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了创设各种不同的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质疑情境培养创造力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直是我们所有教师关注的话题.良好的质疑品质能够为学生学好数学、了解生活、走入社会提供保障,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做作了努力,提出了很多的观点和想法,有些观点使我们深受启发,也有些想法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来谈谈自己个人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韦剑 《考试周刊》2014,(3):45-45
<正>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观点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但是事实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就行的,而在于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一段话或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一、质疑要有价值,宁缺毋滥学生具有质疑能力,确实对他们学习课文大有裨益,但要把学生的质疑落到实处,体现出质疑的价值,不能为质疑而质疑。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读完课题以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音乐之都维也纳在  相似文献   

4.
数学“质疑观”,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有目的地去挑战与质疑他人提出的观点和想法,能自觉地安排和组织好自己用已熟悉的知识去对新接触的内容提出质疑并展开主动思考与尝试摸索,从而去发现更多新的问题与提出更多新的想法.质疑是思维的指南针,是触发学生开启创新的导火线.只有当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独有的“质疑观”后,学生的学习才能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转入到主动去构思、主动去发掘、主动去探究的高效学习阶段,才能从逃避学习的状态转变到渴望学习、习惯学习及善于学习的深度学习领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去播撒质疑的种子,去启迪学生树立数学“质疑观”,让学生在不断地数学质疑中去收割创新的果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通过对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对在普通高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对学生学好高中物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卓 《辽宁教育》2011,(11):47-48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科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学会知识,又使学生会学知识,同时又可以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不论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听课时,我们都会发现总是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人的观点不质疑,听得含含糊糊,这样就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生本课堂"成为目前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引发学生质疑,体现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欲望,真正落实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把成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第一,让学生当老师;第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第三,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第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质疑问学是"学讲方式"的必要环节,要鼓励学生的自主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质疑空间,让学生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多思考、多探究,能提出质疑。学讲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多了发言、质疑的权利,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贵有疑,带着疑问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专注,更加有效的深度挖掘文本;学生提出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可以活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鼓励学生质疑平等开放、民主和谐、宽松愉快、鼓励个性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会随时质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答案,不同的看法和不同常规的观点。努力形成一种共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善于和勇于提出科学问题,用科学批判和理性质疑的科学精神去审视旧的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创新性的想象力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质疑精神、突破权威的观点和发现真理的成长史实,鼓励学生对教师知识、课本内容及专家观点提出质疑,促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从而让学生“爱问”,“会问”。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由此可见,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智慧发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叶裕新 《教学随笔》2014,(10):20098+98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把阅读和思考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思考问题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创新教育的呼唤。教学中要做到: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因为掌握质疑方法并形成质疑能力,才能发展学生思维、才能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进而能够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4.
质疑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时,应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探究式教学是给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教学活动形式,它是以学生独立学习为前提,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疑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原动力。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进行探究。使探究顺利实施的重要切入点便是如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化学学科知识提出疑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启发式教学)。一、中学生质疑意识与能力的现状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看,中学生是最容易也最能够对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和事件提出具有一定深度、一定广度的疑问和观点的。然而,在应试教育观念支配下,当今的中学生普遍缺乏质疑的欲望和能力。1.缺乏质疑的欲望客观上说,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沉浸在题海战中没有…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教学中肯定会犯一些小错误,有时候会有学生指出来。指出来的时候,我们肯定会一下子感到难堪。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称为突然质疑。一、学生不敢质疑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的答案、观点提出突然质疑,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质疑是  相似文献   

18.
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生学会质疑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乐于质疑,掌握一些质疑方法与技巧是本文探究的重点,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学生质疑能顺利进行。学生质疑,教师要坦然面对,采用恰当合理的方法释疑。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师生民主的、平等的对话过程,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自信心和质疑能力,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同时也要运用策略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质疑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时,应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