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者是谁?记者何为?我相信每个记者对此都会有不同的回答.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在处于急剧转型中的中国,记者的职责和使命也应有着不同以往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刘根社 《今传媒》2005,(5):49-51
本刊第三期刊发“流浪记”赵世龙的报道后.读的反响至为热烈.大家还想更多地了解他.比如他的成功秘决,他的新闻理念.他的力量源泉.等等。为了满足读的需求,我们请前的作和赵世龙进行了如下对话——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出镜记者的由来,在我国的发展形式、重要性,以及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作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记得是在两年前的一个小型行业聚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祁欣,来自天南海北的著名快印企业的老总们在一起分享经验、探讨困惑与危机。祁欣的长发、刀削出的面庞棱角分明、深邃的眼神以及对行业症结的一语道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群有共同理想的同行伙伴,大家都意识到了行业发展的障碍与瓶颈,都有愿望携手为规范行业做些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现实层面之外,还要将图书馆的具体文献工作“进之于道”,积极参与理想人格、理想社会和理想生态的三重建构,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图书馆学思想的理想景观.  相似文献   

7.
一位新闻界前辈曾说过:“选择做新闻就要乐于寂寞、甘守清贫。读者能记住记者的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在于他的作品。多说别人想说、未说和不敢说的话,敢于坚持真理,这样的记者才会无愧于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我看来,这就是所谓的新闻理想。很多优秀记者的成长之路,就是在新闻理想的指引下,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来,网络传播由Web1.0时代过渡到Web2.0时代,由用户单纯浏览网页的一点对多点模式过渡到让用户参与创造内容的多点对多点模式,即全民DIY。不少学者对于Web2.0时代可能带来的新闻传播权和话语权的回归表现得欢欣鼓舞,有学者称Web2.0时代最大的改变是“全民出版”、“全民共享”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优先投资和发展教育,不断推进教育公平,教育的生存条件和外部环境明显改善,各地都在确定下一阶段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刘畅 《传媒》2009,(3):28-29
真与假在相比较巾凸显出对方的存在,当我们对假记者满怀愤慨之时,庆幸的是在“无冕之王”的行列中绝火多数都是非常优秀的新闻人。他们始终秉持记者的:孥业主义精神,并愿意将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奉献给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11.
余其仁 《新闻前哨》2012,(10):118-118
湖北日报高级记者巴晓芳新著《传媒的文化脚步》(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近El问世。余其仁在读后感中写道:此书让我对当代新闻人及其作品的认识有了一次难得的观念颠覆。令我感佩的首先是他在书中所体现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甚至让我想起了横渠四句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训简直可以作为本书主题的概括。能做到这一点,则是出自他作为媒体人的良知良能。本书的第一部分可以看作全文的总纲,是对媒体文化现象的反思、批判与构想:这里有他对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的呼唤;他因大众的焦虑而焦虑,为民心的担忧而担忧:他探讨幸福感、公信力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许荣华 《大观周刊》2013,(6):332-332
每个人都有理想,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如何让理想的阳光照进现实,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努力。我认为必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传统的应试型转化为育人型,从经验型转化为科研型,全面提高师德、师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努力成为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嘉庆帝当年若学会倾听小斯当东的解释,而不是火冒三丈下令驱逐,近代中国历史走向或许就不是后来那个样子  相似文献   

15.
出版人的职业理想是和他的出版目的联系在一起的。出版的本质意义在于文化的整合、积累与传播,因此,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为文化而出版,而非为利润而  相似文献   

16.
在《间谍之桥》中,律师多诺万,一名出色的保险律师,经历了与苏联间谍交涉、面临美国公众质疑、只身一人前往东德进行换俘,面临了许多艰难的选择,遭遇进退两难的困境,甚至成为了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共同的敌人,他不仅面对了舆论压力,且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胁,甚至连累家人陷入危险之中,他经历了困顿与迷茫、找寻与受挫、觉醒与坚定,不断地超越自己,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实现了自我.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是呀,认同感在哪里呢?以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经验,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孤独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出差,在火车上凝望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心中还在琢磨怎样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获取证据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这固然有江湖豪气,但记者毕竟不是独行侠,面对充满未知的采访,支撑你坚持的力量在哪里呢?同时,作为一名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你的报道可能很难获奖,也许还会面临诉讼的麻烦和风险,推动你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20.
刘长乐:谈到媒体的实力,我觉得非常重要。总的来说,从规模上讲,我们中国的体量也非常地小。比如说美国,美国现在文化产业在整个GDP中间占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有的时候是超过三分之一。它的文化产业所创造出来的产业价值,在整个GDP中间能占这么大的比例,是非常惊人的。我们中国的文化产业,在整个GDP中间占的比例不到3%,这个比例非常地小。中国媒体的发展实力到现在为止,跟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很不匹配。怎么样能使中国的媒体做大做强,然后把我们的实力提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