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生长在一个落后闭塞的小山村,父母生下三个孩子,我是最大的,因此我从小就没有了撒娇的权利,不能享受孩子应该享受的快乐。父母也对我不闻不问。这样的家庭环境让我非常自卑、孤僻、内向,与父母形同陌路。就是现在,每次回家和父母也几乎没有话说。在学校里,我也非常孤独,默默无闻,像空气一样让人感觉不到我的存在。是老师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关  相似文献   

2.
我经常在心中勾画我理想中的学校的模样。这所学校,是每一个孩子幸福人生起航的港湾。她从不让孩子被动学习,也不满足于孩子的主动学习。她的最高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学习,都能体验教育的幸福。在这里,没有一个孩子会感到渺小和自卑,每一个孩子都能得  相似文献   

3.
我是我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我长到6岁那年还是一个独生女儿。我上无兄下无弟,后来只有一个小妹妹,我没有享受过众多孩子在一块的嬉戏和吵闹;没有接受过竞争的锻炼。我9岁那年遇上文化大革命。我父亲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四周全是仇恨和鄙视的目光。所以我性格不好。我想要什么我绝不会开口。我讨厌讲话。讨厌与人交流。怀疑一切。总是怕人。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向往成为一个作家,但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表露我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每当听别人说起小时候吃的糖三角,我就不免有些怅然。我小的时候,挨饿的记忆倒是没有,可稍微讲究、精致点儿的美食享受,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是空白。也许正是缘于自己小时候有很多缺失吧,所以有了孩子以后,只要条件允许,我尽可能让孩子享受到一个普通温馨家庭应该享受和体验到的一切。做父母的在潜意识里都不愿让自己生命中曾经的缺憾,也同样成为儿女生命中的缺憾。前几天有位博友给我留言说:你那么疼爱宝贝儿子,会把儿子的嘴吃刁了。等上了大学,会吃不惯食堂的饭菜。我想,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家以后,会很快适应新环境的。人这辈子,  相似文献   

5.
母亲先天脑部发育不正常,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残酷!因为她享受不到其他孩子可以享受到的母爱。可是张宇思同学不这样认为,她觉得母亲给予她的,是超乎寻常的母爱。文章展现了母亲爱“我”的细节--傻呵呵地看着我笑,对于一个懂事的孩子来说,这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爱,爱对一个人是那么重要。我生活在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里,爸爸、妈妈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爱,我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而在我们没有注意的地方却有许多孩子,他们没有像我们拥有这么多爱。我们应该把爱带给他们一些,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生理上没有毛病,养一个孩子并没什么困难;但说到教育一个孩子,那困难可就大多了。每个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如何疼爱?关键就在这里。我生下来的那天,母亲就死了。我自小没享受过母爱。我3岁时家中娶进了一位继母,从此我就受虐待。我童年时最深刻的记忆是挨饿和挨打。后来我发奋读书,目的是想赶快脱离这个家庭,能够自立谋生。这个动力,自然是环境逼出来的。于是我“发现”了一个理论:为了让孩子成才,能够有较强的生活本领,要锻炼孩子有吃苦耐劳的坚韧性格,不要太娇惯孩子。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不仅是宠爱,简直是溺爱。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稍不顺心,就哭  相似文献   

8.
<正>我理想的学校,是我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这所学校,是每一个儿童活泼泼成长的生态园。她道法自然,顺应天性,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着力营建能激发儿童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她从不让儿童被动学习,也不满足于儿童的主动学习,她的最高目标是让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学习,都能体验教育的幸福。在这里,没有一个孩子会受到歧视和冷遇,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都能得到人文关怀的阳光照耀。在这里,没有一个孩子会感到渺小和自卑,每一个孩子都能  相似文献   

