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世龙,长影老演员。一生塑造银幕形象众多,最难忘的是他在《英雄儿女》中饰演的王成一角。而生活中的他.却以好忘事而给众多亲朋好友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
李颉是87版《红楼梦》剧组的副导演。1983年从长春电影制片厂被借调到《红楼梦》剧组,只一个任务——挑选和训练演员。  相似文献   

3.
刘江 《档案天地》2009,(3):6-10
刘江,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1925年生于辽宁辽阳。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部队文工团员、分队长、副队长等职。1958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2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海鹰》、《回民支队》、《赤峰号》、《突破乌江》、《鄂尔多斯风暴》、《苦菜花》、《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火娃》等十余部影片的拍摄。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反面人物形象,其中以《赤峰号》中的李舰长、《地道战》中的汤司令、《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等反面人物形象最为著名,刘江也因此成为中国影坛上以善于扮演反面人物著称的电影演员之一。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一场葬礼在长春市息同举行:葬礼虽然简单、低调,但人们悼念的逝者,却绝不是个简单的人物,而是一位给几代人带来深远影响的“英雄”。他,就是近半个世纪之前在电影《林海雪原》中扮演杨子荣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王润身。  相似文献   

5.
佚名 《出版参考》2011,(5):21-22
今年春节,辽宁省锦州市大岭村的蒋庆泉老汉接到北京老战友洪炉的电话,对方告诉他“美国要再拍一部《英雄儿女》,想请你去开机仪式现场”。  相似文献   

6.
7.
还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初.我第一次到山城重庆.包里带着一本“革命经典”——《红岩》,怀着一种近似“朝圣”般的好奇和敬重.想真切地缅怀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魂!  相似文献   

8.
9.
赵爽 《中国广播》2013,(12):75-77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获得了2009年~2010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音乐节目。本文从策划、主题、制作过程、创作方式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唐刻 《军事记者》2003,(3):22-24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全国随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早在毛主席题词发表前的一个多月,在雷锋所在部队的沈阳军区抗敌剧团正紧锣密鼓地排演着一出名为《雷锋》的话剧,使这位伟大战士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同年,周总理先后两次观看、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完整地观看了此剧,并从众多争相与之握手的演员中,特意找到雷锋的扮演者张玉敏,对他的表演给予了肯定……自1962年8月15日雷锋去世后,张玉敏是人们接触到的第一个“鲜活”的雷锋形象。如今,40年过去了,作为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雷锋的演员,他始终…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2009,(8):20-20
在这里我能有机会向同仁和读者朋友讲述我与电视一起成长的岁月,还交织着我的艰辛、感悟、喜悦、痛苦、收获的一名电视入的心历路程,是我最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12.
半年多没与读MBA的Adrian张见面了,不知道这个昔日忙碌无比的CIO现在学习的怎么样。“十一”放假前约他一起喝茶。一见面反而没有谈IT,先说起了中国的电影,从《夜宴》、《无极》、《英雄》、《十面埋伏》到《卧虎藏龙》,从剧情到功夫,从冯小刚到李小龙,谈到最后,一致轻松地认为论“功夫”还是李小龙的最好。虽然现在的大导演拍的“功夫”是美景、关人、CG、特技、华服与华美音乐一起上,但武功表现的是无门无派、无套无路,跟本就没有守住“门户”。要知道,练武之人在开打之前是首先要守住门户的。说到这里,Adrian张突然话锋一转说:CIO要作好信息化管理也要先守住门户。这下让我很是惊讶,就调侃了一句:你这个CIO读MBA可不要走火入魔呀!  相似文献   

13.
精确新闻报道的平衡把握与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精确新闻报道的平衡体现精确新闻报道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直到30年后的60年代才受到真正重视并得以广泛应用。1982年以后精确新闻报道开始传入我国,受到《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关注,并很快得到了受众的认可。精确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李晨 《声屏世界》2022,(4):39-41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以改革开放大时代之下的一个小家庭为缩影,折射中国从计划经济到逐步开放的时代变迁;以"家国同构"的春秋笔法,呈现"70后"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和集体记忆.文章通过梳理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呈现,分析以该剧为代表的年代叙事类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记忆传承与中国故事书写,探讨影视作品如何通过建构集体...  相似文献   

15.
出镜记者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直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才催生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16.
刘江 《档案天地》2009,(2):7-10
刘江,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1925年生于辽宁辽阳。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部队文工团员、分队长、副队长等职。1958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2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海鹰》、《回民支队》、《赤峰号》、《突破乌江》、《鄂尔多斯风暴》、《苦菜花》、《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火娃》等十余部影片的拍摄。  相似文献   

17.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在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为:“Onl-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司事实,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  相似文献   

18.
龙飞 《北京档案》2005,(6):38-38
正值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诞辰之际,来自2005年4月7日<南方周末>的一则报道读来却使人格外沮丧.素有新中国电影摇篮之誉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偏在这当口消逝了:占地28公顷的老厂区已有21公顷土地被置换了出去,90%以上的艺术人员被解除了劳动关系,整个长影厂被扒拉得"像一个工地,遍布着白色的垃圾袋和砖石瓦块."  相似文献   

19.
大川 《今传媒》2006,(8X):30-30
对体育赛事(自然包括足球),我是不喜欢看的。不看电视转播,也不看体育新闻。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省体育场有一场足球赛,机关组织集体去看。谁跟谁踢记不清了,好像一方是黑人球队,反正够精彩的。开赛几分钟,我们几个不爱看球的小青年,不约而同地跑到场外树阴下乘凉去了,直到比赛结束。对体育新闻,要看,顶多看看结果,知道谁输谁赢就行了,过程从来不看。即使全地球的人被足球搅和得如癫如狂,我依然心如枯井,不为所动。可是,对贾平凹点评足球的章,却特有兴趣,一篇不落一字不丢地看。看一遍不行,还要反复看。贾平凹说,看足球是一种快乐,享受,我读贾平凹的点评章,也是快乐,享受。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南方周末》发表了题为《少表扬分内事》的“读者来信”。南京读者吴文静在信中说.他和老伴都是医生。他们发现如今媒体表扬医生的门槛很低.什么态度好、拒红包、挂水“一针见血”。都能登报上电视。想当年(1960年代),他们“护理重症病人几夜不合眼.给病人洗脚擦身,在家里熬米汤、骨头汤喂他们,天经地义,从没受过表扬”。他担心,“做点分内事都宣传.会降低医生职业的神圣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