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纸媒所刊登作品的转载存在着诸多问题,而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越来越泛滥的网络转载,让不少著作权人蒙受了巨大损失,传统媒体也正遭遇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纸媒所刊登作品的转载存在着诸多问题,而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越来越泛滥的网络转载,让不少著作权人蒙受了巨大损失,传统媒体也正遭遇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新闻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今年将出台本刊讯2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透露,今年我国将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此杜绝网络盗版侵权事件的发生。其中备受业界关注的网络转载报刊作品的权益问题亦将得以廓清。据介绍,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报刊社对报刊上已经发表的作品,只要作者不作“不能使用”声明,均可以不经作者的同意予以转载,但要支付相应报酬。国家版权局还为此制定了转载付酬的标准。但是,目前法律并没有赋予互联网这种权利。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曾作出过一个相关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盗版传播的便捷化、普遍化,对在线教育视频版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基于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规范不合理,惩罚性赔偿制度不健全,缺乏私人复制网络盗版行为的立法规制,作品类型界定不统一,维权举证难、成本高等因素,著作权人在打击在线教育视频网络盗版中处于不利境地,盗版泛滥难以有效遏制。建议通过明确在线教育视频为录音录像制品、细化平台责任要件、明确私人复制盗版在线视频构成侵权、疏通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路径等举措,从多方面遏制在线教育视频网络盗版行为。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为人们发出个人之言提供了极大便利, 热点事件甫一出现, 跟进的时评便如雨后春笋, 迅速充斥各大网站的时评版块. 纸媒的时评栏目编辑再也不发愁稿源了,只要点开某一网站的时评版块, 各色言辞精彩的原创评论稿件任尔挑选. 一些网络时评作者, 因其作品屡被纸媒转载, 在时评界拥有了一定的 "江湖地位", 随之而成为某些纸媒的固定供稿人甚至专栏作者. 然而, 网络时评中尽管不乏精品, 但纸媒的时评编辑仍需有一双慧眼, 严以把关, 以免观点偏颇甚至谬误之作抢了 "话筒", 损害所在媒体的公信力. 教育领域乃时评高产之地, 招考政策、 学校管理、 职业道德、 师生冲突、 校园伤害等都易引发质疑或抨击. 现就以教育时评稿件选编为例, 对编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要求互联网媒体转载作品须经授权并付酬,文字性修改不得歪曲篡改,并指明《著作权法》关于纸媒互相转载无需授权的规定不适用于互联网媒体,同时,还将具有“独创性劳动”的“时事新闻”也纳入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新规”若法制化并有效实施,必将激发作者知识、思想的创造力,增强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促进网络媒体规范高质发展,塑造理性讨论的舆论场.而这一切都将对国家话语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网络新闻在各个网站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传统的纸媒相比,网络新闻具备一些独有的特点,如传播速度快,可以随意复制删改等,由此引发的就是新闻作者、原创及被转载网站的不满,在转载这个过程里,维护自己的版权已经成为新闻人的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小兰 《新闻知识》2012,(3):82-83,79
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使加强对网络传播作品的版权保护显得尤为必要。加强对网络传播作品的版权保护,是平衡网络空间利益、促进网络产业发展所必须的,是打击网络盗版、保护国家经济利益所必需的,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所亟须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深入发展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网络转载报刊作品适用法定许可有其可行性。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不仅是合理的,而且适应网络化发展的需要,应当扩大至网络环境下网站对于报刊媒体作品的转载。网络传播的特点需要法定许可制度发挥作用,互联网网站对网下报刊已发表作品转载摘编可以适用法定许可。法定许可的实施需要一种制度保障来解决使用费的收取与分配问题,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具有承担这一职责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陈颖 《传媒》2015,(10):27-29
2015年4月,国家版权局下发了《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网络转载作品的相关事宜作出规定.《通知》再次强调了网络转载报刊作品必须先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引导报刊单位通过签订协议、建立作品信息库等方式梳理本单位内部的版权资源;鼓励报刊单位与网络媒体共同探索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网络转载版权合作机制.作为主管版权事宜的重要行政部门,国家版权局向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表明了基本态度,并在规范网络转载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新闻转载的版权侵权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新闻有传播速度更快、转载中署名和出处等信息更易被篡改或删除的特点。但是,除了时事新闻以外,其他新闻作品都是受版权法保护的,网站之间的随意转载引起了新闻作、被转载网站的不满,因为他们作为新闻作品的版权人,在这样的转载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权益。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网络作品版权的热烈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严格履行"通知删除"规则对打击网络盗版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通知删除"规则实施存在的问题,我国应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负有义务证明侵权作品由用户上传并建立便捷的"通知删除"程序;需要进一步明确"有效"通知的具体判断标准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作品或断开侵权作品链接的具体时限限制。  相似文献   

