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新课标也提倡个性化写作,具体阐述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显而易见,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传递思想、交流信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人手,引领学生写出独具鲜活个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其中,“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总目标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了各个阶段目标。不难发现,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要循序渐进。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4.
许兴亮 《山东教育》2005,(35):19-20
写作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个性是写作创新的基石,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的创新可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写作的个性化作为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要求.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教学倡导自由作文发展学生个性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一、培养自由作文能力 (一)自由拟题。鼓励自由表达,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个性,写出创意。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第二学段中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自由选题,自由命题,自由表达,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6.
材料作文的考查,给2012年广东语文高考带来一阵新风。学生在材料作文所提供的广阔的写作空问中,大胆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抛开了思想上的束缚,进入到了“现场写作”的状态。结合“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这一考场作文的关键点,今年学生在写作素材的运用上,呈现出新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薛晓辉 《现代语文》2006,(4):105-106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现实中“对写作的束缚”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不仅表现在对作文内容和形式的限制上,还表现在对作文的评价上,因此在呼唤作文个性化的今天,同样也呼唤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刚刚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写作)”里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个性作文,根据个性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解放学生,卸下套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让学生敢于说真心话,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孙洪军 《新疆教育》2013,(7):146-146
《语文课课程标准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一求与原大纲相比,降低了难度。然而。还有多数学生“望文生畏”。见到作文就感觉头痛,无从写起,产生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材匮乏。表达能力差等等。我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研究作文教学方法,优化作文教学。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新课标规定初中学生应该“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笔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议,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我们将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总目标:“能具体、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是,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犯愁,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一些学生因此而对写作失去了信心。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写作文一向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师们的老大难。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生作文是“习作”,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写作、练习写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旨在鼓励学生不拘文体,自由表达。表自己的真情,达自己的本意。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关于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不难发现,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要循序渐进。正是改变过去教学中的弊端与不足的大好时机。根据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做到有序、有方、有效。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有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目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标准》)中提出的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并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7.
唐业兵 《学语文》2006,(1):53-53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的,吹起了新一轮作文教学改革的号角。“新课标”对作文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它在各学段写作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她表达。”  相似文献   

18.
黄海兰 《广西教育》2007,(11A):20-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很多。然而,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小孩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农村小学生怕作文的理由,教师应立足农村的实际,优化作文教学。让乡村小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已成为广大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共识和追求。在此同时,也对考试作文的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考试作文的命题应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性,凸显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考试时也能“我手写我心”,尽情挥洒,使作文考试成为学生吐露心声、展现个性的一方乐土。  相似文献   

20.
夏琴 《考试周刊》2014,(79):57-57
<正>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前搜集素材,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作中应注意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