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毕业班应用题总复习中,采用题组教学法,把应用题组成系统进行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按照可逆关系编成题组。例如,将五年制数学第十册总复习第53题编成如下一组题目来进行复习。 1.两个城市相距500公里,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55公里,货车的平均速度是客车的9/11。两车开出以后几小时相遇? 2.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55公里,货车的平均速  相似文献   

2.
系统论研究告诉我们:系统的功能不等于诸元素功能之和。在小学数学练习教学中,注重将几个具有内在联系或外在影响的题目汇成题集集中练习,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优于无组织的分散练习。现仅就不同类型题的设计谈以下认识。 一、针对型题组。为了突出解决好新授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设计题组练习是实现整体教学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精心设计题组,能够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全面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多种能力.依据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题组的作用,题组练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教材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较多的题组练习,最常见的有口算题组、计算题组、应用题组等,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题组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仅将"题组"视为孤立的"一组题目",忽视了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既没有达到题组练习应有的功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选取以下几则案例谈谈对题组教学的思考。一、探索题组中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目的要求出发,把若干个题目写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大题,我们把这种题称为题组。题组有如下几点作用; 一、从较简单问题出发,逐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推广、应用某些题组有基本形式:命题——应用——推广。解这种类型的题组象是数学研究的缩影。学生通过此种类型题目的练习,对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让学生进行题组练习。题组,简言之,就是一组题目。当然组成题组的这些题目,通常在内容、形式、解答时的思维过程等方面联系紧密。学生进行题组练习,不仅通过对每个题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切实形成一些新的认识,使题组起到“1+1〉2”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对题组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仅将题组看成一个个孤立的题,忽视了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只是蜻蜓点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真正充分发挥题组的效益。下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二)”中一个题组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提高题组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第六册基础训练中有一条修改病句的练习:“上课的时候,徐老师举了许多有趣的例子和故事。”在一次考试时,我们把其中的“举”改为“讲”,作为试题。考试结果,约有30%的学生,仍然按照原题目的改法,删去了最后三个字。这条题目促使我们注视了各年级的基础训练教学,发现程度不等的存在如下几种倾向:一是把基础训练题单纯地当成作业题,不加指导地由学生自行练习。二是只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题组练习并不陌生,在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但笔者发现,在大多数的公开教学中,题组的运用常常是恰到好处,并能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思考力,而在一些常态课的运用中却并不乐观,一些教师没有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教材提供的“题组”视为孤立的“一组题目”,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没有发挥题组的内涵价值,更谈不上通过个性化地创编题组来多角度提升学生思维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图结合教学实践中一些成功的案例,谈谈如何巧设题组练习,丰盈思维羽翼。  相似文献   

9.
所谓题组,就是把相关内容的题目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组,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完善的思维空间.它们既是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不可多得的素材,必须引起重视.在处理这些题组时,要弄清题与题之间的逻辑联系,积极挖掘思维训练的因素,根据不同的题型,采取多种处理方法,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题组练习并不陌生,在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寻到它的身影。但笔者发现,在大多数的公开课教学中,题组的运用常常是恰到好处,并能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思考力,而在一些常态课的运用中却并不乐观,一些教师没有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教材提供的题组视为孤立的一组题目,蜻蜓点水式地教学,没有发挥题组的价值,更谈不上通过个性化地创编题组来多角度提升学生思维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  相似文献   

11.
开放型题是指能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题目。其特点有:一是重思维的训练。设计的练习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思考,求得所需结果;二是题少容量大。题目不多,但“精、巧、活”,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少量的练习,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设计开放型习题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所谓选择题,就是在题中已经提供了好几个答案,其中有一个或几个是对的,要学生把正确的答案选择出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选择题的练习和测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培养能力方面——1.培养辨别概念的能力有些数学概念,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办法把它记住,但理解不深刻,在运用中常常发生错误。例如,要学生说出最小的自然数是几?一般学生都能回答是1,但若将题目变成这样的选择题:  相似文献   

13.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备课的时候,将教学本身的科学性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选编一组例题或习题,在课堂上举例或让学生做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我把这类题称之为“题组”.  相似文献   

14.
在高师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练习法教学做为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来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检验自己的练习成果,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按照课程的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练习方法,这也是我们在钢琴教学改革中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编制小学数学试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弹性"较大,教师理解它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故编题中的知识测题,特别是能力测题各有高低.据了解,六年级教师每年手里至少有二十二套题目,一套一套地让学生练习,否则"不放心".这二十二套题目,大多凭经验编成.一些教师根据大量经验型的题目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但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可见,提高编题质量,已成为教学业务指导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提高编题质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将教学大纲在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具体化,即制定教  相似文献   

16.
谈课堂教学三因素的二重性及其特点于斌现代教育的教学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组织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年龄、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开火车”就是按座位有序地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口答老师事先准备的题目。许多数学老师喜欢用这种教学方法,认为“开火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节奏快,使大多数学生动起来。但从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如有一位老师将几道口算题写在小黑板上,指定某一组学生口答。那么该组学生马上对号入座,从容地去考虑自己即将口答的题目,而对其它题目就可以不去考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思  相似文献   

18.
合作学习在高校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占叶俊 《考试周刊》2007,(5):99-100
采用合作练习法与一般常规练习法配组对比的教学实验设计,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运用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探讨其对学生乒乓球技术动作的积极促进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合作学习组在经过实验干预之后,乒乓球技术提高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两个组均数t检验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这表明按照合作学习方法要素安排的乒乓球技术练习效果好于一般常规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操作练习法是实习教师在实习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地多样化地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方法。实习教学的目的就是把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而技能、技巧又是通过操作练习才能获得的。因此,操作练习法是学生操作技能、技巧形成的最基本途径,是实习教学的基本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一、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感性知识,只有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应用,理解和应用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虽然各工种专业的技能、技巧是多种多…  相似文献   

20.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新课程中体现了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按性质和特点来说,练习法一般可分为三类,①心智技能的练习,如阅读、作文、计算技能的练习;②动作技能的练习,如体育技能、劳动操作技能的练习;③文明行为习惯的练习,如卫生习惯、礼貌习惯、守时习惯的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