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将来是一个全能人才,既学习好,又身兼各种特长。因此,宝宝一出生就被周围的亲人实施于各种“早期教育方案”的培养之中。孩子稍大一些就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星期六、星期天家长陪孩子赶场一样刚走出这个特长班,又走进那个培训班。搞得家长和孩子都身心疲惫。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38万人。338万毕业生身后是两倍于338万甚至更多的家长。从十月怀胎到蹒跚学步, 从启蒙教育到跃过高考“龙门”为求学而离开家乡,学生们自然辛苦,而家长们历经的酸甜苦辣又怎是“辛苦”两个字可以说清的。如今,面对着准备找工作、即将走向社会的孩子,家长们肯定有着更多的感触和期盼。新一年到来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这样几位家长。他们中有的,是孩子刚刚经历了求职的苦乐步入职场,有的则正在为孩子的求职发愁。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偷窥”事件正在处理中,紧接着又来了三位家长,直接找到我的办公室,为的都是同一件事:孩子们自己组织了一个足球俱乐部,都已经玩疯了,学校也没人管他们。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家长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引起我的兴趣:“你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期望?”随意翻看了一份家长回执,上面工整而又简洁地写着四个字:“健康、快乐”。我心里一热,就急着去查找是谁的家长。哦!原来是耀耀小朋友的家长。耀耀是一个十分聪明可爱的孩子。我一直在寻思:耀耀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作为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呢?看到“健康、快乐”这四个字,激起我的阵阵思考。耀耀的家长是聪明的家长,知道在孩子小的时候送他一张通往幸福的船票。他们把孩子的健康快乐看作是最重要的。然而,很多家长则排队挤在另一个售票窗口,渴望自己…  相似文献   

6.
许凯 《教育导刊》2004,(24):1-1
在一次家长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引起我的兴趣:“你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期望?”随意翻看了一份家长回执,上面工整而又简洁地写着四个字:“健康、快乐”。我心里一热.就急着去查找是谁的家长。哦!原来是耀耀小朋友的家长。耀耀是一个十分聪明可爱的孩子、我一直在寻思:耀耀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作为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呢?看到“健康、快乐”这四个字,激起我的阵阵思考。  相似文献   

7.
快乐吾家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成功,一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了许多家长培养孩子的“法宝”。但一个5岁小女孩的一句“我讨厌刘亦婷”,又令许多人为之惊骇。究其原因,其实也应在预料之中。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而我们现代的家长却还在“照本宣科”。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两个孩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能说出孩子10个优点,你是个优秀的家长;如果你能说出孩子5个优点,你是个合格的家长;如果你连孩子一个优点都说不出来,那你该是个‘下岗’的家长!”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庆祥提出等级家长的概念。他说“:通常有三等家长:一等家长用眼睛管教孩子;二等家长用嘴巴管教孩子;三等家长用拳头管教孩子。你们应该争取做一个一等、至少是二等的家长,千万不要做三等家长。”“作为家长,你还有义务去‘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陈庆祥向所有家长发出“通告”。在教大家该如何做个好家长之后,陈庆祥又举了一些反面教材,以此说明:如果…  相似文献   

9.
高兴德 《科学教育》2005,11(3):57-58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希望与梦想,希望的实现与梦想的成真,与老师、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是每个家长都本能地使用过,无意中却忘记了的教育方法,这就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周弘先生倡导的“赏识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种让父母与孩子同时游戏、学习,让家长既作孩子老师、又当孩子玩伴的教育方式——“亲子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可。在浙江省府苑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很多家长在专心致志地为自己幼小的孩子加油鼓劲,指引着他们在教室角落里寻找苹果,进行“小猫钓鱼”,用筷子夹花生米,然后走独木桥,走迷宫、“攀岩”取写有自己名字的牌子。看着孩子顺利地度过一关又一关,父母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相似文献   

