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点导读     
妓女在古代被称作神女。从事这一职业的女子总是被看作异类,和正常人形成对比。描写妓女的文学作品也很多,一般都是将妓女和正常人放置在一起,通过这种正常和异类之间的矛盾展开故事。总之,妓女,正常职业者这一情节模式可以说是古老的小说题材原型。比如《茶花女》,妓女和有着正常职业的追求者阿蒙之间达成了理解、萌生了爱情,却不能为同样有着正常职业的阿蒙的亲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2.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这篇游记散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香港太平山充满东方情调的迷人景致,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太平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似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曲宛转动听的歌,像一幅意境幽深的画,读来使人如临其境。文章的语言优美丰富、瑰丽绚烂,读之如品香茗,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三点导读     
余光巾是台湾名的诗人,《民歌》是他采用民歌形式创作出来的诗歌,这首诗澎湃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而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是化在奔腾的黄河、长江的浪涛之中的,是呼啸在你、我、他和一切中国人血脉之中的。诗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从黄河之涛、长江之浪和自己血脉的奔腾中,强烈地体验到了这种民族精神,因而歌之。一种源远流长、奔流不断的雄浑的江河之唱.也即是一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生存意识。在那百折不挠、坚毅执着的精神背后,有一种悲壮激越的情怀在诗篇中奔流、荡漾。  相似文献   

4.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对不同的文化系统间的交流,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提出"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告诉我们要学会辨别,要主动选择、吸收外来文化.选文中也提出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稳定性的同时,广采博纳,兼收并蓄,自觉、成功地进行文化系统间的交流与渗透.两篇文章,两种思想,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选文理论性强,"从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正如狄更斯《双城记》中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固然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可也有着持续膨胀的欲望;固然有着灯红酒绿的风光无限,可也有着荒芜的精神世界.我们似乎追求着表面的浮华而内心却变得浮躁不安,心灵难以寻找停靠的港湾,而被金钱名利所引所累.  相似文献   

6.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一个优秀的作家总是善于从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发现它的新意,发掘它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丝瓜的外遇》就是这样的文章.情节并不复杂,篇幅又很短小,却能给人很多深刻的思考. 作者从自己在菜市场买菜时偶然忘了拿丝瓜,结果第二天去摊前寻问时收获的却是菜贩一脸无辜的茫然这一件小事写起.然后由此冒出念头:有意用三条丝瓜去三家菜摊,试探人心薄厚和人情暖凉.实验结果,两家茫然,一家的菜贩"却没等我问话,就从菜摊下面提出了装着那三条丝瓜的塑料兜,笑吟吟地递给我".  相似文献   

7.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假如要圈定母爱,一千个母亲也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母爱方式。作为父亲的苏童正用自己一千种爱的方式爱他的女儿,在女儿身上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所以,即便文中选材是那样的平常,  相似文献   

8.
三点导读     
《老树》是中国现当代诗人胡昭为纪念一位朋友而作的。它以“老树”为意象,运用象征手法,以树喻人,借一棵老树在一个夜晚倒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像老树一样坦然面对死亡的形象。读后,你会被那质朴字背后的厚重情感所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9.
三点导读     
“课伊始,趣乃生,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犹存。”让学生在浓烈的氛围、愉快的活动中,以愉悦的心情主动学习。一堂好的语文课.理应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只是怎样激发学生情感使之始终活跃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呢?在课堂45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参与,让他们在读、想、说、写中完全地展露真性情.倾注真感情。  相似文献   

10.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阅读此诗,我们可以获得三重美感: 其一,意象简单,令人震颤。 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有一个特定的写实意象:脸。可就是这张脸,一进入我们的阅读思维就令我们印象深刻,难以忘记!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带着早已疲惫的愠怒”,静默地在幽暗中只能用手摸索自己不可见的容貌,  相似文献   

11.
三点导读     
面对《站着》,要对它作出一种哪怕是比较精确的解读,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好在对诗歌而言,从来就不存在“达诂”,并且此诗并不长,我们不妨逐节逐行地进行某种层面上的尝试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三点导读     
读相裕亭先生的《威风》,如同品赏一壶陈年老酒,口感质朴,但却醇香持久,很是耐人品味;又如同面对着一位乡间少女,穿着朴素,但却不失端庄秀丽,很是赏心悦目。小说没有跌宕多姿、大起大落的情节;没有惊险离奇、出人意外的噱头,用一种乡间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一个貌不威风.实则威风凛凛的盐商故事。平淡中见美,质朴中见奇,充分显示了相裕亭先生白描技法的高超和布局谋篇的匠心独到。  相似文献   

13.
三点导读     
如果时间是一条长河 昼夜是涟漪,岁月是洪波 滔滔的水声里 是谁啊,隐隐在上游叫我 是谁,明知我不能倒游 日日,夜夜 却叫我回家去  相似文献   

14.
三点导读     
田晓菲是80年代著名的天才少年、诗坛小神童,这首《露》写于作者14岁时,当时她已经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学生,这首诗既透露出年轻人特有的纯真气息,又具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三点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予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素养”一词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这些修养,既有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引,还包含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上述目标呢?语文教学中的读、思、言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7.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这是一首意大利十四行诗。全诗以饱满的感情,抒写了布鲁诺殒身不恤的追求。诗人用想像、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受。老橡树扎根土壤,把树枝伸向天空,不断拓宽空间;老橡树饱经风霜,受到“风神”、“冬天”严酷猖狂的侵扰,仍傲岸挺立;老橡树依托土地,向宽宏的胸脯延伸,坚持不懈地追求。诗人将情感融入其中,“你是我的榜样,为我所信奉”讴歌老橡树,达到“诗、人合一”的境界。阅读全诗,常有行断句未断的现象。句跨行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连贯的意思被隔开,中间有了距离,有了空白就可容纳非词语的内容,读者有了更为广阔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三点导读     
戴望舒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经历相当复杂,早期曾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后经人保释出狱,他对革命缺乏坚定的信念,当他面对恐怖的现实,他更深地体验了幻灭的悲哀,因此更加回避现实,在诗歌的创作上自然地流露了出来,那种低沉而悲哀的情绪常常成为他的诗歌抒写的主题,《烦忧》就是这样的诗作。“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可见诗人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是何等的烦忧,其忧郁是何等的深沉和不可言状,充满着忧伤和迷惘。  相似文献   

19.
三点导读     
在赏析《自由》这首诗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这首小诗的作,因为他的身份很特别。诗人吉狄马加,我国当代名的彝族诗人,出生在四川凉山州,成长在彝族村寨。他的故乡,南截金沙江,北抵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西连横断山脉。金沙江、大渡河、雅鲁江的江水给予他俊逸和灵气,泸山、螺髻山、大凉山造就他深沉和智慧,山水的和谐统一弹奏出彝族人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三点导读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书香之家的濡染.父亲精心的雕琢为中国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女建筑师、女作家。也因着当代三位天之骄子(建筑学家凝思成.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的陪衬,她的生命一直上演着东方女性的传奇。地用淡雅、朴素、灵性的心捕捉着中国历代建筑的精髓,创造着诗歌的华章.感受着生活的美丽与哀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