13.
当下,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纸媒造成强烈冲击,其便捷性使得纸媒在第一时间发布的即时消息不再新鲜。"纸媒的出路在哪里?"这引起了"纸媒人"的深思。于是,不少纸媒将深度报道看成网络包围下的突围之道。《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等纸媒更是将深度报道作为自己的主打品牌,吸引了大批读者。由此可见,把深度报道做"深"成为今后纸媒发展的重中之重。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有别于一般资讯传递的特殊报道方式,它处  相似文献   

14.
看到报纸上自己喜欢的栏目,就像品尝了一道美食,让人回味无穷.今天,用优秀版面、栏目吸引读者,已经成为纸媒获得口碑的重要手段.让本土文化唱主角 "记忆"版创办之初,稿件、照片来源范围狭窄,编辑在报刊和网络上转载或摘录一些记忆类作品刊发.一些读者颇有微词,称"记忆"版是"二传手""文摘报".偶尔也有一两篇切合本地实际而发的特稿,但因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并未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出版广角》2015,(4):126
作者在网站前台发表作品时,可以自愿使用网名、笔名,只是在后台注册时必须使用实名。就像你戴着面具跳舞,可以换各种各样的面具,但是脚下踩的地方一定是实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宋建新解读“网络文学实名制”什么东西都会死,地球都会死,所以纸媒必死无疑。但所有死得早的纸媒都是自己没做好,死得晚的纸媒则是  相似文献   

16.
正作者向本刊投稿,即意味着作者将作品的发表权、删改权授予本刊、不同意删改者敬请说明。来稿(包括文字作品、美术和摄影作品等)有抄袭、剽窃及其他侵权行为的,其责任由作者自负。稿件从发表之日起,其专有出版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本刊,同时许可本刊转授第三方使用。本刊未有特殊注明的所有文章欢迎转载,但必须按国家版权局的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和寄样报(刊),违者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本刊个别转载文章及图片等作品,如作者未收到样刊及稿酬,请径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技术提供者与内容提供者的分离,转载、摘编在我国数字出版业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在数字出版领域,转载、摘编他人已发表作品进行网络传播者必须取得原著作权人的明文许可。数字出版物编辑在转载、摘编时需注意:分清"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转载传统出版商推出的汇编作品时,要根据情况取得不同的许可;将自己通过转载、摘编方式形成的文摘类传统出版物予以数字化出版时仍需再次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唱衰纸媒的论调一直此起彼伏,仿佛应和这一观点,有些纸媒叫停纸质版,专攻网络电子版,也有的直接停刊。今年这样的声音少了许多,不过前几年的高调已经影响到每一个市民,一和人说起纸媒记者的身份就会听到充满同情的话。其实,纸媒已经在头破血流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虽然真正找到出路的并不多。但新媒体时代纸媒优势依然,已经在业内得到了认可。  相似文献   

19.
启事     
《档案天地》2016,(4):65
一、投稿1、作者向本刊投稿,即意味着作者将作品的发表权、删改权授予本刊,不同意删改者敬请说明。2、来稿有抄袭、剽窃及其他侵权行为的,其责任由作者自负。3、稿件从发表之日起,其专有出版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本刊。同时许可本刊转授第三方使用。4、本刊文章欢迎转载,但必须按国家版权局的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和寄样刊,违者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5、本刊个别转载文章及图片等作品,如作者未收到样刊及稿酬,请直接与本  相似文献   

20.
纸媒的未来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对传统纸媒造成很大冲击,甚至影响到某些纸媒的生存。很多人对纸媒的发展抱以不太乐观的态度,认为纸媒将退出历史舞台,被网络、电视、手机3G媒体所代替。在此状况下,纸媒的未来发展之路到底如何,需要认真推究。在此结合纸媒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推究纸媒无可取代的优势,并根据中国纸媒与国际纸媒的发展态势,提出纸媒的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