9.
游涵 《中华家教》2013,(Z1):12-13
我给儿子的,是我自己童年应该享有,却未曾得到的;我给儿子的,是一个孩子本该享受和吸收的;我给儿子的,是在尊重童真前提下的引导和接纳。当孩子不爱写作业时小学第一个寒假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初次获得解放,他们对寒假作业还没有那么凝重的认识。于是,儿子把幼儿园时的那些玩具又翻了出来,把要好的小伙伴约了来,家里所有的位置都被他们"占领"。他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人问:你爱孩子么?你会怎么回答?要是我,我会自信地回答:我爱孩子! 是的,我深深地爱着他们!因为我能感到自己看每一个孩子的眼神是充满着关爱和温柔的,哪怕是面对一个刚刚做了“坏事”的孩子;我能感到自己对孩子的感情是热烈的充满理解的,哪怕正经历着自我思想与情绪低落的时刻。我常告诉自己:爱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享受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还会  相似文献   

11.
颗粒归仓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我是一个生于六十年代的人,赶上了我们民族特定的人口剧增时期.兄弟姐妹成行,每个孩子只能平均地分享到来自父母的一隅关爱。为人父母以后,大都只有独生子女。因此,没有哪一代父母能像今天的独生子女父母那样重视子女教育,对自己惟一的孩子投入了如此多的情感,也寄托了如此深厚的希望。时代的进步,使我的儿子从小享受到我儿时不敢企及的优越的生活,与我童年的朴素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切常常促使我思考,怎样教育今天的儿子?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的孩子经常演唱一首歌叫《我的老师像妈妈》,把孩子们对老师的依恋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出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是要像慈爱的妈妈那样关心孩子,爱护孩子。我的孩子是她奶奶带大的,没有享受到多少母爱。我把这份母爱更多地给了我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给了我所教的孩子们。小班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享受孩子”这一全新理念确实很好。回头看看从事教学工作的二十几年,我对此颇有些体会。只是当时,我的认识不够清楚。特别是刚参加工作时,根本不会“享受孩子”,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批评学生,看着他们哪儿都不顺眼。可是越批评学生好像越不守纪律,甚至还故意与老师作对,简直成  相似文献   

14.
曾经不少次听到过“享受快乐”、“享受生活”;而“享受孩子”,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几个字让我的心灵为之震颤!一个教师能做到“享受孩子”的时候,岂止是成功了一半! 我以前的理想是做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因为种种原因,理想与我擦肩而过。在流了许多委屈的泪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与小不点们为伴。  相似文献   

15.
《人生十六七》2011,(6):1-1
一位帮助美国家庭带孩子的留学生,在人称“儿童的天堂”的美国,所见所闻,令她大开眼界。 我为姓科尔的一对美国夫妇带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老是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吸,我总是把他的手指拔出来。科尔夫人惊讶地说:“怎么了,他并没有妨碍你呀!不要阻止他,让他享受吧。”我很奇怪,我说吮手指不卫生,你不怕孩子染上疾病?  相似文献   

16.
一起看世界     
刘丹 《父母必读》2011,(7):139-139
带孩子一起看世界,我从来没有觉得麻烦。相反,总是能从中享受到无限的乐趣。有朋友让我分享窍门,我觉得那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题记:为人师者应该认真审视自己每一天的教育,问一问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了孩子多少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又给予孩子多少考试的压力和无端的惧怕?在学生没有学会之前,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甚至训斥孩子?我有没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8.
抚养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特殊的经历,没有亲身感受的人很难理解。自从儿子马克西被确诊为自闭症以后,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起初我气愤、惶恐、抱怨命运不公。但渐渐地我学会了如何跟自闭症和平共处,甚至学会了如何享受这种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从城市来到乡村,过着朴素的生活。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温暖的床、没有可口的饭菜……这些使我很不习惯。但是,我却热爱这里。因为这里有比我更艰难的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20.
看着红水笔下面压着的那叠卷子,我叹了口气。今天是周末,我本应该陪妻子孩子,享受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可我实在没有心情玩。周六上午考试的英语试卷还没有批改完,就是改完了还要登分,还要进行试卷评析。周一上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