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汪新华 《中华武术》2006,(11):29-29
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练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在初学阶段应重形;在提高阶段应重劲求意:而在成熟阶段应注重形成个人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冯志强 《精武》2007,(4):28-30
拳式图解说明1.方向:本拳式图解以面朝南为前,背朝北为后,左为东,右为西。2.路线:拳式运行路线仅以文字说明,图中不做标志。3.运行轨迹:手足运行轨迹分为圆和弧运动。圆分为竖圆、平圆和立圆;弧分为上弧和下弧;运行方向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兹分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君迈 《中华武术》2003,(2):39-39
古人讲:“大匠诲人,必以规矩”。练习太极拳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规矩行事。这个并不和打破形式、创新发展矛盾。相反,两者是一个共同体。也就是说,任何规矩都必须突破,但是任何规矩也必须遵循。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健身50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武术》2003,(6):8-15
为服务广大群众的太极拳健身活动,更好地科学健身、增强体质,2003年5月,在“世界太极拳健康月”之际,本刊与全球著名的武术网站博武网(www.21bowu.com)联合开通“太极拳健身咨询专栏”和“太极拳健身咨询热线”,邀请了全国各太极拳流派的名家,著名太极拳研究专家,一些著名大学、体育院校的教授学者共20多人参与咨询活动。《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新闻单位进行了专门报道,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6.
第二讲(一)云手练法提示:并步站立~开步举臂~马步双按~右弓步按~向左云手~并步采按~向右云转。1.并步站立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头正,虚领顶劲;立项,松肩沉肘,周身放松,意念集中(图1)。2.开步举臂提起左脚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随之,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宽、同高,两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眼看前方(图2、3)。3.马步双按身法不变,两腿屈膝下蹲,两膝关节沿脚尖方向屈蹲,使裆部开圆;同时,两臂屈肘,两手向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成马步双按式。(图4)4.右弓步按身体右转,步型不变,右手顺缠向内向上再向右划弧云转至右侧前方,掌心向内,掌…  相似文献   

7.
林东河 《武当》2006,(3):12-12
武式老架太极拳,一直是在本门内极少数入室弟子中传承。它是一种古朴的、原汁原味的内功拳。对外则只传宜学宜练、美观轻松的套路(表演架)。武式老架,身法严谨,功法深奥,武禹襄和李亦畲两位大师结合技击实践,把太极拳理论推到了一个难于企及的高峰。他们的著作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相似文献   

8.
仰东 《中华武术》2000,(9):33-3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体育的瑰宝,作为强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了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五大流派。44年前,为了更好地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太极拳,有关专家创编了二十四式太极拳,以后又相继创编了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它们都属于太极拳简化套路的范畴。如何正确认识传统套路与简化套路的关系,对我们研究发展太极拳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英南 《武当》2006,(6):11-12
简化太极拳(24式)和88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运动司分别于1950 年代中期和后期,根据杨式太极拳(杨澄甫大架)组织编写的。这两套拳编写修改后即向全国普及推广。自此,太极拳运动开展日益广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1993 年5月,中国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在各派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 42式太极拳,并作为国家规范化竞赛套路推广普及。上述套路,通常称为“国家套路”或“表演、竞赛套路”,以区别于传统套路。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7,(1):I0006-I0017
孙式太极拳十六式套路主要包括两种步型、两种手型、两种步法、一种腿步。  相似文献   

11.
周英南 《武当》2006,(7):12-14
腰的运用,是太极拳身法中的主要内容。不管哪一派太极拳,都十分重视转腰和松腰。所谓“腰为轴”、“主宰于腰”、“刻刻留意在腰间”是也。遗憾的是,在表演、竞赛套路的动作说明中,却忽视了这一点,致使很多练拳者打起拳来腰身呆滞、手脚僵硬,“光抡胳膊手”(杨振基语),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2.
高东祥 《中华武术》2007,(10):55-55
太极拳很简单,也很难练。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老师,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再有自己的勤奋苦练,一定能达到登堂入室之境界。在练习太极拳中要做到"三个明白"。第一谓之"心明";何谓"心明"?就是心里要"明白"。不管初学者还是练习数年、数十年的太极拳练习者,都要做到"心明",要明白太极拳的理论和她的运动规律,明白自身练习中已经解决了  相似文献   

13.
叶守克  张磊 《精武》2004,(9):31-31
我从1987年开始学练太极拳,当时尚不满20岁,学的是四十八式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多年来,我并不是每天必练,而是断断续续地练,常常中断。有时甚至三四年都没练,快忘光了。后来,我考虑到太极拳是自己辛苦学来的,不忍心彻底放弃,不得不又重新学了一遍。幸好我有一本四十八式太极拳的教材,这样即使忘记部分招式,也能方便地重新学会。就这样,在17年中,我反复将  相似文献   

14.
这里谈谈练习六手太极功中具有共性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王荣泽 《中华武术》2006,(11):55-56
太极拳功夫由太极拳套路和对抗性练习两部分组成。太极拳套路对技击的贡献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意:就是在演练时所有的动作都是在意念指导下进行。首先用意念指导全身肌肉骨节自然放松,沉肩垂肘,头顶悬。其次用意念指导意静,聚精会神,不能想别的,更不能开小差。再次用意念指导套路,动作、呼吸协调。只要意念和呼吸协调了,动作就自然协调了。只有把意念放在首要地位,才能练出太极拳特有的太极劲来。  相似文献   

17.
<正>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健身功能受到大家的喜爱,也成为众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广泛选用的教材。其独特的运动特点给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的下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考验。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下肢的放松,以更好地完成太极拳学习。笔者总结了以下放松下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佚名 《精武》2007,(10):51-51
太极拳之动作,与吾人日常习惯,或所运用者,多有不同或相反之地方,吾人须要留心矫正,先从外表之姿态言,应要依照下列四项:一、虚领顶颈,顶颈是指头容正直,仿佛有颈贯顶之意,头为一身之主宰,头容正直,精神方能振作,不过正直之中,宜含虚灵(即不用力之意,方为合法,十三势歌云:满身轻利顶头悬。),若意外遇到跌仆时。而头部不致触地受伤,即此"顶头悬"之功。  相似文献   

19.
陈雄 《武当》2014,(10):19-22
(接上期)第二段十六、抱虎归山(第18式):承上式,由平行步变成左脚为虚,右脚为实。腰胯右转,带动左脚内扣(大约60度)。紧接着,左脚逐渐变实的同时,右脚逐渐变虚,松腰塌胯,尾闾下坠,沉到左脚底,右虚脚往右后走弧线上前半步,脚跟着地,松胯圆裆,松腰塌胯,放松右脚踝关节的同时放松左脚踝关节,脚跟、脚掌、脚趾贴地。然后左脚蹬地,右腿内收,胯根下沉,成为右正弓步型。这是一个下沉中带转动的整体落胯塌胯动作。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我们以竞赛套路中42式太极拳为例,全套42个动作在5-6分钟内匀速完成,其中的深蹲下势、高举腿独立等动作,都是太极拳独特的用力表现形式,其动作和缓,气力相合。作为一个完整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至终调整好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一般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动作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时,采用呼气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