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犤案例一犦一节体育课上,李老师讲解、示范立定跳远的要领后,便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尝试练习。有一半同学还掌握不好,李老师便鸣哨集合准备给同学们再示范、强化。谁知道这时一声尖叫———“青蛙。”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有的女生吓得躲在一边,更多的同学拥上前去围观。李老师见势箭步上去,只见一个男孩子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绿绿的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顾欣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立定跳远自己一点没学会又来搞这名堂。”李老师正要发作,却又忽然发现了什…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次我如期去乡小送教,课前我精心设计并准备好课件,可课堂上发生了一件引发我思考的事件。上课伊始我便问同学,"在动物王国里,有没有你认识的朋友?你认识谁?"同学们纷纷参与汇报。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想说说他的朋友。这时,有的同学就说他很喜欢青蛙。我便顺势地问:"同学们,青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我们应如何做?"同学们都踊跃地伸出手,抢着要说。这时我叫起了坐在后排的调皮小男孩,他站起便说:"青蛙不好,因为青蛙  相似文献   

3.
老师是青蛙     
《甘肃教育》2011,(24):95-95
在语文课上,老师讲解《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课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青蛙跳出水井。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同学们踊跃发言.一个同学说:“老师,青蛙看到了好大的天空和美丽的景色,它蹦蹦跳跳,非常高兴。”另一个同学大声说:“青蛙再也不愿回到井中去了。”教室里热闹极了!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想,青蛙看了看,又重新回到了井里。”  相似文献   

4.
张静 《课外生活》2008,(10):29-29
<正>我们都喜欢李老师。他上科学课不仅面带微笑,而且充满乐趣。有一次上课,李老师说这节课先做个游戏。同学们一听要做游戏,都高兴得叫了起来。李老师准备了两本书,把其中的几页纸相互交叉,叠在一起,说:"我们来进行拔河比赛吧!"两名同学自告奋勇地上了讲台,其中一名同学说没有绳子呀,李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上,老师讲《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课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青蛙跳出水井,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同学们踊跃发言,一个说:“老师,青蛙看到了好大的天空和美丽的景色,蹦蹦跳跳地非常高兴。”“青蛙再也不愿回到井中去了。”另一个同学急不可耐地大声说。  相似文献   

6.
数青蛙     
暑假的一天上午,语文兴趣小组的奚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数青蛙”游戏。奚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从第一组骆晨开始,第一个同学数一只青蛙,第二个同学数两只青蛙,依次类推。数的时候,第一个同学说: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如果说错或没跟上的话。就和同学对诗作惩罚。听懂了吗?”“听懂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齐声回答。  相似文献   

7.
笑逐颜开     
语文课上,李老师让同学们做词语填空练习,有些同学将“笑逐颜开”的“颜”字写成“眼”,变成了“笑逐眼开”。李老师在讲评时风趣地说:“笑得使眼睛睁开了,难道悲伤会使眼睛闭上吗?”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位同学说:“应该写成‘颜’,意思是脸面。”李老师便问大家:“刚才你们笑时,脸面的样子是不是展开的?”这么一来,同学们都无言以对了。李老师接着说:“仔细想想也难怪大家,写错的原因除了将‘颜’(y1n)和‘眼’(y2n)的读音混淆外,主要是这些同学对这个词语的意义一知半解,不知道什么是‘颜’?为什么说‘开’?有本成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的六年级七班与往常不太一样,同学们显得有些兴奋,还有点神秘。咦?怎么一转身还有人穿戴了一身古代服装站在教室里?班主任李老师有点摸不着头脑,问:"今天要干什么啊?""上英语课啊!"同学们故意跟老师卖关子。李老师继续问道:"那这是干什么用的?"李老师一边说一边拿起了一位同学桌上的黑礼帽。终于有些同学忍不住了,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们这节英语课  相似文献   

9.
糖果知多少     
同学们到李老师家做客,李老师拿出糖果招待同学们。如果把糖果盒里的糖果平均分给同学们,则少3块糖;如果每名同学吃  相似文献   

10.
休闲广场     
根语文课上老师在讲《根的情操》一文,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忽然,老师发现一个男同学在吃东西,便问他:“你在吃什么呀,那么好吃?”我同桌正在打瞌睡,以为老师在提问她,便站起来说:“老师,是根。”同学们哄堂大笑。普通话语文课老师总爱让同学们到讲台上说几句普通话,可叫了几个同学,都没有说。老师提示道:“这有什么难的,就随便讲几句就可以了。”“不好意思啦!”坐在下面的一位调皮的男同学操着生硬的广东口音脱口而出。同学们捧腹大笑。曲丽丽/山东算出来的语文老师病了,数学老师代上作文课,写作文《一件好事》。查看…  相似文献   

