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校园文化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仁爱与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任务,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过程的始终,通过具有特色的校园红色文化、爱心文化、科技文化、人文文化、实践文化等的构建充分弘扬"仁爱与责任"精神.  相似文献   

2.
仁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美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要找到仁爱精神与现代需求的契合点,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加强文化引导,不断弘扬仁爱...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当代一些大学生表现出仁爱精神缺失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仁爱精神内涵,以及仁爱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出发,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仁爱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謇,我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兴教育、办企业”中,秉持忠孝仁爱之德,凸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黎民百姓以及民族兴旺,并将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创新精神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立足新时代,高职教育应将张謇企业家精神引入校园,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共同进步做出贡献。对此,文章从张謇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内涵出发,探究其对现代高职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90后大学生现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新的群体表现出新的特点,从其特点分析,进行励志教育迫在眉睫,且在教育方法上必须从其特点出发,构建励志教育步骤体系;职业理想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大学精神指导大学生学习实践;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激励教育相结合进行励志教育;以社会实践与校园活动为主要载体进行励志教育。  相似文献   

6.
温州人精神里固有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求是务实精神是调适大学生就业意识的有效手段,具体途径为:加强温州人精神的研究与宣传,使温州人精神渗入到大学生的职前准备阶段;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改革,将温州人精神纳入就业指导课;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平台,以温州人精神提升大学生就业意识;创办校园创业园,以温州人精神加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社会责任就个体而言,它以满足社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回报社会的责任为主要表达方式。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较关注国家大事;对参与社会公益等多持积极态度,但以不影响自己为前提;在为家庭分担上缺乏积极性。家庭、社会、个人及学校是影响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的主要因素。培养90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策略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融社会责任感培养于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作,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毛然 《现代企业教育》2012,(24):107-108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集中代表,"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变革的转型期,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诸多积极因素,也不乏消极成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等。本文探讨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现实意义,认为"仁"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也是人的内心修养目标。指出当代大学生应批判的继承儒家仁爱思想,把"爱人"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爱家"与集体主义精神、"爱自然"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领悟儒家文化的真谛,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的发掘,紧扣儒家的仁爱精神,论述当代大学生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主题做出了具体化解读.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用优秀传统孝道塑造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优秀传统孝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修身齐家治国教育为起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培养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培养仁爱精神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从培养明理诚信意识入手,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校园化是物质化和精神化的整合,当前,高校校园化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对人才培养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发挥了重要的、独特的作用。但同时,其建设与发展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网络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多方面的挑战,据此,应加强校园化品牌的建设,大力弘扬人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加强网络化的建设与管理,注重整合校园化诸要素,达到整体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教育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有利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目前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应该不断加强中国梦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环境,构建梦想校园,搭建民族精神培养的基层平台。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践行中国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关键途径。公共精神的塑造应更多地源于学生自身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共情,而非仅仅依赖传统课堂的教学和教师灌输。因此,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参与和实践体验,以提高他们的社会敏感度,并通过体验式学习建立社会责任和社会承诺。通过采用情境创设、案例分析、知识构建和躬身实践等教学策略,实现了体验式学习与公共精神培养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还需注意一些关键要素,包括为学生提供目标明确的教学指导、建立多方协同的社会网络,以及营造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就业指导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探索中国特色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羁绊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框架;职业规划的"隔靴搔痒"与"水土不服",源于其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和盲目照搬;探索特色就业指导理论,从发现差别入手,以分析问题为引导,提出解决方案;特色就业指导的根基在志向,职业点是聚焦过程;提升学生九维适应力,使其课堂上活跃起来,校园里练起来,社会上干起来;职业适应指导是中国特色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其目标是提升适应职业、适应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指以中小学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开掘大学生的精神内涵、培养大学生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促使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雷锋精神作为中国特定时代的产物,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历代青少年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低位,故选择以其为切入点研究"9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皮大鹏 《天津教育》2022,(14):31-33
<正>思想品德作为国家课程,可以为立德树人的努力提供一个宏观架构,而要想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则还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在仁爱文化特色创建的过程中,应强调通过课程的作用来追求面向学生的立德树人。这样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理解仁爱文化特色,延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精神脉络,同时又显著地突出校本特征。在追求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以课程为抓手,建设了以“仁爱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基地,在课程基地里兴建了一场、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态作为人的精神存在和动态心理事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积极社会心态既能为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又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推进人的社会化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的社会心态应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呈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理论先导、精神引领、制度规约、诉求回应、心理疏导五条路径系统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核心,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校园文化。其建设不仅必要而且重要,当前尤其应该注意政治导向、中国特色、科学管理、因校制宜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