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的新加坡,它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心。这种汇率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货币篮子、波动范围、爬行变动和汇率目标,具备“监督带调整汇率制”的典型特征。通过对新加坡汇率制度选择现实基础和利弊分析,得出新加坡的汇率制度的运行是相对成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可以发现,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不断转换的动态过程。对新兴国家来讲,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及实践证据说明汇率制度趋向“两极”。新兴国家适宜的选择是“中间汇率制”,且应从偏向较为固定的中间汇率制转向更为灵活的中间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就是一个从官方汇率逐步走向市场汇率,并不断增加汇率弹性与灵活性的动态调整过程。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汇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过几十年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没有哪一种汇率制度能够适应所有国家和所有时期,汇率制度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对照美国、日本、中国内地及香港特区的汇率制度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可以推断,美元、日元和人民币在未来应当以定期调整的均衡汇率作为中心汇率,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香港特区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港币最终将进入人民币区域。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汇率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焦点是人民币的合理估价,而人民币合理估价的形成取决于我国的汇率制度及相应机制。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基于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正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论和现实已证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科学合理的,只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实现形式人民币汇率机制,渐露不足,需要调整。因此,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是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一直在有序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1994年至2005年7月的汇率制度安排和2005年7月以后至今的汇率制度安排.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逐步退出固定汇率制度,从而走向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改革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从“三元悖论”理论提出的背景出发,依次选取与之相关的变量:外汇占款、汇率、货币供应量作为资本流动、汇率制度、货币政策考量工具,具体分析每一项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我国经济处于调整升级时期的背景下,对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期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强升值预期.总体上看,目前人民币汇率并未失衡.在新的开放形势下,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应从单一盯住美元向盯住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的货币篮过渡.在未来,我国应建设性地参与亚洲货币合作,结合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8.
以金砖五国和G7为研究对象,利用STAR模型考察2001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名义汇率波动对CPI的非线性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因汇率制度不同,新兴市场国家的名义汇率对CPI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直接传递效应,但以进口渠道对CPI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发达市场的情况与之相反,表明其相较新兴市场的名义汇率波动会直接引致其国内CPI的逆向调整,以烫平由名义汇率变化对进口商品和国内同质商品的替代效应。而新兴市场的汇率传递渠道较为复杂,其名义汇率对国内CPI的影响通过进口渠道产生非线性传递效应。在汇率双向浮动时期,由于汇率波动引致通胀风险的传递过程较为复杂,新兴市场国家的政策当局拥有一定调整时间以稳定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VAR模型,分析了热钱流动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相关性,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完善提供政策支持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热钱流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反应具有滞后性.短期看汇率的波动能够较大程度地影响热钱流动,但是热钱的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影响较小,从长期来看更小.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西方大国对中国持续施压,然而,就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近期中国不可能进行汇率调整之时,中国人民银行出其不意地宣布,当前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较好时机,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以2%的增幅调整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这是近10年来中国首次进行人民币汇率直接调整。汇率改革的时机选择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选择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缺乏约束的金融体系、僵化的汇率制度和过早的金融自由化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维持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适当适度地引进外资、改革汇率制度和推进金融自由化是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现行汇率制度分析,讨论了汇率制度选择的目标和方向的搭配。提出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思路。汇率制度的作用从属于宏观经济政策,汇率制度只有适应一国基本经济状况,并有与之一致的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进一步贬值,调整为1美元兑8 .7元人民币,同时对进出口商品实行结售汇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间,外贸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但是,由于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一直以来均保持顺差,并且顺差额逐年加大,造成贸易伙伴国颇有微词,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的出口、进口的作用方向与传统经济理论的结论一致,其中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进口的阻碍作用,正负抵消后从而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总额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样本期间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对我国的外贸增长长期影响是不利的,必须要在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进行汇率制度的改革,并在改革过程中结合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合理调整,切不可因为进行汇改而影响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对于我国的经济运行,宏观政策制定以及全球化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都具有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决定基础、特点,并提出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一些建议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汇率与货币政策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框架下,政策制定者是否只应关注国内变量而避免对外汇市场的波动进行任何方式的干预呢?利用6个明确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开放经济国家的信息资料,通过对汇率的非均衡是否会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系统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后发现,虽然各国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普遍来说,这些开放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不会专门针对汇率变动进行系统的反应调整.换句话说,利率规则中似乎不需要把汇率作为一个单独的变量予以考虑.但与此同时,在货币政策决策过程中,作为信息变量,汇率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材料】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时间,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消息,震动了世界。从单一盯准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能力训练】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据此回答1~2题。1.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  相似文献   

18.
目前流行的"两极论"既不能在理论上充分说明其合理性,又无法提供明显的实践证据。新兴国家现实的选择仍是各种中间汇率制,但从偏向于较为固定的中间汇率制转向偏向于较为灵活的中间汇率制。新兴国家汇率制度的这种变化与其资本项目的不断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汇率弹性应逐步增加,而且,资本项目的开放应与汇率制度弹性的增加同步进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黎成  冯炜娟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1):51-54,69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美日欧要求中国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越来越强,人民币升值也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中国政府必将权衡利弊,通盘考虑,在合适时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汇率形成机制,形成面向市场、更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维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固定盯住汇率安排已不合适宜,汇率制度改革成为必然。回顾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程,对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