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珍珍 《新闻世界》2012,(7):151-152
"网络暴民"是大众传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随着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地位的上升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成为主要的受众群体,他们努力争取受众权利以及自我赋权。在面对社会事件时,因网民群体的特质,易发生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暴民"现象的产生。"网络暴民"存在双面人格,一是纯粹意义上的网络暴民;二是社会行为的监督者与卫道士。在"网络暴民"的监管问题上,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受众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然而网络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问题。“网络暴民”成为网络传播中一个新生的词汇,而存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网络暴民”现象,在传播的舆论监督与引导上,带给我们更多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张娅琼 《新闻世界》2009,(7):135-136
“人肉搜索”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依靠人的力量在网络上形成的信息搜索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网络暴民”等社会现象。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人肉搜索机制中的“网络暴民”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关于引导和解决“网络暴民”现象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人肉搜索"事件不断在网络和现实世界中掀起轩然大波并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只有完善网络暴力治理及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主流舆论介入机制、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提高网络媒体受众的传媒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规避"人肉搜索"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视阈下“网络暴民”成因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由网络事件凸现出来的“网络暴民”现象也成为当前网络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网络暴民”现象的成因,把握“网络暴民”现象的实质,以期找出规避“网络暴民”现象的措施,为净化网络传播环境、建立网络良好秩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网络成为分外热门的字眼,网络媒体的灵活时效、论坛讨论吸引着大量的"读者"、"听众"成为网民;在时时更新的海量信息中,新闻失实、不良信息、网络官司等现象开始汇入网络媒体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王龙珺 《新闻世界》2011,(5):117-118
群体极化现象不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同样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河北大学车祸案以及"我爸是李刚"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探究其形成的三种机制,探讨网络传播中群体极化现象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标题党”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网络媒体"标题党"现象的内涵,对"标题党"的类别及其特征进行概括与总结,剖析了"标题党"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网络媒体如何克服标题党负面影响,净化网络生态环境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谭利明 《新闻世界》2011,(10):131-132
"7·23"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网络媒体以其自由开放的特性为大众所掌握,发挥了事故处理进程的监视功能,并最终通过塑造强大的网络舆论来影响现实。本文试图通过对"7·23"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中信息传播的分析,总结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言论形成的舆论力量日益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总的来说,网络对推动中国的三个文明建设功不可没。但是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世界:其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从“陈易卖身救母”到“艳照门”等网络暴力事件在最近几年的层出不穷,“铜须事件”甚至引发海外媒体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国网民的“暴民现象”。  相似文献   

11.
余帅 《新闻世界》2010,(8):269-270
网络传播的兼容并蓄以及传播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各种信息参差不齐。各种低俗、媚俗、炒作等丑陋现象也在网络上横行无忌,给大众带来了严重的"审丑疲劳"。本文试结合当下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典型案例就如何认识"审丑疲劳"及其表现、成因给予了简单分析,并希望网络媒体树立正确的审丑观念引导大众,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创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程评  刘卫 《新闻前哨》2014,(10):54-55
对平面媒体而言,常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网络媒体新闻标题要比平面媒体新闻标题承担更多的导读功能。所以,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不但要考虑时效性,更要符合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目前,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大都来自传统媒体,因为新闻时效、人力和水平的原因,许多网络编辑往往对标题稍作修改甚至原封不动便发布出来,网络标题制作的纸质化现象有待改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互联网以其"无国界性"和"超领土"的虚拟存在,已全面渗透到现实世界中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以至于许多国家都开始把网络当作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后的"第四空间"。  相似文献   

14.
林静 《新闻爱好者》2010,(6):121-121
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不要相信哥,哥只是个传说"等已经流传到了现实社会中,并且不断变异,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实这些不仅仅是网络流行语,更折射出了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本文将就“标题党”现象以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现象的阐释和分析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共性——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雯 《新闻世界》2010,(6):140-141
本文试通过影响广泛的"躲猫猫"事件,探讨网络媒体公共性的体现以及网络媒体在构建公共领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网络暴民"现象引发的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信息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大众传播日益发挥强大的正功能,但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近两年来,几个著名的网络事件生发了"网络暴民"现象,对"网络暴民"现象及网络言论自由与保护人格权等问题的探讨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法学界的关注.但目前学界对此问题关注的论文多是对现象的原因特征的论述或从法律层面寻求解决办法.本文则从媒介素养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审视,期望通过对媒介本质、作用的认识培养网民以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信息以及建设性地使用媒介的能力,从而维护公民与媒介、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探求网络舆论空间健康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发展已日趋成熟,以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带来跨媒介、跨产业融合的全球传播新格局,然而,网络大国也有成长的烦恼,因为网络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却伴随着暴力游戏风靡、信息垃圾泛滥、色情网站横行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空间上也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群体——"网络暴民"。  相似文献   

18.
李娜 《今传媒》2011,(8):50-5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中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力,使网民能长期关注某一特定的网络媒体、某一网络事件则成为媒体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网民心理、网络媒体自身特点以及网络事件的研究,防止在网络上出现"热舆论"冷化和"舆论倒伐"现象的出现,从而促进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晓冉 《新闻世界》2011,(10):121-122
2010年9月底,腾讯和360通过网络掀起的"口水战"使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特别是网络媒体话语权的竞争更加突出和激烈。因此,研究网络媒体之间在争夺话语权中呈现的一些独特特点,对于理性认识网络体之间的竞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怡 《新闻通讯》2013,(3):10-12
虚拟技术日益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并开始改变人们交往和表达的方式。初音未来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娱乐方式被全新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虚拟技术与现实社会的伦理碰撞。我们不禁思考:人类在技术产品面前是"控"还是"被控",以及青少年热捧背后的文化空缺、技术霸权在现今科技时代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