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千零一夜》(一)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眼镜叔叔说,“那里有古老的民族和古老的文化。比如说,阿拉伯世界,那是个很神秘的地方。他们尽管没有创作出像荷马史诗那样恢宏的史诗,却有着非常神奇的、充满想像力的故事。这里我要讲的就是《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是根据流传在民间的传说和故事形成的,也叫《天方夜谭》。过去我们管阿拉伯叫“天方之国”,因此天方就代表阿拉伯,夜谭的意思是夜晚讲的故事。故事谁都爱听,可是你们听说过没有?故事还可以拯救人们的生命。不信?那就坐下来听我慢慢讲吧。古时候———大人们一讲故事…  相似文献   

2.
黑白照片     
这个故事我讲过很多次了。是讲给谁听呢?讲给大人们听。 大人分很多种。喜欢儿童文学,喜欢图画书的;喜欢儿童阅读这件事,喜欢知道孩子应当读什么书的。不管喜欢什么的,反正,他们都喜欢听这个故事。他们有的说:“我就是喜欢听你讲故事!”我一听见别人这么说,结果,睡不着了!  相似文献   

3.
用心寻找     
听故事,我想很多人都喜欢,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们。我也很喜欢讲故事给孩子们听,不管是书本内容、课外内容,还是孩子们熟悉的故事。我常利用饭前,离园,课堂省余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每个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升入大班后,我开始让他们自己尝试着编放事。我们班上出现了很多“故事大王”,就连那些平时胆小,不自信的孩子也能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讲上一段。特别是在孩子们讲完故事后,可以得到“故事大王”的称号,为此,他们搜集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性更高了。时间一久,我发现在孩子们讲故事时,下面听的孩子往往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怎么办呢?我…  相似文献   

4.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经过了刻苦的学习,自己认为知识已经掌握得很扎实了,到考试时再一看试题都很熟悉,就以为肯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成绩,但是最终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这就是所谓的“得意不得分”现象,也就是指考生自己明白、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和要求(即“得意”),但不知道如  相似文献   

5.
多少年来,我就怀疑作为文学艺术手段之一的小说是不是真的必然有宣传教育功能。因为我听宣传、吃教育的时候一般非常严肃认真,只有在非常轻松、非常放松、非常闲散的时候,我才选择读小说,我把读小说当作享受。前几天就奢侈了一把,享受了本张春旭的小说《归宿》。说读《归宿》是享受,主要因为这本书你不仅只能认定它是小说,而且与那些惊悚小说、侦探小说、传记小说相比,它就是一个故事,一个还不太会很专业地讲故事的人,给你讲了一个有很强的“可读性”的故事。说“还不太会很专业地讲故事”,是因为故事没有更多的悬疑、包袱、伏笔,真就是“娓娓道来”,甚至小说前面都没有给出那32个章节也好层次也好的目录。不过没有目录丝毫不妨碍我们与作者相知。读它的时候就是跟着作者回味这个故事里的那段过程。可别小看这个“可读性”,我以为,享受小说就是没有一点功利性负担地得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必非让人振奋,不必非让人激昂,不必非让人沉重、愤懑,甚至不必非让人感伤或惆怅。你想,要是一个故事没了这些功能效果,还要让人肯读下去,愿意读下去,容易么!为人享受的小说,如果有很强的“可读性”,应当说就是不错的作品。那《归宿》的什么让人“可读”?就是那个故事,是那个故事里的那...  相似文献   

6.
二年级的说话训练,形式有很多种,除了看图说话洲练外,还可采用讲故事等形式。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应力求做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有一次给二年级学生上说话训练课时,我对学生说:“会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听故事与讲故事。”我先讲了个简短的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7.
给幼儿讲故事如不讲究讲法,是收不到好效果的。那么,怎样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一、讲前提要求。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应该向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如“记住故事的题目”,“故事里讲了一些什么事”等。当孩子到了四五岁时,还应该要求他们复述故事的内容大意。这样:孩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小小说。不管是“小”小说,还是“大”小说,小说都是讲故事。这篇小小说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因为一本稍有损坏的语书,发生“我”(也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和“我”的学生之间的小小故事。让我们觉得很妙的是.这故事讲得很实在.很真切.也很有波澜。比如同学们七嘴八舌为谁该拿那本书给“我”出主意想办法的场面,就很真切.  相似文献   

9.
儿子与故事     
儿子快三岁半了,他从小就很喜欢听故事,每次给他讲故事,他都听得非常入迷。他不但爱听故事,而且还喜欢“改编”故事和“创编”故事。给他讲故事,按原来的故事情节,最多只能讲两遍,如果再讲的话,就必须按他的要求去改变原有的故事情节。比如讲《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当讲到狼从磨房主那里出来,又朝小羊家走去时,他说故事里要加上大狼狗,让大狼狗去对付大灰狼,不让大灰狼把小羊吃掉。于是故事就变成了:“这次,小羊以为妈妈真的  相似文献   

