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它们为自然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本课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中昆虫的形态和花纹,了解其特点,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对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将观察体验和绘画、手工制作融为一体,画自己喜爱的昆虫,制作自己熟悉的昆虫标本,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 ,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2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 ,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片、录像、部分昆虫标本。学具准备 :1 每组一套昆虫标本、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不仅仅限于教材中所涉及的)、昆虫盒。2 每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提出问题 :1 课前 ,老师让大家捉虫子 ,都带来了吗?(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调查一个学生是否真的去捉虫子了 ;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 ,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学…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学生在养蚕活动中了解了蚕的一生,本课以蚕作为样本,激发学生了解其他昆虫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全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整理养蚕日记”,是对前一阶段时间饲养、观察活动的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昆虫身体变化的兴趣。第二个活动“比较它们的身体”,通过观察、比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学生在养蚕活动中了解了蚕的一生,本课以蚕作为样本,激发学生了解其他昆虫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全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整理养蚕日记”,是对前一阶段时间饲养、观察活动的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建概念练归纳从具体到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昆虫概念的建立必须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事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抽象出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完成认识的飞跃。在学生充分准备好虫子的基础上,昆虫概念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6.
《昆虫》一课,主要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时,应从观察入手,通过“捉一些虫子”作为标本,进行比较归类,概括出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并帮助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虫子是不是昆虫。  相似文献   

7.
《昆虫》这一课是小学自然第八册的内容,本课是在低年级《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慨念。对本课教学步骤我是这样安排的:观察——比较——抽象——结论。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  相似文献   

9.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  相似文献   

10.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  相似文献   

11.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高中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装饰画》是高中美术课中一个内容丰富并能体现个性培养特色的教学单元。为了上好这一单元,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理解与实践,我将教学内容安排为2课时,本案例为第1课时。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 1.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2.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红河谷》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不畏艰辛的坚毅品格。2、通过学唱歌曲,启发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提高正确理解歌曲内容及恰当表达歌曲情感的能力。教学重、难点l、通过学唱《红河谷》,引导学生有感情(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2、通过学习外国民歌引申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科学课观摩活动中,我执教了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陶瓷》一课。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具体目标:1.能针对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写出简单的计划;能根据计划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计划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5.
<正>一、背景介绍1、教材背景"因式分解"在新版教材中放在了《整式乘法》一章中,它利用了等式的互逆性得到,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相似文献   

16.
本节课是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的第一、二节教学内容,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管理的范畴。根据新课程标准,这节课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年月日》教学案例,说明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枯燥呆板的课堂学习变为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背景中主动地、自由地捕捉数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一、解读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清明上河图》是一篇选修说明文。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描述画面,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重点是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