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丽娥 《海外英语》2011,(1):207-208
《雨王汉德森》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它被作为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进行解读。但是笔者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汉德森不仅是一个流浪汉的形象,更是一个流亡者,其流浪之旅仅是被迫精神流亡的载体。本文用萨义德的流亡理论来分析汉德森这一人物,指出汉德森是具备时代特征的流亡者,其最终的重生表达了索尔·贝娄的人文主义浪漫精神,他对汉德森这一流亡者的信心即是其对人类精神困境出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出现的动物意象及流浪母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汉德森的精神追求之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犹太作家索.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是流浪汉文学的经典之作。贝娄通过出生富裕的主人公所经历的一系列冒险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其精神层面上的流浪和追求,在保留流浪汉小说艺术模式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和超越,成功塑造了一个现代版的流浪汉形象。通过分析作者对这一文学体裁的创新运用表现汉德森的流浪是现代人在物质富足情况下精神困惑,而其最终的解脱和转化显示了作者对这个群体出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表面看来,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描述的是主人公汉德森在非洲的旅行,实际上却展示了主人公汉德森心理疾病恢复的整个过程。根据荣格的理论,当精神错乱时,潜意识会发挥作用,与有意识的心理内容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最终消除精神错乱,取得心境的平衡。本文意在通过心理分析理论解读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  相似文献   

5.
《雨王汉德森》是贝娄一部比较特殊的小说,评论家对它的理解与阐释也莫衷一是,但作者本人却一再表示对主人公具有最强的认同感。这部小说虽然与贝娄其他作品有着许多不同,但同样反映出了作者的犹太文化意识对其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这一影响在《雨王汉德森》中尤其表现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人道主义的信仰与歌颂、对社会伦理价值的肯定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雨王汉德森》中,贝娄刻画了一系列自然人形象。这些自然人形象正是贝娄生态思想在文中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贝娄试图揭示一个法则:只有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类自身才能获得精神的安宁,若违背之必遭惩戒。主人公汉德森正是在文中"自然人"的影响下,最终完成精神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王敏  刘英 《海外英语》2014,(18):195-197
中年危机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如果处理得法,不啻一场机遇,可以使人更清晰地洞察人生的玄妙。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中的主人公汉德森经历了中年危机。结合文本,探讨中年危机的心理学成因与表现,走出危机的途径以及其后的变化与成长,以期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8.
中年危机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如果处理得法,不啻一场机遇,可以使人更清晰地洞察人生的玄妙。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中的主人公汉德森经历了中年危机。结合文本,探讨中年危机的心理学成因与表现,走出危机的途径以及其后的变化与成长,以期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索尔·贝娄的<雨王汉德森>的主人公汉德森从质疑进而探寻,到最终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心路历程,论证明确人生价值对生命存在的重大意义.爱在人们明确人生价值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雨王汉德森》是著名的美国文学家索尔·贝娄的第五部作品,出版之后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认可与喜爱。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尤金·汉德森离开家乡去非洲寻找精神归属的事情,主人公经历了担任雨王等疯狂举动之后,最终发现生存的价值就是使自我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并肩负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这部小说带给读者丰富的人类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50年代,战后经济复苏,大多美国人对国家发展寄予厚望,然而他们的内心却陷入某种孤独、失落或是对死亡的莫名恐惧。《雨王汉德森》便是完成于这一时期的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汉德森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及心理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其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感受。与传统的流浪汉小说不同,《雨王汉德森》在人物形象,追寻目标,人物流浪模式及追寻结局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贝娄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最重要的美国作家.他的小说塑造了一批社会中找不到自我的"晃来晃去的人".他们总是经历痛苦的精神探索过程.最后和现实达成和解,回归社会.本文试图分析的是<雨王汉德森>中贝娄的浪漫主义观.贝娄认为纯粹的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的荒原派是两个极端,他想做到的是在一个异化疏离的社会中求助于浪漫主义发现人的价值,为灰暗的荒原增添一丝亮色.文章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出一小步,从贝娄所处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来解读他的浪漫主义观.  相似文献   

13.
论索尔·贝娄小说的流浪汉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娄小说主人公以流浪作为特定的认知方式,试图来解说生命本体的困惑以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人公的流浪演化和焕发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丰富了自身流浪的文学内涵,从而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形象化、哲理化的探讨和再现。  相似文献   

14.
《奥吉.马其历险记》是贝娄的第三部小说,主要描述了犹太青年奥吉为了寻找他"足够好的命运"而漂泊的一生。故事是以双重流浪的形式构建的,一层是身体流浪,一层是精神探索。小说反映了贝娄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即个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冲突。文章旨在对奥吉的双重流浪进行分析。通过对贝娄流浪情结来源的研究,揭示奥吉漂泊探索的驱动力量之所在。同时,从犹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存在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出发,对奥吉没有终点的旅程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雨王汉德森》中,主人公汉德森生活在一个日趋杂乱世界里,死神时刻萦绕他左右,令他感到不安和焦虑。为了摆脱死亡的阴影,他开始远赴非洲自我追寻,渴望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最终他认识到肉体上的消亡并不代表精神的逝去,个体的离开并不代表世界的毁灭。世间根本没有死亡,有的只是生命的延续。在与死亡对话中,汉德森的生活恢复了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丽华  盛娜 《文教资料》2008,(12):26-27
<雨王汉德森>与贝娄其他的城市小说不同,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狂想,呈现了一个虚构的原始非洲大陆.贝娄试图用寓言的手法来表达他对人性的乐观态度:在荒诞的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始终对自己抱有信心,从而与自己周围环境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7.
《赫索格》是一部典型的犹太小说和心理小说。作为索尔.贝娄创作生涯中集大成的作品,该小说通过赫索格的流浪经历展现了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更突出的是通过展现赫索格内心的情感流动反映了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苦闷内心和精神危机。贝娄巧妙的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时间蒙太奇等意识流表现形式来呈现主人公内心的压抑、苦闷和彷徨,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鲜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15,(6):84-88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通过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展现犹太人在传统与现实的矛盾中体验的对生存的焦虑和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小说中的犹太文化要素——受难和流浪的犹太母题、积极肯定的犹太伦理以及犹太边缘身份叙事——被消解为文学的潜在媒质,显示出形而上的普遍意义,因而赫索格的精神困境代表了西方社会的典型困境。贝娄积极的人生态度,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彰显了作家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9.
张炜的小说中常常出现关于流浪的书写,包括为了生存的流浪者和精神流浪者。这些流浪叙事的书写,不仅是小说情节结构的一部分,还蕴含着作品现实审视和精神追寻的意义和价值。张炜小说流浪叙事的生发主要有三个原因:作家自身的因素;文学中的流浪母题的传承;社会时代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索尔·贝娄的小说呈现出典型的流浪特征,流浪主题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具有深层次的内涵。贝娄意象化地运用了他的犹太经验,将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际遇、宗教文化观念作为文学的某种构因,并把它与美国文化相结合,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境遇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揭示,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了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