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词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词类之一,不少数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十分丰富的语言意义。本文从数词修辞功能的角度出发,通过汉英对比的方法,尝试对汉语和英语中数词的修辞功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数词在诗歌中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描写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效果。本文从中国古典诗史的实例出发,对诗歌中数词修辞现象及其规律、特点、作用,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数词可分为一般数词与特殊数词,后者常为汉语教学所忽略。特殊数词与积极修辞有着密切关系,可用多种修辞格来表新义,借助修辞分析法,可将其表义规律分为四法十一式 相似文献
6.
数词是词汇中用于计数的词类,其语法意义比较单一。但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数词也常用于非计数场合,并具备一定的形象意义,因此而产生了特有的修辞功能。数词的这种形象性及相应产生的修辞功能,在目前的汉语语法学和修辞学中尚未有所论及。 相似文献
7.
8.
数字是最客观、最准确的文字符号,然而往往是单调乏味的。但数字如果用得好、用得妙,将具有多种的修辞功能,能增强语言的表达力,收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本文撷取《大学英语》教材(非英语专业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若干实例,对英语数词的修辞作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傅远碧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4)
数词除了表示数目之外,在汉语里用法十分灵活,很多时候不表实数,而是表示虚数。同时,数词还具有文化色彩、神秘色彩、地方色彩。恰当使用数词,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因此,数词也可用作多种修辞手法。一、数词的活用1.“三”或“三”的倍数表示“多”。在汉人心目中,3是多,3的倍数,6和9也是多,6和9的倍数12、36、72、108、360、720,等等,也都是多。清人汪中在《释三九》中说:“三者数之成也”,“九者数之终也”。“先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所以,… 相似文献
10.
吴春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74-78,83
含有数词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翻译这些数词时需要区分数词的实指与虚指以及相应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准确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丹彤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107-108
汉语中的数词,有时实指,有时虚指,还有泛指和数词缩语的情况。翻译汉语数词时,首先必须准确理解汉语数词的确切内涵,然后再分别采用直译、改译、意译和直译加注等方法,如此才能做到准确地翻译汉语数词。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数词的语义特点和修辞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23(6):66-69
英语数词既可实指也可虚指,既具有精确性也有模糊性;有些数词的联想义常使其拥有某种神秘的色彩。数词常常被用作比喻、夸张、对比、强调和委婉等修辞手段,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利用汉字的形体进行修辞不能构成修辞格,究其原因,实为人们囿于语言三要素理论的结果。从理论和人们的修辞实践来看,汉字修辞完全可以构成修辞格。 相似文献
14.
论汉语修辞行为的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瑾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26(5):86-89
海曼在符号学家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的影响下,把象似性分为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象似性在汉语修辞行为中具体表现在语音、语相、顺序、数量等方面。在表达外部世界时。与真实世界象似的语言形式是一个顺应交际需要的自然过程。它使语言在表达外部世界和内心情感时呈现为优化形态,是符号形式运行的高效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李志忠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76-78
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但表示数目,在汉语中并不仅限于词这一级语言单位,真正数词的数量是很有限的,仅包含"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半"等有限的十几个,其余都是通过各种组合方式以短语的形式表示。许多语法专业书所称数词事实上应该属于数词短语。 相似文献
16.
17.
刘晓燕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53-56
通过回顾由陈望道思想所主导的中国20世纪修辞学的研究,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修辞学的积极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视觉修辞研究及相关领域的译介,以及晚近以来中国视觉修辞研究的现状,明确中国的视觉修辞研究发展的瓶颈和理论方向。通过"使用"中国古代的和西方的理论要素,深入中国现实和问题的内在肌理,逐步建构中国的视觉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18.
蔡象丽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9(1):79-83
从字谜与汉字修辞介说入手,分别从汉字的表意性和汉语四要素(语法、语义、语音、修辞)的独特性两个角度,探讨字谜产生的形体基础以及解读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字谜中汉字修辞格的三点见解:归类说明借形、倒字、变形与并字、合形五种辞格不可能在字谜中出现的原因;举例说明字谜中存在联边辞格;拓宽拆字修辞格的外延。最后在四种辞格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总结字谜制作和猜射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9.
周一民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5)
修辞学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关注修辞学,并不是指增加修辞学知识的教学,而是更强调修辞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最新发展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影响和指导意义。促进修辞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之更好地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字谜和汉字修辞都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字谜中的汉字修辞表现形式主要有:字形修辞、字音修辞、字义修辞。字谜在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修辞性能,对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具有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