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的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只关注少数的尖子生,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他学生,使得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成为了陪读生。这样的教学与教育的公平原则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引人注目的佼佼者和有可能拖班级后腿的后进生,又有多少目光真正关注那些占较大比例的、处于“陪读”状态的中等生呢?给了他们多少“露脸”的机会?多少额外的指导与帮助?多少肯定与赞许?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过分关注“两头”的功利性教学不可取。  相似文献   

3.
“边缘学生”在中小学班级中的存在是目前班级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一些薄弱学校尤为凸显.由于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教师在处理该问题时往往应对乏力,感到无从下手.本文简要分析了家庭、个人、学校和社会因素对“边缘学生”形成的影响;提出应多管齐下,综合各方面力量,系统化解决“边缘学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类型、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主要有三种类型:因父母进城务工而致的随迁型、因中小学布局调整而致的被迫型和祈求获得更高教育质量的主动型。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公。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策略有:多途径保证已进城农民工子弟的求学利益,建立农村中小学陪读减缓、减少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5.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忙碌中结束了.静下心来翻看这个学期写的教学反思.发现有许多讲的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遗憾.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有效处理生成”是新课改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从教师本位向学生主体转变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主要有三种类型:因父母进城务工而致的随迁型、因中小学布局调整而致的被迫型和祈求获得更高教育质量的主动型。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公。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策略有:多途径保证已进城农民工子弟的求学利益,建立农村中小学陪读减缓、减少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7.
问题行为是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文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包括显性(品行方面)问题行为与隐性(人格方面)问题行为。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来自行为者的动机、学生方面的问题和教师方面的问题。问题行为的防治策略以预防为主,处理为辅,并进行积极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学生的回答常会出错,教师要认真研究成因,寻找对策,对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社会学中的实地调查,对数十个"陪读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度解析了"陪读家庭"产生的原因、陪读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应对措施."陪读家庭"的出现有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提出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更吃力.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每次考试大面积不及格现象令人悲伤.教师经常纳闷:我已讲过了多少次,强调过多少遍的内容,甚至刚刚讲过的原题,为什么学生还是做得一塌糊涂?这一现象深刻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很多工作和努力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2.
课堂隐性违纪行为是一种中性的内向性问题行为,对产生隐性违纪行为的学生个体的人格发展和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消极影响。学生的身心因素、教师的教学不当和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导致学生课堂隐性违纪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应预防在先,善于觉察,通过非语言手段,运用课堂语言艺术,采取无痕化策略,有效干预学生的课堂隐性违纪行为,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3.
随着英语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主观、客观、师资和教材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两极分化的形成原因,清晰地展现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原因从硬件、教师、学生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展开形式,课堂教学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意义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反映其教育理念的具体、可观察的重要方面。但是不论采用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都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交头接耳或伏案睡眠等课堂涣散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课堂涣散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地克服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斌 《教师博览》2012,(9):12-14
再过几天,当儿子从高考考场里走出,李晓琳持续一年的陪读生活将宣告结束。她将回到自己熟悉的课堂里,继续中学英语教师和班主任的事业。李晓琳是湖南衡阳人,如今,每天在长沙的出租屋里为儿子精心烹制各种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食物。她的儿子是南雅中学的高三学生。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56):11-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村的家长越发重视教育,他们加大了教育投入,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给予子女更好的学习环境,开始了陪读,他们在城市里租房子将子女送入城镇中学习。造成陪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探讨学生的学习现状,并且分析教育对策,能够更好地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基于此,文章针对农村小学陪读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育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遵守纪律,破坏课堂教学秩序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乡野"和"庙堂"隐喻两种不同的场域:在物理层面,前者象征农村生活空间,而后者象征城市生活空间;在制度层面,前者象征社会结构的下层,而后者象征社会结构的中上层。从乡野到庙堂的穿越,既是物理空间的迁移,也是社会阶层的流动。陪读作为农村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借由物理空间的迁移而期望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然而,陪读虽然将农村子弟从乡土空间转移到城镇空间当中,但由于农村家长可能依然延续其既有的文化惯性及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因而陪读这一行为本身在助力农村子女的学业成功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多元竞争的新情境下,农村家庭需再造其教育观念,超越单一化的教育投入,而从更多元的内容中拓展其子女的教育。学校与农村家庭之间需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以促进学校中的文化形态与教育理念迁移到农村家庭当中。此外,应挖掘乡村空间中有教育意义的元素,以拓展学校的教育边界和教育内容,从而助益于消除城乡之间的隔阂,实现城乡教育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贤贤 《贵州教育》2011,(5):41+47-41,47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对老师教的内容毫不怀疑、完全接受——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学生因一味被动接受而出现思维的疲倦,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中将“错”引入课堂,有效地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问题行为是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文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