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康 《视听界》2005,(5):52-52
最先让我心动的也许是原著的名字——《追我魂魄》。在物质充塞于世间的每一角落,乃至灵魂被挤压得只能在物质的缝隙中游走之时,我不知道作者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还有什么样的故事能让倦怠的精神为之一振?报告文学《追我魂魄》开篇题记“人可以落魄,但不能失魂”,把我带进尘封的1942年5月。作者用他犀利冷峻的目光,温柔细腻的内心,为我们描绘出一次惨烈动人的关于战争与人的画卷。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14年对日作战,中华民族在血影刀光中用血肉之躯矗立起一座座纪念碑。这部作品之所以吸引我,是作家的文笔,是独特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深圳宝安电台的广播剧创作,应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三度获得广播剧大奖。这其中可能有如下几点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它的创作多为儿童广播剧,避开了竞争的锋芒。三是重视作为儿童剧外沿产品的开发,如做动画片、连环画等。四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中,宝安台体现出了一种不停步往前冲的深圳精神,在强手如林的广播界,作为一个区县级台,它敢于冲在广播剧发展的前端。  相似文献   

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广播剧《深山信使》在国际上连获两项大奖,这是该台上下相关人员同心协力、精心制作的结果。这一事实再次证明了一个简单而又朴素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它启示人们:只要我们广播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工作多一点敬业,对艺术多一点创新,就可能制作出在国内深受欢迎,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王均 《记者摇篮》2005,(9):29-30
广播剧《寻找》、《呼唤》先后获省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广播剧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研究会一等奖.这是全局、全台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我创作两部广播剧剧本的实践谈一下有关精品创作的体会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2003年,广播短剧《沙宝》先后获得了亚广联娱乐节目特别推荐奖,中国广播剧奖一等奖,中国广播剧专家奖一等奖,得到了广播剧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朱桃 《视听纵横》2009,(4):86-87
2006年6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奉化的布龙荣登遗产名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宝”。800多年的舞龙历史、40多个传统套路、鲜明的艺术特征和表演形式,成为中华民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龙舞表演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姚加炎  李康 《视听界》2004,(6):76-77
优秀广播剧都有一个共同标准,即,戏剧化与广播化的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三贴近与美誉度的统一。它能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使听众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化的满足。由江苏电台制作的广播连续剧《状元办厂》荣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剧奖”二等奖、最佳编剧奖。此剧在立意与写作中的追求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8.
两年前,广西朋友饱含感情地对我说,壮族历史上出过两位引以为自豪的女性:一个文的,是“山歌能把海填平的”刘三姐;一个武的,是横刀跃马抗击倭寇的女将军瓦氏夫人。刘三姐是传说中的歌仙,早已蜚声中外;瓦氏夫人是名列史册的历史人物,却还鲜为人知。所以,一定要搞一部“瓦氏夫人”题材的广播剧,让这位女英雄从历史的尘封中走进当今,流传后世。广西朋友热情地邀请我担任编剧,我欣然接受了。  相似文献   

9.
"特别推荐奖授予一部展现一位普通的、事实上是极不平凡的邮递员形象的广播剧《深山信使》。这部由阚平编剧、蔡淑文导演的感人至深的广播剧来自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  相似文献   

10.
秦洁 《新闻爱好者》2012,(15):83-84
2011年底,河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审结果揭晓,漯河广播电台创作的广播剧《婆婆也是妈》(以下简称《婆》)入选"五个一工程"。本人作为该剧的作者之一,深感荣幸。回顾过去,漯河电台广播剧创作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警笛声声》、《连贞酒楼》、《军功章的故事》连续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攀比》、《桃李情》也分别荣获中国广播剧奖及中国广播剧文艺专家评比"金奖"。《婆》剧也正是在过去的水准和艺术智慧的基础上,又一次获得殊荣。与过去有所不同,《婆》是以2009年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的漯河农村妇女王淑贞为原型而创作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王淑贞的前夫因病去世,她带着孩子与双目失明的婆婆改嫁,侍奉婆婆到98岁。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市嚣繁荣,足以纷扰人心,而一缕清音却能撩响心钟,给人一种清新和从容.听罢南昌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广播剧<回家>,仿佛在青山秀水间和着悠扬的旋律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徜徉在绿色的都市,你会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香甜.  相似文献   

12.
温燕霞 《声屏世界》2009,(12):22-23
那天我正在开会,忽然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说是报纸上登了广播剧《重返鄱阳湖》获奖的消息,我那颗悬了月余的心终于放落下来。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一直处于忧虑之中。近年来,全国广播剧的整体创作水平大有提高,优秀剧目层出不穷,在各台纷纷进京录制,演播、音效、制作水平接近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一部广播剧脱颖而出,这事儿挺费心神。因为目前国内广播剧的竞争已经超越了早期的形式之争和演播之争。几年前也许一部戏形式新奇些、制作花哨些就能博人眼球,但现在不行了。  相似文献   

13.
杨洋 《视听界》2002,(6):61-61
广播剧《扶贫媳妇》曾在广播节目创优评比中荣获市、省二等奖、全国三等奖。是一部紧扣时代脉搏,充分体现百姓生活特色的文艺作品。该剧播出后,我们先后收到近百封听众来信和上百个电话,都给予了好评,并一再要求重播。回顾《扶贫媳妇》创作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体会: 一、题材时代化。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制定了扶贫攻坚计划,不断增加扶贫工作的力度,这是一项影响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齐宇翔 《视听》2018,(6):21-22
"微广播剧"是充分适应了现代人在网络时代碎片化、自主性阅读和收听的习惯,实现融合各种媒体传播的广播产品之一。本文以桂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广播公益微广播剧《小扬飞飞》的创作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分析这一类型微广播剧的创作规律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权胜 《中国广播》2015,(2):87-92
广播剧《功夫》获得2014年亚广联奖广播剧类推荐奖。本文通过对《功夫》立意的阐释和剧本创作、演员演播、后期制作的具体分析,探讨了什么是广播剧的魅力,如何把广播剧做得好听、好看,让听众爱听、听了以后还能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剧的体裁形态不多,可轮到我的新作《烽火武僧》眼看就要分娩时,众人对它的归类称渭却犯难了。 “复合广播剧?这玩艺儿咱压根儿没听说过。”赶来录制报题的著名播音前辈雅坤女士,端详着白纸上简单5字,嘟哝着,半天也没回过神来。她朝导演、录音师瞅瞅.那眼神充满着凝惑,又不乏求教的期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播剧《永远的攀枝花》为例,分析了该剧的创作背景和现实意义、创作要素、创作上的困境与探索,以此展现攀枝花钢铁集团工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为企业转型升级、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1987年,英国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3990万美金的天价拍出了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奠定了凡高在世界美术长廊中的至尊地位。立体声广播剧《孤独的向日葵》就是以这一当时轰动世界的新闻事件为开端讲述了凡高短暂而又充满激情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虞国胜 《视听界》2002,(4):60-60
无锡援藏优秀干部任国庆的事迹感人至深,由无锡广播中心主创、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广播剧《圣旅》同样感人至深。从《圣旅》的创作成功,我们对“五个一工程”有了更深的、崭新的认识,从而也促使我们对创作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