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各国的大剧院都上演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歌剧和芭蕾舞剧,他的抒情歌曲、钢琴曲、室内重奏、管弦乐曲响彻世界各国的音乐舞台。人们对柴可夫斯基的兴趣历久不衰。不同语种的众多书籍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研究他的音乐风格。但最出色的文献是他留下的关于自己的15卷文学作品和通信集。其中三卷是与“熟悉的陌生女  相似文献   

2.
雪冬 《世界文化》2005,(10):16-17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以创作出悠扬的芭蕾舞曲和歌剧,悦耳的交响乐和钢琴协奏曲以及活泼的合唱和室内乐而闻名于世。一个敏感的孩子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5月7日出生在俄国的康姆斯科夫金斯克。他的父亲——伊尔亚·彼特罗维奇是沙皇政府的一名官吏。他的母亲——亚历克斯安德拉·阿西尔具有一半的法国血统,她长期患有仰郁症,与7个子女的关系十分冷漠。幼年的柴可夫斯基就对复杂的乐曲旋律显示出惊人的记忆力。可是鉴于他遗传有母亲脆弱的精神状态,对他颇为关爱的家庭教师法妮·德巴赫并不鼓励他学习钢琴。女教师的看法或许是对的。一次在…  相似文献   

3.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曾经结过一次婚。他的妻子安东尼娜·依瓦诺夫娜·米留科娃是他的一名学生。结婚时,柴可夫斯基37岁,米留科娃28岁。这次婚姻,与其说是女方主动提出来的,倒不如说是在她的胁迫下举行的。她不断地给柴可夫斯基写情书,然而他的回信却是千篇一律全是拒绝她的求婚。后来,米留科娃给柴可夫斯基写来这样一封信,是1877年5月4日发出的。信中写道:“虽然我没有见到您,可是,我们住在同一个地方这件事本身就使我万分激动。无论在哪里,我片刻也不能把您忘怀,也不能中断对您的爱慕之情。除您而外,我不爱任何男子。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4.
1940年5月7日,在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前苏联人民委员会作出决议,为柴可夫斯基建一座纪念像,并由苏联艺术科学院院士、雕塑家穆希娜设计完成。  相似文献   

5.
<正>1893年11月6日,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去世,享年53岁。他的去世很突然。就在一周前,他创作的《第六交响曲》首演,正当盛年的他还神采奕奕地担任了指挥,谁能料想几天之后已是撒手人寰。100多年以来,围绕这位世界级天才音乐家的死因衍生出了种种版本,但遗憾的是,这些版本无一令人信服。柴可夫斯基怎么死的,到现在为止仍是个谜。然而,无论其死因如何,这位伟大音乐家的遽然离世,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和悲痛。  相似文献   

6.
“我衷心希望我的音乐能够得到普及与推广,衷心希望那些喜欢我的音乐并从我的音乐中得到慰藉和支持的人的数目能够不断增加,”彼得·柴可夫斯基写道。他的这一理想已经完全实现。全世界人民对他的音乐的酷爱非但没有减弱,而且日益增长,并将永远在所有人的心灵中得到回响。有关柴可夫斯基的文章和论著何止千万,但任何文章和论著都不能代替熟悉音乐家本人的人的生动叙述。正因为如此,在纪念俄国天才音乐家诞辰150周年之际,《旅伴》杂志特选登原彼得堡帝国剧院管理处主任弗拉季米尔·波戈热夫的回忆录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格林卡的音乐对一般音乐爱好者来说,也许听得不太多,音乐会上也很少演出他的作品,但谁也不会否认,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对俄罗斯民族乐派,还是对柴可夫斯基,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尽管1804年他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从小生活优裕,幼年时代在他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但  相似文献   

8.
拉赫玛尼诺夫——俄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yVasiJyevich Rachmaninoff,1873—1943)是出生于俄国的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及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等都是举世闻名的作品。从照片上看,拉赫玛尼诺夫长得魁伟结实,表面上确实是一个坚强的汉子,岂料神经极为脆弱,如有人对自己的作品评价不佳就十分痛苦,因而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他非常推崇柴可夫斯基,两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诗人亚·勃洛克称俄罗斯文化为综合体是不无道理的,他写道:“我们可以列举文化中珠联璧合的无数实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如:普希金和格林卡,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莱蒙托夫和鲁宾斯坦,果戈理和费多托夫等等。俄罗斯的绘画、音乐、散文、诗歌等的相互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对此,弗·斯塔索夫说,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是亲密无间、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研究俄罗斯的文学史和艺术史,可以发现许多文化巨匠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处,例如巴·费多  相似文献   

10.
现在国际音乐比赛会为数已一百有余。无论在哪个比赛上获奖都并非易事,而其中最难者之一就是波兰的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会。与它不相上下的还有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会、朗·蒂博钢琴和小提琴国际音乐比赛会,以及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会。迄今为止,肖邦钢琴比赛会已使众多优秀的音乐家脱颖而出。这个比赛会的创始人是被誉为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会之父的耶基·杰拉布列夫(1887—1980)。1925年他萌生了举办这个比赛会的念头。当时他是华沙音乐学院教授,钢琴家。关于发起这个比赛会,他这样说:“192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  相似文献   

