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宪民 《精武》2005,(12):25-25
戴先师之五行拳,以豫脉四把捶艺为宗,虽尝效法于李政,而能由繁趋简变化自成一体,虽刚猛不如中州浑厚,而松柔实过之。窃意二家宗派,当调停相济,合则双美,离则两伤。势本相因而理无偏胜,要而论之,若中五拳大法之精良者,能通其一,即为绝学。五拳兼通,必天下至聪明之人乃能治之。五拳趋时取巧变化不可胜数,奇正相成,俯拾即是。而其运用之难亦在因人变化,技必因之不拘成格而滥觞。  相似文献   

2.
3.
4.
山西祁县小韩村戴氏心意拳,为著名的形意拳的前代拳法,形意拳的历史比较清晰,且已经颇有研究成果,然而戴氏心意拳的拳史、拳谱却迷雾重重,多年来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所以有必要做一个初步的总结,来解析一些观点,提出一些质疑。因为戴氏家谱没有彻底公开,加上戴氏心意拳谱版本不一,各家说法有异,且多遮遮掩掩,让人摸不清头脑,所以现在的研究也只能局限在一定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   

5.
张方 《精武》2004,(1):46-47
现在又到了说真话难的时期,近来有媒体对我的武学研究提出了质疑,如果有些人认为只有编造“腾身走凌空”和“仙佛来接”才是“武学研究”,那么抱歉了,我只能再说点真话了。一、赵堡学拳与盐店得谱 公元1852年,河北省永年县的秀才武禹襄(1812-1880年)奉母命去河南舞阳县探望兄长武澄清。武禹襄自幼随父亲武烈习少林洪拳,虽年过四旬但好武之心不减。永年有邻人杨福魁(杨禄禅)在河南学得绵拳珍秘不传,于是武禹襄绕道河南温县拜访赵堡镇名师陈清平。以  相似文献   

6.
武当武学宗师刘理航,原名定国,现年95岁,出生于武汉市武昌区林湖文昌阁下。刘师心性聪颖,少年即有心向道。其家居与武汉市武当宫相近,卫素闻王至道道长之奇功妙技,15岁就拜在王至道道长门下,赐名堃一,号理航,专修吕祖纯阳子所传养生修道秘法、内功拳术、技击、剑道、医药、  相似文献   

7.
水火居士 《精武》2008,(5):39-39
戴先师敏于习武.精祖传拳艺,晋、豫名师交结殆遍。尤擅河南李政所传心意拳术。后自出心裁.易李政“四拳八势”以“五行拳”  相似文献   

8.
刘立国 《精武》2008,(8):48-48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我国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乃是世界万物的起源,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由此,五行便衍生出诸多的事物,如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  相似文献   

9.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5-55
横拳是五行拳的母拳。横拳的要点在一个‘衡’字上。我们知道重心是五行拳的重中之重,只有身心平衡了,才能确保起势、出势的准确,才能达到拳论所说的:“出手横拳势难招”。很多人横拳玩了半辈子,仍然是练时发不出劲力,更谈不上用时的“出手见红”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练横拳的人只知二五不知有一十。所以说,没从根本上理解横拳重心重于一切的深刻含义,是无法理解古人所说的“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见势而进,随势而退”的妙谛的。  相似文献   

10.
八卦掌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 《精武》2004,(9):41-43
有关八卦掌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清《蓝移外史》中"靖逆记"所载,天理教起义领袖冯克善、牛亮臣的拳法中有"八步","似合'八卦'"并且有"离卦"之分,这就是八卦掌的前身。其实不然,天理教是清王朝的死敌,如果董海川挟天理教武功进京隐身于肃王府,则必招杀身之祸。因为清王朝对待天理教一类的"叛逆邪教"的原则是灭教、灭法、灭人。以八卦掌这种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1.
周口七式拳     
时晓武 《精武》2009,(7):60-62
一、七式拳脉络杂说 七式拳,原本叫七式捶,心意拳巨匠袁凤仪依回族习惯,扩充补足了七式拳体系后,叫汤瓶七式拳,或汤瓶拳。  相似文献   

12.
剑器源流考     
剑器究竟是指何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但大多数人往往望文生义地认为剑器就是指剑。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对剑器的起源和发展给以论证得出:剑器并非单纯的指剑,在不同的年代和场合,剑器是不同的表演道具,而在特定场合下,就是某类表演用的武器的统称,并非指人们所演练的剑术。  相似文献   

13.
马杰 《武当》2010,(8):23-25
第十式 左崩拳 左脚向前迈一大步,右脚随着跟进,右脚大趾里端与左脚踵紧靠,两腿弯曲,身体极力下蹲,两膝盖相抵的同时,左拳从脐部往上,顺右臂上端直向前方崩出。出拳时要使小指处与右拳虎口处相摩擦,左拳眼虎口朝上。左肘至左拳小臂一节要平直,左肩至左肘呈斜坡状时,右拳从左臂下端向怀中撕捋,捋至脐部右边停住,  相似文献   

14.
马雷石  刘海峰  冀潜 《精武》2009,(6):34-36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15.
姜寿海 《武当》2010,(1):19-20
形意五行拳劲是人体内部和外部相结合运动所发生的整体力量(或整体劲),而且内部的运动一定要结合外部的运动才能发生作用,单纯的内部运动是不起作用力的。单纯的外部运动,固然能产生力量,但是运动人体的大小和运动速度的快慢范围约束了它应有的力量,只有结合内部运动范围的大小,才能完整体现人整体劲力的强弱。形意拳,顾名思义,外形内意。  相似文献   

16.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东江龙形拳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东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形拳在始创、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中,广泛吸取了各派各家拳术精华,集合多家武术之长,最终形成了以攻击见长,独具特色的拳术。目前关于东江龙形拳源流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简单的文字阐述,系统性地进行学术探讨的研究比较少。该文拟以地方志、新闻报道、实地考察记录为中心方式,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考证近代以来龙形拳的发展流变历史,以此为今后推进龙形拳的研究发展抛砖引玉,从而为东江龙形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郭树璞  董克敏  郭云鹏 《武当》2009,(12):21-22
形意五行拳绝学是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家族内部代代相传的手抄本,是形意的精髓,武学绝技。我辈借武当武学振兴之机,将此手抄秘法原文献于武林同仁研学。  相似文献   

19.
赵宝安 《精武》2011,(1):50-51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能否更好地区分、练出皮鞭的“九柔一刚”——内劲与外劲及它的瞬间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