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5.12”地震诗潮是文学史上少见的诗歌现象,它的出现不但使诗坛再度活跃,而且开阔了诗歌新的意象天地;从创作者的身份、传播方式以及创作方式来审视,地震诗歌都具有一种“草根性”;这种集体创作与集体式的抒情,更是继二十世纪以来诗歌精神的皈依与再度高扬。  相似文献   

2.
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古代诗词,引导学生在品读古代诗词中寻找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亮点、美点,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和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3.
娄莹莹 《文教资料》2012,(27):105-107
《罪与罚》心理描写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使陀氏成为真正的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分析论证《罪与罚》精神受虐体现的人文关怀,从扭曲心理的具体表现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可引发不同时代人们对于人的生存困境的警醒,激发人们对人的尊严与心灵自由的不懈追求以及与之相适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音乐、诗词是两种不同的文艺类型 ,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规律。但它们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展现和抒发人类的思想感情。音乐与诗词在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还会不断丰富、不断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中和至美”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和至美”是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成熟之美,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美的范畴又被赋予了新的文化艺术内涵,并且被发展、导向、整合为新时期的美学典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毛泽东在长征中所写的九首诗词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力量,重点地进行了发掘分析。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民族情怀,为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牺牲精神,以及红军那种不畏艰难险阻,团结奋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对于建设今天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净化人们心灵,美化社会现实,促进新诗创作重获新的艺术生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俊 《文教资料》2006,(25):109-110
本文阐述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改变,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的渗透和塑造。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生成了苏格拉底与孔子不同的伦理思想。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认为理性知识才是导致善行为的根本原因,情感则是导致恶的行为的根本原因,表现了崇尚理性的特点。而孔子力主"仁"、"孝"思想,认为血缘亲情是道德的终极因素,彰显情感。  相似文献   

9.
灾难是一种相伴人类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生命道德、责任伦理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战胜灾难和完善自我的精神财富。大力挖掘灾难的民族精神教育、生命道德教育、责任伦理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在心理上接纳和走出灾难,从而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生命道德、社会责任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诗可以怨”是春秋时代孔子提出的文学理论 ,时人为其意味规定了一个“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的情感的界限。然而 ,情感的发泄是不可以界定的 ,“怨”不仅仅有着“温柔敦厚”的讽谏 ,更有着下层人士对时事尖锐率真的讥讽和嘲讪。基于此 ,我们将“怨”以那个时代的作品“诗三百”为文献基础 ,首先把“诗三百”中的政治寄托与怨刺传统进行了模式分析 ,其“怨”可以分为大谏之诗 ,告哀之诗 ,刺讽之诗。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唐山精神从唐山抗震精神发展到新唐山人文精神,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变化。这种新唐山精神使得唐山逐步达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建构,人与环境逐步实现了美好和谐。  相似文献   

12.
彭先桃 《高教论坛》2007,(4):16-18,30
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文章针对当今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分析了大学教育专业化的局限性,呼吁让人文教育走进大学课堂,并指出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应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简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教育中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教育也应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借 此实现人和自然、社会的高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的人文精神与意义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界由于长期缺乏体育人文精神的熏陶,引发了众多体育社会问题,触发了人们对体育人文精神的探索。文章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以及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索和探究。认为体育人文精神除秉承了一般人文精神的意义外,还有其独特内涵:体育的人文精神和意义很难完整而全面地归纳: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体育人文精神的解读不同;体育科学体现了人文和科学融通的特征;体育科学是集中体现体育人文精神的特殊学术领域。但其根本来源是对体育社会实践中所潜藏的精神力量的挖掘;体育人是体育的人文精神的集中承载者和发扬者:内化了体育人文精神的体育人是构建和谐体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人文精神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价值及缺失的体现,探讨如何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渗透人文精神理念,提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应做到为民所想、为民所用、为民所乐,体现以人为本,追求对人的终极关怀,才能达到健康人的身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在商业化、市场化的特定文化语境的影响下,中国新诗走向了边缘化与个人化。诗歌因疏离了读者,也遭到了读者的彻底拒绝,面临着发展以来从未有过的尴尬与困境。诗性精神是诗美的重要体现,因此应从人文关怀视野下对新诗诗性精神的缺少进行反思。在人文关怀视野下,从真诚的人文关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探究新诗诗性精神的重构,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从以人为本的精神、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社会主义互助精神等方面对汶川抗震救灾之中国人文精神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8.
人类实践活动既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对立的基础,又是使对立双方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这就必然要求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时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视角探讨和审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应体现大学实现其基本使命和功能所需的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和灵魂;从文化三要素——信仰、知识和德行考察大学功能的发展,指出了大学精神的坚守与演化。在大学及其精神的演变过程中,大学的基本精神实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在与中国大学发展的结合中,其具体内涵是:实事求是、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正义信仰和人格修养.分别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尊重人才,发扬包容精神、牺牲精神以及爱国与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当今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要在吸收借鉴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重视这种精神的养成教育,重视深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必须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华注入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之中,创造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又具有现代特色的人文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