无善无恶说展开了批判。从这张会试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钱谦益哲学思想矛盾的两面。  相似文献   

9.
明朝时期,钱谦益由于受当时讲佛谈禅的社会风气影响,少年时期就与佛道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在他广泛的交游之中,与佛道僧侣的交游则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此能够进一步了解钱谦益热衷于交往佛道僧人的原因,以及与佛道僧人交游对其佛学思想和文学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反映钱谦益与佛学相关的一系列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在明清两朝均担任过史职,因此他始终以修国史为己任。早在天启初年他参与编纂《神宗实录》时就十分留心相关史料的搜集。他计划编纂一部纪传体《明史》,准备先作长编和事略,后作本纪和列传,并已纂修明史百卷,另编次明代文集百余卷,可惜毁于绛云楼一炬。流传下来的《国初群雄事略》、《太祖实录辨证》两书,在客观保存元明之际的史料及考订史料真伪、弥补前史记载的缺漏、订正前史内容的错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颇具特色。钱谦益对元末明初史事的编纂和考证,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治史精神。他考证史事,严格遵循言必有据的原则,其考史的成果多被清修《明史》所采纳。他所采用的考史方法对清初乃至乾嘉考据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因为《全球通史》和全球史观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和全球史观的引入对中国史学产生影响,促使了中国世界史学的革命性变革,全球史观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2.
试析希罗多德的宗教迷信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实际上只要认真研读《历史》就可发现,希罗多德对神意并不是盲目崇拜,他所记载的历史,其中心是人事而非神事,他的历史观是宗教迷信思想掩盖下的人本史观。  相似文献   

13.
钱谦益是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是一个用儒道互补型文化塑造的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他是一面镜子,从他身上,可以折射出中国封建文化的黯淡昏黄的浊光。  相似文献   

14.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出降满清,做了"贰臣",过后他又不能自安,晚年为抗清复明活动极力奔走。钱谦益曾为"贰臣"的复杂心态对他后期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在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大型组诗《后秋兴》诗中时时流露出愧疚颓靡之意。文章对钱谦益的"贰臣"心魔和《后秋兴》诗文本进行解读,对《后秋兴》大型组诗的创作中"贰臣"心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试论伏尔泰的批判史观及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尔泰的批判史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否定教会的权威,批判神学史观,伏尔泰摒弃了中世纪的神学史观,反对用《圣经》的观点来解释历史,伏尔泰还对教会的合理性表示怀疑;伏尔泰对于在他之前的诸多史学家在研究历史上的种种错误做法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对于欧洲封建史学家的史学著作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于古罗马史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也不以为然。伏尔泰还明确指出,以前诸多历史学家貌似真实的记载其真实性值得怀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时及后来的史学家不可能获得准确的资料及信息。伏尔泰的批判史观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有三个得以产生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及人类视野的扩大,迫使史学家们用新的史学观来看待历史,因此历史的研究范围也就扩展了;近代理性主义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是史学家相信进步史观;对于欧洲其他国家及法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则使伏尔泰的写作方法与前人相比既有相同点同时又在很多方面显示其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6.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诗坛上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被称为"文苑宗师",以至"四海宗盟五十年"。但由于他是"贰臣",过去很多学者对他持有偏见的态度,对他在诗学发展史上的作用与地位也肯定得不够。杨连民从诗学批评的角度,着重研究钱谦益诗学形成的背景及诗学理论的内容,颇有价值。同时,杨连民把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以及知人论世,不因人废言运用得恰到好处。本文着重透析《钱谦益诗学研究》一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象为钱谦益较少为研究者所关注的四首词作《永遇乐》,首先简单梳理一下这四首词的收录情况,对其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四首词确为钱氏作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这组词的解读,以求小中见大,挖掘词作背后隐藏着的钱氏个性与命运的关联。钱谦益是孤独的,他一直在寻求灵魂相契的知己;钱谦益在为文上,能够“转益多师”,而在为人、为政上,他过于固执。这些注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司马辽太郎为了维护日本国家的形象,一方面对日本近代史中有关侵略战争的重大问题予以否认和淡化,另一方面尽量从历史中寻找闪光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正面描写,树立日本国家的美好形象。他的作品和观点在日本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司马史观”,成为自由主义史观的代名词。司马史观的流行,实质上是日本国家和社会政治思想右倾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钱谦益的诗学思想,直接针对文坛的现实,正本清源,"建镳一代".钱谦益对诗歌的本质有明确的认识,他以"诗言志"说为依据,构建自己富于个性、同时也适应时代要求的诗学理论.他认为诗歌应该"言志"、"有物",并且"有本",应该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钱谦益对诗歌的通变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论述,他指出诗歌是"天地变化与人心之精神交相击发"的产物,把"适变"视为当时诗歌创作中救衰起弊的有效手段.他甚至将诗道的隆污与世道的盛衰直接关联,并进一步把诗看作是一种广义的史.钱谦益的诗歌创作,在一定意义上实践了其诗论主张和审美理想.他的诗是他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现实的真实写照,是他所生活的时代富于典型性的情绪和思想的忠实记录,被人赞为"足称诗史".  相似文献   

20.
文明史观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新教科书和新高考中均有体现。只有深刻理解文明史观的丰富内涵,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将文明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应正确认识文明史观与其他史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