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台湾出版年鉴编辑委员会编辑、台“行政院新闻局”印行的1994年版台湾《出版年鉴》已出版发行。该版年鉴收录1993年台湾地区出版业的资料,共分11篇:(一)大事记;(二)专题探讨(三)图书出版业;(四)杂志出版业;(五)有声出版业;(六)新闻出版业;(七)统计;(八)其他;(九)社团;(十)奖助活动;(十一)法规。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版年鉴》于1993年起改由中国版协主办后,成立了以许力以、刘杲为正副主任的编委会,并依托全国版协建立了各省、市、自治区年鉴编辑组,聘请各地版协秘书长担任组长。4月17日,出版年鉴编辑组首次组长会议在江苏镇江举行。年鉴主编方厚枢、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刘菊兰汇报了年鉴1993年工作和1994年编辑情况;各省、市、自治区编辑组长在会上交流了年鉴供稿和广告征订及发行等工作情况和经验体会。山东省版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年鉴山东省编辑组长梁超汇报了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普遍号召与具体部署相结合、广泛宣传与狠抓重点相结合、建议与自愿相结合、上下联系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取得了年鉴文稿符合要求、广告征订和年鉴征订发行工作数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年鉴》1994年版于近日由中国出版年鉴社出版,这是《中国出版年鉴》创刊15年来出版的第14本年鉴。该年鉴由概况、纪事、法规、人物、图书评介、出版工作论点摘编、书摘与史料、新报刊简目、统计、名录、广告、附录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香港本地出版的图书有较大的发展,连年都有所增长。据香港出版总会统计,1994年比1993年增长12%。 1994年,香港出版本港新书2200种,内地进入香港的书有10000多种,台湾入港书有8000种。香港出的本港书中,以儿童书、流行小说、现代人物描写、政经趋势,以及实用书较为畅销。尤其以儿童书与流行小说销数在前列。现在与80年代比,有很大变化。93、94年,咨询性读物,受到很大欢迎。在选题的题材方面,出现一些新的题材,如强调理性思考。书中怀旧的内容也很流行。  相似文献   

5.
记者从香港有关方面获悉,香港自1920年3月1日诞生了第一个出版社团——“香港书籍公会”(1957年因众多文具商参加,改名为“香港书籍文具业公会”,而后又于1993年更改为“香港图书文具业商会”)之后,近40多年来陆续建立了以下7个同业社团:“香港出版人发行人协会”(1956年6月14日成立),“教育图书零售业商会”(1985年1月24日成立),“香港出版学会”(1988年3月18日成立),“香港书刊业商会”(1988年5月27日成立),“香港出版总会”(1994年4月15日由上述7个社团与联合出版集团共同组建)。  相似文献   

6.
据来自中国年鉴研究会的消息,我国年鉴的出版与研究近年来获巨大发展。到1994年9月,全国编辑出版的年鉴已达860余种,专业的年鉴工作人员有1万多人,参与撰稿、审稿的人员约  相似文献   