11.
1919年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夏里亚宾在莫斯科诺温林荫道(现名柴可夫斯基大街)买下了一所二层楼的房子。在这种木结构的单独住宅里练声是再好不过的了。当时这座房子的阳台面向一直伸延到莫斯科河畔的大花  相似文献   

12.
厦门鼓浪屿不仅自然环境诱人,风光倚丽,且有“音乐之乡”、“钢琴之岛”的美称。人们漫步鼓浪屿,经常可以听到从幢幢楼房传来阵阵悠扬悦耳的琴声。鼓浪屿人与音乐有很深的渊源,在本世纪初弹奏钢琴、风琴就蔚为风气。如今,这个仅有1.78平方公里,2万多人口的小岛,就有钢琴300多台。音乐名区人杰地灵,也孕育了不少蛮声乐坛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曾被意大利著名交响乐指挥家梅百器称赞是“中国第一个杰出声乐女指挥家”的周淑安,维也纳世界青年和平与友谊节钢琴比赛金奖、第三届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二名获得者、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  相似文献   

13.
说到俄罗斯音乐,你会想到什么?是俄国古典音乐之父格林卡,还是天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是奔放豪迈的《卡玛林斯卡雅》,还是美丽忧伤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悠长静谧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还是轻快愉悦的《喀秋莎》?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就频频地登上国际艺术比赛的领奖台。那些极具权威性的国际大赛,如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柏林舒曼国际音乐比赛、罗马尼亚乔治·埃乃斯库国际音乐比赛、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等,都有我们的获奖者;傅聪、李名强、刘诗昆、顾圣婴、周广仁—…·如今,他们都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钢琴演奏家,并为祖国培育出大量优秀的年轻钢琴演奏者。当时,这些成绩使外国人了解到:中国不仅拥有深厚、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而且对于源自西方的音乐、舞蹈艺术门类的掌握与表现…  相似文献   

15.
陈拙 《华夏文化》2005,(4):61-63
一个受人拥戴的人,应当具有知人之明。他的威信并不仅仅表现为周围的人们或者他的部下多么欣赏他、感激他、奉承他、恭维他,而在于人们信任他、追随他、揣摩他、有求于他。人们自内心深处对他的期望和企求是最具实质性的、功利性的,也最有吸引力。口头上的吹捧,包括那些真心实意的感谢,实际是十分廉价的。神灵是信众的精神寄托,而受拥戴者则不仅是群众的精神寄托,更是他们的世俗依靠。  相似文献   

16.
在全世界的注目下,苏联为弘扬国威举办了最盛大而严格的音乐比赛会。全世界学音乐的青年最憧憬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会与华沙举办的肖邦国际钢琴作品比赛会、布鲁塞尔举办的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会齐名,它始于1958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一届比赛会。当时正值美苏结束冷战,朝和平共处方向发展之时。  相似文献   

17.
龙彼得,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他是外国人。不错,他是荷兰人。他在台湾的学生当面戏称他为“红毛仔”,把他与当年郑成功驱逐的“荷夷”相提并论,他也笑得很开心。因为他们知道当时的殖民者与当今这个迷恋于东方神奇的土地和中国古老文化的“老外”是截然不同的。他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任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毕生研究的是中国的宗教、民俗和戏曲。在地牛津郊外那座二层的小别墅里,四壁几乎尽是中国的线装书和各种出版物。他完全可以用普通话与中国人讨论问题,甚至会用泉州话与服务员及三轮车工人交谈。因此,有人说他比…  相似文献   

18.
苍睿 《世界文化》2001,(2):28-2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的科学巨人。那个时代的一些标志性科研成果——原子弹、宇宙大爆炸理论、量子物理学以及电子学,无不带有他的烙印。而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个纯理智的、说话带有德国口音、言行笨拙的教授,好像是许多电影中的一个喜剧人物,他那蓬头散发的形象使人们一眼就能认出。他曾用领带和袜子与别人交换旧毛衣和汗衫,他能用幽默而超然的态度对待掌声,他把自己称为犹太圣徒或画家的模特儿。在性格上,他既热情又冷酷。他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人,同时也是性情多变、较难相处的伙伴。爱因斯坦的朋友、传记作家菲利普·弗兰克…  相似文献   

19.
春立是当官的——的确,很多人都知道。他当过《中国化报》主编,当过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现在还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的任上。由于工作需要,他得经常出头露面,他得经常组织展览、率团出国……所以,由此侧面知道他和认识他的人很是不少。  相似文献   

20.
2月20日,美国最古老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一纽约爱乐乐团在指挥大师洛林&#183;马泽尔率领下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了在沪的首场音乐会。音乐会的正选作品出自6位作曲大师之手,从贝多芬、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到罗西尼、莫扎特、勃拉姆斯,容量大、跨越性强,对乐手的要求高。除正选外,乐团加演了瓦格纳的《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比才的《法朗多尔舞曲》以及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