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说张华作了《女史箴》献给贾南风后,贾后看了虽未有什么痛改前非的变化.但也一直未敢有太严重的僭越之举。  相似文献   

2.
陈玉先,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解放军报》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连艺委副主任,首都美术记者协会副会长.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常务理事,多次担任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评奖评选委员。陈玉先是一名靠自学成名的画家。他治学严谨,创作勤奋,60年代就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实力派青年画家。他的作品以反映现实生活、民族风情、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于世。他擅长中国画,尤长人物肖像及水墨舞蹈。其国画成就得益于他的精湛的速写功力。他将坚实的造型基础与中国画传统的气韵生动的线条相结合,将质朴自然的造化之美与浪漫灵动的艺术追求相结合,探索贯通古今、艺汇中西的水墨人物画道路,使他的作品既有传统韵味,更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影响。画家娴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曾影响着几代中青年画家的艺术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利芬作为一个成功的电视人为大家所熟知,应该还是2000年至2003年底担任《对话》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期间,不少观众被镜头前她那成熟稳重、智慧内敛的独特气质所打动,从而牢牢记住了她。其实在此之前,王利芬还有着相当丰富的履历:北大中文系的博士,1995年至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王牌——《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3个栏目中任记者。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女性与传播研究的背景,本文对1990年始《中国妇女报》和《重庆晚报》中的女性报道进行了梳理,分析在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同时,横向比较两份报纸,分析国内党报与都市报在构建女性形象上的异同,使女性形象研究更加立体。总体来看,《中国妇女报》构建了一批自立自强,并具有较高学历的职业女性形象,并且关注每个时期女性群体出现的问题及取得的最新进步。《重庆晚报》对女性的评价态度越来越客观,但依然没有摆脱少许偏见。通过横向对比发现,社会普通大众对于女性形象的认识与国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解读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况,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国风》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质朴自然,流露出上古女性真实的心声.本文立足于女性视角,以《诗经》中的《国风》文本为依托,遵循"思春—相遇—相思—相会—出嫁—新婚—丈夫远役—被丈夫抛弃"的情感历程,对《国风》中上古女性恋爱婚姻相关诗篇进行解读,还原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发掘她们闪耀的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探究我国女性报纸中对女性新闻的报道现状特征.<中国妇女报>由于其在中国女性报纸中的地位和影响而成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运用传播学中的内容分析法,对该报2008年4月的a版新闻报道进行解读,分别从女性新闻在报纸中出现的情形、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新闻主体等方面展开,然后对这些方面加以归纳,概括出以<中国妇女报>为代表的女性新闻的一些现状特征,最后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黄庆 《出版科学》2011,19(3):90-92
以《大都会》(Cosmopolitan)和《悦己》为例,对中美女性时尚杂志的编辑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美女性时尚杂志在编辑思想上存在着引领时尚、倡导消费、内容多元、服务于美的共同点,但是在深度思考与广泛涉猎、独立声音与趋同化等方面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的早期研究应本着历史真实的态度,中国近代重要女性期刊《妇女杂志》因此进入研究视阈。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向人们揭示了女性叙事仍然被男权思想所遮蔽,从文本主题、文本结构、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被陈规旧律所束缚。而女性文学也在文学的缓慢进程中艰难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杜若松 《新闻爱好者》2011,(14):137-138
女性文学的早期研究应本着历史真实的态度,中国近代重要女性期刊《妇女杂志》因此进入研究视阈。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向人们揭示了女性叙事仍然被男权思想所遮蔽,从文本主题、文本结构、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被陈规旧律所束缚。而女性文学也在文学的缓慢进程中艰难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分析两部反映人生的影片《烟》与《杯酒人生,》分别从边缘话语、孤独人生、烟酒之道三个方面概括其主题上的相似性,指出烟与酒在这两部影片里超越了一般影片中造型和渲染的作用,达到了蕴意人生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蒙的作品,我读的不多。王蒙18岁发表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岁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轰动文坛。文革结束后不断有佳作问世,他还曾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任文化部长。惭愧的是,我只完完整整地读过他的两部作品,一部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的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另一部就是前两年出版我刚刚读过的《我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4.
负重难进的女性——电影《红颜》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春园 《青年记者》2007,(18):60-61
2005年威尼斯电影节,女性题材电影《红颜》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会奖,这是中国女性导演在国际上首次获此殊荣。但是,时至今日,这部电影已经被观众渐渐淡忘。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它进行解读分析,导出女性电影整体存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15.
高飞 《文化与传播》2023,(1):22-26+31
法国女作家科莱特以其独具自然风格的散文享誉法国文坛,反男性中心的情感小说更是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代表性文本。其晚年作品《花事》是一本由22篇散文汇编而成的文集,文本大都以花的品种为标题,不仅惟妙惟肖地临摹出花与之生活场景,并且以花喻指女性生命,引领女性拥有诗性人生。但诗意浪漫与诗性崇高并非意味着与现实脱离,《花事》一书植根于女性的现实处境,聚焦平凡女性,直击社会现状,并对女性衰老做出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晰 《浙江档案》2003,(11):33-33
蒋介石二公子蒋纬国,逝世虽已六年,但因其是名门之后,身世又扑朔迷离,故长期以来倍受海峡两岸广泛关注。人们也许不会注意到,蒋纬国晚年还有一段值得一提的精彩章节,那就是“爱梅花,亦爱中华”,将审美与爱国之情融为一体,实在难能可贵。蒋纬国,又名建镐,1916年10月6日出生,浙江奉化人,东吴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毕业。1937年赴德学习军事,1939年夏毕业于德国陆军慕尼黑军校,后入美国陆军航空队战术学校学习,尔后又转入装甲兵中心见习。1940年底回国到胡宗南部任少尉排长,1945年到国民党军装甲兵部担任第三处处长,后随国民党军溃败逃往台湾。1950…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半边天>为例,运用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当今主流媒体在报道女性时所持的社会性别观念和媒体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性别内涵.  相似文献   

18.
女性节目的产生给女性提供了一个诉说心绪的窗口。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喜欢倾诉和表达内心的想法,作为女性节目的主持人,只有善于倾听,有效地运用倾听策略,才能使谈话双方有效沟通,节目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施炜,1970年出生,目前在上海“我俩结婚网”工作。他在上海工作了16年,但上海户口还是没办下来。因为户口,施炜和同在上海工作的江西籍女友杨向荣,已经蹉跎了8年。  相似文献   

20.
沈莹 《记者摇篮》2004,(10):34-34
作为一张主要给全国女性阅读的新闻纸——《中国妇女报》,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吸引了太多的关注、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她恪尽职守地记录下女性尤其是中国女性生存、发展、平等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女性与人类,女性与社会、女性与自然等等内容。“妇女报”中的“女”字就是该报纸的本色所在,保持了本色就有了自己的特色,也即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