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1958年台北市五省开展联招以来.台湾地压高中阶段入学制度一直采用统招统考的方式。这种教育分流制度具有公开、操作公平、省时、省力、省钱等优势,它表面上满足了台湾人们对入学机会平等的诉求,但事实上窄化了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3.
美国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是一个贫富分化导致的社会问题,是一个种族歧视造成的政治问题。美国通过保证教育质量、推行教育扶贫和凝聚各方力量支持等方略,力求在一个多种族、多元文化、多种信仰共存的国度实现相对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美国破解促进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的努力,对于我国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获取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不公问题迅速成为社会焦点。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与基础教育、高校招生考试、高校招生录取密切相关。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学生输在了竞争重点高校的“起跑线”上,体现程序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在报考、施考、命题等环节渗含着“歧视”农村考生的因素,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加分政策、生源属地化倾向也更加有利于城市考生。  相似文献   

5.
彭琰 《考试周刊》2014,(52):150-150
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国家,资源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差异,甚至居住在同一城市的人都有很大差异。而我国又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城市和乡村的资源分配更是差异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状况。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的教育程度也显著改善,但由于历史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男性和女性在接受教育上的巨大差距,仍然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试图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得出造成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均等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差距。城乡差距不消除,由城乡差距造成的经济差距、观念差距就会一直存在,女性就很难真正享受到与男性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家庭收入对子女进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入学机会开始产生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子女更多地就读于层次较低的公办高校;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子女在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中的就读机会逐渐增加。此外,在公办高校中,不同家庭收入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异主要与家庭文化资本而非家庭收入有关;在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中,家庭经济收入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子女能获取多少入学机会。  相似文献   

8.
高考制度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保障的不足可以分为系统性不足和制度性不足。系统性的问题只能够通过提供均衡的初、中等教育来解决。运用纯粹的程序公正理论研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后发现,我国的高考制度由于复读成本过高、志愿填报难度过大、落榜风险过大等原因,还造成一些制度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可以通过改进高等教育录取工作的制度安排和增加高等教育录取工作的工作量来改善。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公平包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次,本文时高等教育的起点公平,即入学机会公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含义,然后考察了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招生制度所造成的直接不公平,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因素造成的间接的不公平。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衡量教育公平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因学生个体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省区间教育经费配置的差异、中央政府对不同高校经费投入的差异而呈现出学生个体间入学机会不均、高校招生名额省区间分配差别较大与地区间招生录取分数线不一致等问题。从国家财政促进政策的角度看,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基础教育质量差距;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发展资金;优化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日趋公平。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差异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城市化和高校扩招对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应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借鉴布迪厄提出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基于我们对58所院校的13873名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并结合人口统计数据,比较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情况,提出三种资本在不同民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考制度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保障的不足可以分为系统性不足和制度性不足。系统性的问题只能够通过提供均衡的初、中等教育来解决。运用纯粹的程序公正理论研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后发现,我国的高考制度由于复读成本过高、志愿填报难度过大、落榜风险过大等原因,还造成一些制度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可以通过改进高等教育录取工作的制度安排和增加高等教育录取工作的工作量来改善。  相似文献   

14.
周伟 《家教世界》2016,(4):44-45
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字,家长有一双"发现数学"之美的眼睛吗?对数字不敏感不是因为笨女儿似乎天生不喜欢数字,刚上学那会儿,为了培养她的数字感觉,我给她出题:"有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怎么分最公平?""不行啊,苹果有大有小、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每个人分的都不一样,怎么才能公平啊?"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还在深入,这一阶段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数量上的发展,即入学率的提高,它同时也意味着受教育机会的增加,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增加是否建立在受教育人口的性别分布、阶层分布、地域分布、城乡分布公平的基础上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朱卫红 《上海教育》2012,(Z1):62-63
<正>我校于2002年起,每一届的初二学生都要参加东方绿舟的"国威军威我继承"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此活动受到家长支持,更是让学生收获了课堂上无法收获的感悟并拥有了许多亲身体验,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东方绿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宽容;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互助友爱;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增强抗挫能力……这些对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福建省城乡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与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相比其他类型高校,农村学生进入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相对容易;在六类院校中,城镇学生皆拥有高于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显著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211工程"院校、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城乡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和招生考试制度的潜在影响是影响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具有累积性与隐蔽性并存的特点,导致城乡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与国家的高校招生政策密切相关。自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政策历经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革命”时期(包括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在不同时期,机会的供给主体、机会的分配标准、机会的分配方式,以及机会向谁开放、机会为谁所享有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对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阶层对保送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阶层再生产理论入手,采用辈出率作为研究方法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女所获得重点大学与热门专业的保送机会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仅国家与社会管理者(或干部)阶层与专业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阶层等社会优势阶层的子女所获得的保送上重点大学与热门专业的机会远远高于农林牧渔与工商服务者(或农民与工人)阶层的子女,而且国家与社会管理者(或干部)阶层的子女所获得的重点大学与热门专业的保送入学机会也明显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阶层的子女,这说明文化再生产机制与特权占有机制在共同主宰着保送生制度的命运,应对之策是严格规范保送程序与提高保送标准。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从普通高考报名和录取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近10余年来江苏省男女生入学机会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探讨,并对2013年的男女生报名和录取比例进行预测。结论显示,男生的报名及录取机会均高于女生,但差距在逐年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