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文月刊》2015年第5期中《掀起成语的盖头来》称《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姓丁的厨师",这说法对吗?《庄子·养生主》(唐)陆德明《音义》说:"庖人,丁其名也。"《孟子·告子上》的奕秋,(清)焦循《正义》说:"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医师)和(名)、卜(掌管用龟占卜的人)徒父(名)是也。此名奕秋,故知秋为其...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诗经·齐风.鸡鸣》篇"无庶予子憎"这句诗的理解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关键是对"无庶"和"予"的解释各持己见。本文综合前贤古注和今人说,认为整句诗的意思是"庶无与子憎","予"是"与",即给、带给的意思,"无庶"表示希望的口气,"予子憎"是动词带双宾语,犹《左传·文公六年》"予之法制"。  相似文献   

3.
双宾语结构是述宾结构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宾语可分为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和远宾语(或直接宾语)两类.双宾语结构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本文以《孟子》这部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双宾语结构的判断标准、双宾语动词的分类、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分析出《孟子》中有双宾语动词28个.  相似文献   

4.
一些很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材,几乎都无例外地肯定“为”作为动词,能带双宾语。例如: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 3.为之驾,比之门下车客。(《战国策·齐策》) 4.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左传·宣公二年》)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2、3、4是“为”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的“谓·之·名”结构是常见的双宾语结构类型之一。该结构用做谓语时,常用于双项NP句,结构中的“之”具有回指、强调和使句子简化凝练的语用价值。文献中“谓·之·名”结构的出现早于“谓·之·为(曰)名”结构,因而它不可能是“谓·之·为(曰)名”的省略变式,所以也不是兼语结构。  相似文献   

6.
名师者,久负盛名之师也。然何以谓之"名"也?一曰立德,二曰修身,三曰治学。一、先谈立德举三例以佐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此其一也;"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唐《孔颖达疏》)此其二也;"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此其三也。  相似文献   

7.
杜文娟 《学语文》2013,(1):66-6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语文》(必修)第五册选有《滕王阁序》一文,文中个别字词的注释似欠妥当,故笔者不揣鄙陋,就此提出商榷,仅供教材修订时参考。 一、墟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墟",教材解释为"域,所在之地"。粗看似乎不差,细究似有不妥。 "墟"原为"大土丘"义,本作"虚"。如《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升彼虚也,以望楚矣。"  相似文献   

8.
王力版《古代汉语》以及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诗经〉三首》(必修)都选录了《诗经·卫风》《氓》,并错误地将"抱布贸丝"解释"拿布来换丝"、将"布"解释为"布匹",其实极不妥当。依据"氓"之身份确认、我国货币变更历史和出土文物佐证及"贸"字本义考证,"布"应为当时钱币而非今日之布匹。  相似文献   

9.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好诗多在月明中。"(黄宗羲《花朝宿石井》)。  相似文献   

10.
《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札记(二)李正宇一、"孟授渠"条多有可议孟授渠长廿里右,据《西(后)凉录》,敦煌太守赵郡孟敏,于州西南十八里于甘泉[水]都乡门上开渠溉田。百姓蒙赖,因以为号。─-P.2005"孟授渠"条此云敦煌之孟授渠为敦煌太守孟敏所开,百姓...  相似文献   

11.
陈丽君 《语文知识》2006,(11):32-32
“觊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为“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王力《古汉语词典》释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所引例子为:“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左传·桓公二年》)“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可见,“觊觎”是一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12.
1.以下各项中均有“中国”二字,而含义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滕文公上》) B.“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公羊传·禧公四年》)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相似文献   

13.
《松花江的浪》之语言魅力丁安仪过去总认为,台湾女作家的语言,风格清秀、纤弱,是"纯情少女"式的语言。今天,赵淑敏的小说《松花江的浪》①(小说《松花江的浪》,作者,赵淑敏(台湾).台湾中央日报出版部出版)。以全新的语言风格让我们认识了台湾女作家语言的另...  相似文献   

14.
曹元德功德窟考王惠民曹元德为曹议金(914~935年任归义军节度使)之子,在执政之前,曹议金就予以重权,让其参与政务,有"节度副使"之职、"司空"之位(参P4978号《儿郎伟》、P2704号《曹议金回向疏》等)。榆林窟第16窟建于曹议金之时,后室甬道...  相似文献   

15.
培养跨世纪的“千里马”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明·张居正《论时政疏》北京市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四工程",要来"八五"期间要形成一支市、区(县)、学校三级,包括干部、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在内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这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  相似文献   

16.
1.代词.自己。例如: ①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  相似文献   

17.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中语文)一文注解"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时,将"卒葬之"三字解释为"死后葬在那里",可见教材将"卒"解释为"死"。但是凤凰出版集团出版的《王安石集》(2006年),却将"卒"解释为"最终"。远方出版社《唐宋名家古文精选》(2005年)将"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翻译为:  相似文献   

18.
在古汉语双宾语句式中,宾语前是否可以介入“以”、“于”,语法界有不同意见,本文亦就此略陈管见。 沈春晖《周金文中之‘双宾语句式’》和周迟明《汉语双宾语的语法现象和历史发展》把“以”、“于”结构纳入双宾语句式。  相似文献   

19.
何为双宾语句?已故著名学者解之早:“一记所语之人,一记所语之事。先人后事.无介字以系者常也。”(马建忠《马氏文通》P152)“双宾语者,一表人,为间接宾语;一表物,为直接宾语。”(杨树达《高等国文法》P112)  相似文献   

20.
说“捣衣”     
吴贤友 《现代语文》2009,(12):50-5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有杜甫《秋行八首》(其一),对诗中"白帝城中急暮砧"一句教材作了注释。但学生并不了解"捣衣"这种习俗以及这种习俗的文化意义。捣砧即"古之女子,对立,各持一杵,上下捣练于砧"(《农政全书·蚕桑》),其目的在于将布帛捣平捣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