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散文是中国文学传统之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从宋代散文对文学传统中的积极用世、干预现实的一贯精神、复古重道的创作观念以及“古文”创作传统的继承、对前代文学体裁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等角度,深刻阐述了宋代散文与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以及对文学传统的丰富、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他推崇晋人书法,也是因为晋人书法具有他渴求的精神之美。苏轼学"二王",又能弃形破法,只求神韵,创作出以"尚意"为特征的个性书风。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书法创作是书法艺术的最高阶段,它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自成面目。文章就如何实现书法学习的创新,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学院派书法创作理论是对传统书法创作理论的一次革命。本文在概括传统书法创作模式基础上对学院派创作理论的特殊性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书法创作走向自觉的同时,书法鉴赏随之产生。书法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书法鉴赏的存在和发展。而书法鉴赏的存在建构了一部完整的书法风格流变史。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是宋代尚意书学思想的奠基人。欧阳修的书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寓道于书的人品观、文人化倾向的雅俗观、自适遣兴的游戏观和重视主体意识的创新观。苏、黄、米受其影响,继承并发展了欧阳修的书学思想,对书法创作、书法审美以及书法批评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深化,逐渐形成宋代"尚意"书风的核心理念,为宋代书法走向高峰奠定了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于宋代咏物词的研究,前人在情志内涵、表现技法层面发掘较多,但对于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关系这一具有根本意义的层面的揭示和分析则并不充分。创作姿态(即创作过程中及作品完成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联系创作之本源与作品最终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之间的桥梁,对于咏物词的研究与阐释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层面出发,对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宋代名词人咏物词之创作姿态进行概括、提炼和阐发,可见宋代咏物词创作演进轨迹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蔡邕书论从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出发,开创性地指出了书法的艺术本质,并进一步提出创作主体回归本源,以自然之心写自然之道,物我合一是书法佳作生成的前提条件与必然归宿.这种书法的自然本体论以丰富的生态价值观奠定了中国书法的美学基础,也以朴素的系统生态美学观--道论,使人在艺术美的熏陶与认同中,共同建构美妙和谐的诗性世界.  相似文献   

9.
经历一段曲折后,中国书法又向继承传统的方向回归。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古典关学的中和之关。分析书法中和之美的形成与表现形式,阐述中和之关对书法学习的指导作用有助于理解传统、把握传统、继承传统。  相似文献   

10.
在书法创作中既要注意发扬“传统”,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从而使书法创作中“传统”与“创新”二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推动书法艺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的书法领域中,苏黄米蔡四大家学起写意之大旗,开辟了书法领域的新天地.宋代的文人墨客挟着诗文革新的余势,决然闯入书法领域,掀起另一场书法变革。为后世所瞩目和景仰。他们将厌倦唐人楷书的目光,转向演洒脱俗、更适于表现雅兴才情的行书,。。开辟出重意的宋人书法新领域。而在宋四家中,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尤为独特。提及山谷老人之行书,人们会立即想起他的代表作《松风阁》来。《松风阁》犹如严阵行军,步步为营,万智张机,相机齐放,点画周到圆满,无一笔涉于轻优,然而取势险峻,中它紧缩,左右开张,擒纵目如,向背统一,…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和"尚意"书法的主要倡导者.他提出的关于书法作品五要素有机整合的构成观,不仅赋予前人书论朴素的生命比况概念以新的哲理内涵,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书学技法论认识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思路,是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它是宋代"尚意"书法创作论与批评观的连接点,不仅为宋代轻视形式技巧而重视人格书风的书法批评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条件,也能为今天书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书法创作作为近现代书法理论中出现的概念,从字面含义来看,它由"创"与"作"两个方面构成。所谓"创",有"首创""独创"之义;所谓"作"则有"操作""书写"等解释。因此,笼统地讲,书法创作是指书法创作者生产、制造独特书法作品的活动过程。而在中国传统书法理论中,并没有"创作"这一概念,古人更多的使用"书""写"或"作字"来指称今人所谓的"书法创作"行为。其实,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昭示着古今不同的书法立场与追求。传统书法理论更多使用"书写"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人书法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传统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文化价值。然而,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古代文人书法的元素和风格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探讨当代书法创作中存在的古代文人书法缺失现象,提出加强古代文人书法传承和融合、增强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教育和文化自觉等解决方法。同时,分析当代书法艺术家采用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以及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拜读《江苏教育》(书法教育)6月刊王昊老师《数字书法:笔尖上的传统与现代》一文,我觉得在当前情况下,书法教育应适时引入新的技术和机制,充分结合科技的力量改变书法教育的现状。书法是一种传统艺术,是文化的不断累积和书法家个人情性抒发时的书写创作。真正的书法艺术传授可以立足于课堂,更传承于书斋,是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 ,书法创作是书法艺术的最高阶段 ,它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自成面目。文章就如何实现书法学习的创新 ,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费幼文 《学苑教育》2023,(8):12-13+16
具身体验与传统的离身式教学方式不同,它更注重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身心共振。本文以一堂书法优质课为例,通过建构“景·情·趣·创·评”五段式具身体验课堂,引导学生“以眼察之,以言表之、以手创之、以身展之、以心悟之”,创设学生喜欢的“具身体验”书法课堂。  相似文献   

18.
姜夔作为一代词宗,以空灵含蓄的风格尽领宋代词坛风骚。同时,作为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其于散文、书法、音乐等亦无不精善。之于书法美学思想,姜夔则高标“风神”一说,并著《续书谱》而专论之,直可跻身宋代书坛。本文运用例证以结合的方法,从“风神”说之渊薮、内涵、外延以及影响入手,探析其美学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唐代佛学为唐代知识精英构筑其思想空间提供了积极的准备。以心为前提的中道观念体系主要影响了人对于世界本质的看法、人趋向彼岸世界的可能性以及人对于彼岸存在的体验等三种命题。唐代书学是中国书法美学之建构期。书法的本质从一种意识形态统治的辅助工具,逐渐改变为一个能够体现造化自然的意义世界整体。唐代书学受到了佛学义理的深度影响。书法艺术作品本体论,书法艺术创作主体论,书法艺术审美体验论,无不沾溉了葱郁的佛学色彩。  相似文献   

20.
张宇白 《函授教育》2001,(4):106-107
谈到书法创作,首先不能回避的就是对待“传统”的态度问题。细究起来“传统”可分解为两个意思:一是“书法的传统”,另一是“传统的书法”。两者显然是两码事。大家在许多问题上的争论,都与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把两种意思混淆有关。我们就分别从这两个概念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