11.
科幻公园     
李老师除了上语文课外,还特别喜爱搞设计,因此与市里面的广告公司、园林设计公司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今天园林公司的王经理就找到了李老师,想请他帮助设计一座现代科幻公园,好让这座城市里所有的小朋友能感受到未来科技的神奇,李老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李老师做设计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论做什么创意设计都首先让同学们去试一试,然后把同学们的设计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金点子”!李老师也因此被一些公司的老总们称为“金点子老师”。李老师今天一上课,便把这个设计的任务“抛”给了同学们。“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又…  相似文献   

12.
雷虹 《四川教育》2002,(11):15-15
一节体育课上,我讲解、示范了立定跳远的要领后,让同学们进行尝试练习。突然,整齐的队伍乱了起来。只见一个男孩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大青蛙。青蛙一跳一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灵机一动:青蛙跳远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谁能说出青蛙是怎样起跳的吗?”“前双腿是弯曲的。”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到。“它起跳时后腿非常有力。”另一个同学补充到。“很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身体哪些部分用力的?”我又问。“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身体全部展开了。”于是,我引导学生:“立定…  相似文献   

13.
折纸     
1.数学课上,李老师给每名同学发了一张厚度为0.01毫米的长方形纸。 2.李老师让同学们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一共对折30次,然后测量折成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案例点击】 夏天的一天中午.天气很闷热.看来要下雨了。李老师带着六(1)班的同学去食堂用餐。食堂里乳白色的地砖上由于天气变化.引起返潮而变得湿漉漉、滑溜溜的,李老师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叮嘱同学们要小心。在排队领饭的时候,后面有两个男生不知道什么原因争吵、推挤起来.李老师一看。哎。又是那个惹是生非、油腔滑调的小青……来不及细想,就快步奔过去。哪知说时迟那时快,“叭--”的一声。李老师摔倒了。狼狈的是一只高跟鞋竟然也摔出老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夸夸我的同学》这节口语交际课上,一位老师首先进行启发谈话: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刻苦学习,能写一手好字;有的人心灵手巧,会做各种手工;有的人热心肠,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某个同学的长处吧。接着,这位老师便创设以下情境,来引导同学们的交际:写—写,照样子填表。  相似文献   

16.
讲台上放着一只装有半杯茶的玻璃杯。教常识课的李老师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茶杯,然后他问大家:“杯里装的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装的是茶。”李老师又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补充说:“有水”,“开水”,“茶叶”,“茶色的液体”……李老师再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了。李老师告诉大家:“还装有半杯空气。”刚说完,只听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李老师笑了:“没想到吧?茶杯么,总是用来装茶、装水、装饮料的,所以一见到茶杯,你们就自然地会想到它盛水一类的功能,而不容…  相似文献   

17.
一、准备阶段 放松活动:①扭颈②曲肩③活动手指(配上《阿里山之歌》的音乐) 二、导学阶段 1.导入新课。 教师问:“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好)游戏的要领是每个同学按顺序说出“一只青蛙、两只青蛙、三只青蛙……分别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当时有的同学不能及时说出时)教师引导:青蛙的只数少,你们能很快说出,当只数多的时候再马上说出就不容易了。今天老师来教给同学们一个简单的方法,你们想不想学?学生齐答:想。  相似文献   

18.
那天,我去听六年级李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她讲的内容是《圆的认识》。在学习了圆心、半径、直径基本概念之后,李老师让学生自学“圆的画法”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很快自学完毕。“知道怎么画一个圆吗?”“知道。”“下面请两名同学配合,一个同学当‘指挥’,一个同学画,在黑板上画一个半径为20厘米的圆。哪两位同学愿意完成这件事?”从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能看出愿意当“指挥”的要多一些。大概是最后一排,一个愣头愣脑的男孩承担了画圆的任务。二人来到前边,开始汇报。“指挥”拿起书,态度镇定地读到:“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带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已知:上语文自习时,一位同学把一张胶纸贴在了老师背后,逗得同学们发笑。我见此情景,愤懑不已,便告诉了老师。最终肇事者受到了惩罚,而我却被人骂“贱”。 求证:错耶,对耶? 证明:对于老师来讲,她也有尊严,她也需要学生的尊重与支  相似文献   

20.
三道考题     
周鹏 《师道》2002,(10):30
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是当地教委编写的。对于枯燥的说教,我们并无多大兴趣,倒是授课的李老师教导有方,她善于联系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现实,抒发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每每引人入胜。最后一节《人生》课,李老师说要考试。奇怪的是她并没有带试卷。“三道题目,都很简单。”李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同学们不禁哑然失笑———这能算是“考试”吗?李老师笑说:“记得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片刻,女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有几个男生畏畏缩缩的,举起了又放了下去。李老师并不作评论,继续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