7.
美国1994年出版业统计数字 最近出版的《鲍克公司图书馆及出版业年鉴》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有声出版业近10年有了很大发展。1976年台湾从事有声出版业者只有138家,而到1994年5月,有声出版业者已达1131家。台湾的有声出版业已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3年台湾共出版各类有声出版品2439种,主要包括激光唱片、影碟、录音带和录像带等几大类。各类有声出版品每种平均售价为:激光唱片337元(新台币,下同),影碟1500元,录音带220元,录像带404元。 台湾有声出版品的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为:日本、香港、新加坡、澳洲、美国等。其中最大出口地为香港,1993年出口额为12440万元;以下依次为美国3380万元,新加坡2580万元,日本2220万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妈妈宝宝护理大全》(以下简称《大全》)是一部由英国妇科专家伊丽莎白·芬域克创作文字、D.K 出版公司创作图像的妇幼保健知识读物,其整体版权归属 D.K 出版公司。1993年10月7日,香港万里出版机构有限公司与 D.K公司签订协议,有条件地取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翻译、印刷、出版、销售该书的精、平装中文版本的专有权利。1993年10月11日,万里出版机构与接力出版社签订协议,合作出版此书,并将《大全》在大陆的独家发行权授与接力出版社。《大全》首版1万册,十分畅销。1994年9月15日双方续签协议,决定重印1万册。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九届年会于199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年鉴》编委会主任刘习良,编委和部属单位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资料负责人共80多人出席了会议。刘习良同志作了关于目前国内外形势、广播电视改革和《年鉴》工作的报告,听取了《年鉴》编撰工作的总结,会议讨论了1994年的编纂大纲,交流了组稿、供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年鉴》1981年刊于去年9月在北京、香港同时出版,日文版也于去年11月由日本日中贸易新闻社在东京出版,英文版不久将在香港出版。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经济年鉴,受到国内外经济界人士的重视和欢迎,普遍认为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一个标志,是宣传党和国家经济政策和反映经济建设历程的一部百科全书,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这部《年鉴》由国务院经济中心成员和经济界知名学者组成编委会,由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同志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出版年鉴》是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版协主办、中国出版年鉴社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工具书。2010年是《中国出版年鉴》创刊30周年,它不仅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权威性工具书,也是世界了解中国出版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2009年《今传媒》杂志出版共十二期,总刊文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刊出《再论何谓编辑》以后,我有幸得到姚福申等几位先生的批评。去年以来,又见到王耀先先生的《关于编辑、出版的概念和范畴的一点建议》(《出版科学,1993年第2期)、李长声先生的《漫说一个三角锥,出版的》(《读书,1993年第9期),特别是林穗芳先生的《“编辑”和“著作”概念及有关问题》(《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受益甚多。深感编辑概念这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已日趋深入,不同观点的佳作并起,美不胜收,它或许可望成为出版科学中收获最大的一次学术讨论。而近两年来,为这讨论而询问和关心我的人颇多。于是,想到联系自己的读书心得,写这《三论何谓编辑》。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德国出版统计 据德国书商协会最近发布的最新资料表明,1994年,德国图书出版品种又创纪录,达到70643种,比1993年上升5.1%。与此同时,德国政府的统计数据表明,出版从业人数则下降了近4%。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版年鉴》(1992年版)出版 《中国出版年鉴》(1992年版)于最近出版发行。新版年鉴与前版比较增加了“年鉴出版专辑”部分,名录中增加了音像出版社部分。《中国出版年鉴》自1992年版起由中国出版年鉴社编辑出版。 《编辑学概览——编辑学理论观点选辑》出版 由武汉大学中文系朱美士同志担任主编,武大中文系编辑专业学员摘编的《编辑学概览——编辑学理论观点选辑》一书,最近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编者阅读了我国自编辑学研究起步以来,到1991年为止,出版的大量有关的图书  相似文献   

16.
香港出版总会副会长沈本瑛最近在谈到香港书市状况时,将香港书市的变化归纳为七个方面:1)各类书展兴起。2)集团和连锁式经营书店的建立。3)与大陆及台湾的交流增进。4)1994年秋,香港版权协会成立。自90年代起,盗版活动减少。5)香  相似文献   

17.
大致勾勒一下<三联生活周刊>的发展进程,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它的艰辛历程:1992年开始策划;1993年3月到1994年5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出版"讨论本"5本,然后休刊;到1994年9月再度启动出版工作,1994年12月出版试刊号;1995年1月出版创刊号;1995年5月再次休刊;1995年12月续刊号出版,此后逐渐成为双周刊出版;到2001年进入周刊出版时期.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图书出版是整顿的一年,也是发展的一年。整顿是指领导部门大力进行扫黄,取缔非法出版物,严肃批评政治上的错误,同时积极宣传与提倡保护版权,使图书出版走上正确轨道。发展是指图书出版事业在总体上向前迈进了一步。1993年全国出版图书96761种,其中新书66 313种;1994年出版图书的种数还未统计出来,但据权威人士透露,出版种数比1993年略有减少。数量少了,出书的品位有了提高,系列的图书大大增加了,装帧水平也有明显的进步。总的来看,图书质量提高了。对1994年图书出版的特点,试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乔云霞 《出版参考》2017,(12):74-76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年鉴出版工作迎来发展期.1 980年首先出版的是《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等,近年来又有空前繁荣,各地区(包括县)有年鉴,多数行业有年鉴.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是在年鉴潮流涌动中出现的,以其显著特点存世.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出版史是中国出版通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宏伟开启,在世界出版史上也将产生重要影响。新中国出版史的首要工作是分期。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期原则提出“行业分期法”之分期理论,以当前出版行业内在运行规律为主体确定分期标准,并阐述该方法所包含的时代因素、效果因素和科技因素。运用“行业分期法”建构新中国出版史体系,每期提取显著标志命题,揭示内涵,并列举事实数据证明分期的科学性。具体分为出版奠基计划期(1949—1977年)、出版改革增长期(1978—1993年)、出版转移改制期(1994—2011年)、出版时代融合期(2012年至今)四个时期,四个时期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的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