11.
信息总汇     
广州温馨上演“有孩同养”面对如今婴幼儿用品动辄数百元的消费,不少父母抱怨,养一个孩子真“贵”!而广州一些年轻父母间则兴起了务实而温情洋溢的新风:为了一个孩子,邻里间资源共享,有孩同养。一些小区兴起无偿互赠自家孩子不再适用的罂幼儿“二手”用品。一些家长还让孩子穿“百家衣”。如今通过互通有无,邻里间感情在升温,现代人之间的温情在回归。家长们说,这种“资源共享”既实惠又科学。(现代育儿报网络版)  相似文献   

12.
采薇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0):F0002-F0002
“减负”、“竞争”在当今教育中是占有重要位置的“关键词”。大量的事实严峻地摆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譬如,众多的家长不避寒暑,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培训班,其目的明确而又坚定,即为了孩子的“小升初”能考出一个好成绩,进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13.
面对正在埋头做作业的孩子,家长凑近轻轻地说上一句:“呀,这字写得真棒!”回报家长的一定是孩子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对偶尔尝试叠被乐趣的女儿,家长热情地赞扬一句:“哟,女儿会替妈妈做事了。”随之而来的也许是家长意想不到的惊喜——女儿竟乘兴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就是赞扬的妙用。清朝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不尽相同,但他们对“赞赏”的渴望却是相似的。我国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先生说:“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就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  相似文献   

14.
孩子身上毛病不少,却又“屡教不改”——许多家长这样感叹。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年儿童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家长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一些家长为了能使孩子做到自我约束,也尝试了各种办法,如:苦口婆心、严肃批评甚至“舞枪弄棒”,可收效甚微。孩子往往当时“态度良好”,而事后依旧“难以自控”。屡教屡不改,所以“屡教法”有时用在孩子身上真还不灵。我的一位朋友有一些成功经验,推荐给大家,仅供参考。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这孩子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爱说脏话,有…  相似文献   

15.
刘玉 《文教资料》2007,(10):148-149
“爱情”一直是校园一个讳莫如深的青春话题。老师和家长往往谈“爱”色变,中学生谈“情”说“爱”必被视为“大逆不道”。然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不同于儿童期而又有异于成人期的独特时期,此时学生很自然会对异性产生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校淘气、做错了事、打架或学习不用心,有的老师总以“请家长”作为震慑学生的一种手段,动辄“请家长”,向家长“告状”。前不久,我见到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其实是老师留的作业过多),被老师处以体罚,第二天又请了家长,说这孩子学习不用功,光贪玩,家长要好好“管一管”。学生回到家里,爸爸便大发雷霆。尽  相似文献   

17.
感悟一: 在一些学校门口,只要稍微留心,每天早上都会发现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忘记带“胸牌”或者校徽而和家长过不去,不是乱拉乱扯,就是又踢义闹……看着四周投来的异样目光,家长尴尬之余只好向家里打电话“求救”,自己还要一边无奈地哄着孩子一边焦急地等待。直到“胸牌”端端正正地戴在胸前,又气又怒的孩子才会慢慢平静下来,直到看着孩子,一脸委屈地走进校门,紧张半天的家长才能悻悻而去……旁观者忍不住提醒,怎么不向学校周边的小卖部“求援”呢?以前碰到此等尴尬,许多人都是在这些地方得到帮助的,“装备崭新”又花钱不多……可当事的家长却只有摇头的份儿。  相似文献   

18.
“都是网吧惹的祸。”这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说法。“才出游戏机室,又入网吧迷潭。”这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说法。“色情、暴力、坏道德,网聊、网恋两条蛇。”这还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说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说法?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一位15岁的男孩,由于迷恋上网,已经四次离家出走,两个多月杳无音信,当家长找到他时,这位男孩正在离家很远的一个网吧里非常投入地在网上聊天,体重下降20斤。一位初一女孩,瞒着父母出去约见网友,一直下落不明。另一位女中学生被网友骗到住处奸污。一位男孩,开始玩游戏,接着迷上网聊,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倍尔指出,“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中。”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长教育观念又制约着自身的教育行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于提高家长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天早上,正在接待家长时,一位家长把我拉到一边,既担心又着急地问:“老师,我家儿子是不是有问题?我在洗澡、上厕所时他会在一边偷看,我一穿裙子,他就会用手摸我大腿,怎么说都没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