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仲淹是宋代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受到过訾议的政治家.范仲淹之所以名重竹帛,俎豆千秋,是因为他心忧天下,以身许国,民胞物与,恫瘝在抱的济世精神,也就是他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范仲淹及其庆历新政,学术界历来十分关注。近年来学界对范仲淹及庆历新政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的领域已经遍及到了范仲淹的方方面面,并有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趋势。具体到范仲淹思想的研究,学界前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范仲淹民本思想、改革思想、儒学思想三个角度,对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作一简要概述,以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3.
"仁义"是儒家圣人之道的核心,仁义之道也构成了中国道统思想的基本理论内涵。范仲淹的仁义之道是宗奉六经的圣人之道,是天道与人道统一的经世致用之道,是顺民养民育民的民本之道。儒学在宋代重振,出现理学之盛,范仲淹有开创之功;兴学立师,成就天下之士,"开万世道统之传"。范仲淹的思想对胡瑗、孙复、张载、李觏、周敦颐、二程等人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于世,其民本思想自然特别突出.我们从"四部丛刊"本的<范文正公集>中查到的"民"字,凡695见,直接间接地表明了他对"民"的关注.只需稍引其中若干条文,便可窥见其民本思想的精髓,堪称瑰宝.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近千年来,这句格言一直影响、教育着后人,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廉洁自律.自强不息.他的忧乐观内容博大精深.蕴酒了儒家文化的民本思想、忧患意识、入世精神,这些思想对现代人仍然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兴化人民为了感谢魏源关爱百姓,按照当地的习惯,想为他修建生祠,供奉长生禄位,祝颂他永远健康长寿,被魏源严辞拒绝.魏源病逝后,当地人民把他附祀于范仲淹的祠堂里,理由还是很充分的,即两人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典范.魏源一辈子处于江湖与庙堂之间,既忧君,更忧民,民本思想贯穿着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渊源久远,它的萌生可追溯到"五帝"与夏禹传说期,它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成为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孔孟儒家创立仁学,标志民本思想成熟阶段的到来.汉代以后民本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了对人的关注,重视民众作用和地位,治国之要在于富民、利民.传统民本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伦理道德支撑与深层的精神定位和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础与精华,历来多有论述,但由于阐释角度与程度深浅之别,结论也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让人无所适从.从对“民“、“本“二字的阐释入手,以定出解读民本思想的基调,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民本思想的内涵与实质,然后对民本思想给予评价,对民本思想的出路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它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系.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治理国家、协调社会、安定民生、统一天下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智慧和卓识.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在邓州践行民本思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出身宦门,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浸染,同时幼年命运不济,历经了社会底层的贫困和苦难,故而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民本思想.他青年时就誓言"大丈夫当以利泽民生为务"(<范文正公集·年谱>),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相似文献   

11.
儒家正统教育下的中国封建士大夫有着进退尤忧的共性。《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就是一个典例,他一生刚正廉洁、为国为民,素以天下为己任,在遭受贬谪之际写下《岳阳楼记》,全文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进亦忧,退亦忧"的民本意识,其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他民本思想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标,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思想资源,共同富裕的思想与民本思想有着联系和区别.本文在分析共同富裕与当代民本思想的联系后,认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就是当代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生为官清廉,政平讼理,孜孜为民。在当政期间,他不但兴农桑、办学堂、育人才,而且其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民效力,为国奋斗,成为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进一步倡导其民本思想,促进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刊邀请省内外一些学者撰写一组论文,以求对其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近千年来,这句格言一直影响、教育着后人,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廉洁自律,自强不息。他的忧乐观内容博大精深,蕴涵了儒家文化的民本思想、忧患意识、入世精神,这些思想对现代人仍然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重民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民群众观的核心范畴,其在与民本思想互证、互补与互融的同时,更对民本思想有着统摄作用.重民思想由重人思想派生,重人思想不仅仅派生重民思想,还派生重君思想,以人为本不仅仅通向民本,更通向君本,民本始终从附于君本.先有重人重民思想,后有民本思想,重民思想较之民本思想具有更宏阔的解释力,其在实际政治运行中的实现程度远远高于民本思想的实现程度;因为民重,才有了重民思想的发生,关于民本的各式言说是对重民思想的多面相表达,重民思想长期存在并作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多重领域,影响深远弥久.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民本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创新,深入学习邓小平的民本思想,对于把握其精神实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本思想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古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想财富之一.它主要体现在人在天的阴影下的解放争人对社会作用的认可与尊重.认真梳理、研究古代的民本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然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社会有"保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但传统等级制度下的民本思想实质上是"使民之道".当代中国的以人为本,是以人民为本,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以人为本,必须打碎等级桎梏,解放民本精神,破除官本位意识,实现人的独立平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政平讼理、孜孜为民,其民本思想影响一代又一代,而其反腐倡廉思想在其从政的一生中也占有一定地位。然其主张多有磨难,屡遭坎坷,可他宁折不弯之精神,反腐倡廉之举措,仍对当今反腐斗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深刻独到的见解,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朴素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层面,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在民与君关系层面,认为民贵君轻。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整个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占据着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同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人道主义色彩,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是孕育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民族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