10.
从一年级开始,有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但是我不敢说出来,因为那样大人们会以为我很骄傲。其实我一点都没这个意思,只是真的不明白而已。每当有人上课时答不出问题,我就忍不住想:“怎么会有人答不出这么简单的问题?”每次考试过后,我也会想:“怎么会有人做不对这些老师都讲过的题目呢?”这也许是我小学时惟一不懂的问题了。老  相似文献   

11.
叙述的节奏     
饭桌上,常常会有人要讲故事,一个接一个地讲。我评判故事讲得好与不好的标准是,看我这顿饭吃得多与少。吃得多,故事不好,因为不想听,只有用吃来掩饰不想听,给讲故事的人留面子;吃得少,故事好,因为听得入神,已经忘记动筷子了。其实故事都是好故事,关键是看你怎么讲了。本来一个很幽默的故事,讲的人把“包袱”抖得太快,自己先笑得一塌糊涂,听的人却一脸茫然,觉得一点都不好笑;还有本来很曲折的故事,讲的人讲得上气不接下气,像鬼撵起来一样,一点关子都不卖,一点伏笔都没有,就直奔了结果,搞得听的人索然无味。再有本来很精彩的故事,讲的人抑扬顿…  相似文献   

12.
许洁洁 《作文》2023,(5):40-41
<正>有个叫拉尔夫的小男孩,每当老师要求写故事的时候,他怎么都写不出来。可他的老师总是说:“到处都有故事!”班上的孩子们也总是能发现故事,只有他无论怎么想,就是写不出一个故事来。他的同桌黛西非常会写故事,还写了很多关于拉尔夫的故事。拉尔夫接受黛西的建议,到处找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绘本《拉尔夫会讲故事啦》。拉尔夫到处找故事的过程就是开始观察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三画法”开发孩子右脑智力,就是启发引导孩子通过“画故事”、“画音乐”、“画文章”,来激发孩子右脑,促进孩子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画故事”,就是由父母先给孩子讲故事,然后指导孩子把故事中最主要的内容画出来,使故事所表达的内容图示化、形象化。绘画和听故事,都是幼儿和小学儿童特别喜爱的活动。家长在选择故事时,应注意故事的内  相似文献   

14.
我们幼儿园老师恐怕都很熟悉“狼来了”的故事,很多老师或许还多次把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了,其目的当然是想培养孩子们诚实的品德。而且我们都会认为要让孩子们认识到:一个人如果说了谎,别人就不会来帮助他,他也因此不会有好下场:放羊娃被狼吃掉,这是罪有应得。经过细细品味,我觉得很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个故事。说放羊娃说谎实在是冤枉了他,因为在大人们上山之后,孩子并没有说“狼确实来了”。而是诚实地承认狼没来,是说着玩的。可大人们却因为扔下农活白跑一趟而怨气冲天,并不加思索地责怪放羊娃说谎。其实孩子只不过开了  相似文献   

15.
儿子爱听故事,更爱讲故事,且自封为“故事大王”。起先给他讲故事时,我有意锻炼他的语言能力,偶尔“编不下去了”,就让他接着讲,且对其所谓的“情节”从不横加干涉,任其天马行空,任意“发挥”。后来干脆也要“讲讲条件”:我给你讲两个,你给我讲一个,怎样?小家伙每每还挺爽快地答应了。久之,便又迷上了讲故事,其实也就是编故事,居然慢慢地有了一点儿“逻辑”,表达上也有进步。这家伙!  相似文献   

16.
差不多每个孩子在幼儿时期都喜欢听故事。可是,那些常给孩子讲故事的爸爸妈妈是否注意到,给孩子讲故事可大有学问。首先,要注意故事内容的选择。也就是在每次讲故事之前,要选择一下内容,看这个故事是否适合你的孩子;这个故事讲过之后能让你  相似文献   

17.
长大的感觉     
大人似乎都爱对我们说: “你还小,很多事还不明白。”“长大以后……”“长大了,有了工作……”总之“长大了”总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开头。就像爷爷讲故事,开头总是“从前”一样。好像“从前”和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您好。 我儿子是个小故事迷,每天晚上不给他讲三五个故事,就别想让他入睡。 儿子喜欢听故事,却不肯开口讲故事。有时一个故事已经给他讲了无数遍,明明知道他能倒背如流了,但如果你让他讲,他肯定会说:“我还不会,妈妈讲。”无论你怎样启发、引导和鼓励,一点作用都不起。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和儿子赌气,一个故事都不给他讲,可后来在儿子可怜巴  相似文献   

19.
不管是哪家的孩子,都爱缠着家长讲故事;不管是哪个家长,都愿意讲故事给孩子听。但是,并不是每个家长都“会”讲,故事内容和讲述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应该选择什么故事讲给孩子听?讲故事有什么诀窍?怎样加强故事的效果?不少家长来信提出这些问题。为此,我们刊登倪冰如、赵赫同志的文章,供家长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历史老师或许都遭遇过这样略觉尴尬的反问:“上历史课有什么难的?不就是讲故事吗?”这一观点固然片面武断,但细想起来,却也有几分道理,一方面,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这个观点某种程度上表达了普通大众对历史学科和历史课堂的一种预设和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