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硕万 《教师》2013,(21):56-56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型、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课标也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县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寓教育于活动中,主要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为教学形式。下面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行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是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科学教育的整合。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在课堂中引导活动、发展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动”字。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是一门以生活、社会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社会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谓生本教育就是指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教育源于生活,是对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8.
冯晓盟 《广西教育》2013,(29):16-17
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倡导教育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基础。那么,如何让思品课真正生活化呢?本人从“课堂上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注意发现、创造活动,注重课外实践的感悟升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课程.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已经把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决定了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寓教育于活动中,主要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为教学形式。下面本人结合冀教版教材,就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世朋 《辅导员》2010,(20):50-50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突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课程意在通过活动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4.
罗纬经 《福建教育》2005,(8A):49-50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虽以学生自主性活动为主,但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必须强调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努力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中,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为活动型综合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生活课,而是兼具了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重视引导儿童获得直接体验,活动是其主要的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回归生活,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指导思想。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研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对于儿童来说,综合型的品德与生活课是颇具"亲和力"的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各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教育部2002年6月颁发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基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中定位其基本特征为活动性、开放性和生活性。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前期、过程中及后期三个阶段,探讨总结了实现育人目标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