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全世界被公认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创作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通常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中,以悲剧成就最高。而莎氏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中,《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一向被评论家认为是莎氏最重要的作品。别林斯基称莎氏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特》则是莎氏“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哈姆莱特》一剧的基本情节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中对《圣经》典故的援用,认为,莎剧深受《圣经》所体现的基督教文明的影响,对《圣经》典故的巧妙援用,对于增强莎剧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人物个性化,使作品具有深邃的文化底蕴都起到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台湾莎学的发展是在梁实秋、虞尔昌、颜元叔、朱立民等学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梁实秋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虞尔昌补译了朱生豪未译完的莎士比亚历史剧,合成一套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出版。近年来,台湾除了出版了多种台湾译者莎作译本外,还出版了多种大陆翻译的莎剧译本和《莎士比亚全集》。颜元叔和朱立民主要从事莎士比亚评论和研究工作,彭镜禧等人的莎学研究在近年来较有影响。台湾的莎剧演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台湾莎剧演出主要以话剧和京剧为主。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莎学交流也日渐频繁。  相似文献   

4.
《诗经·七月》第五章中有一句“莎鸡振羽”。其中“莎”字,周予同先生训读为“蓑”(suō)(见《中国历史文选》上册第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不错,“莎”字可两读。  相似文献   

5.
在莎士比亚评论领域,解构主义并没有形成声势浩大的批评阵营,但却为其他莎评流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莎士比亚评论越来越明显地带有"左倾"政治色彩,解构主义莎评也顺势从单纯的文本批评向政治批评过渡。著名莎评家泰伦斯·霍克斯对《哈姆莱特》的解读就是这种过渡的典型案例。霍克斯先对《哈姆莱特》进行了细致的文本解构,但随即转向对历史上一位著名莎评家的政治立场的解读,这看似不连贯的逻辑背后正体现了解构主义莎评的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正>孙家秀先生研究莎士比亚由来以久,在莎士比亚研究这块丰沃而又被人耕耘过无数次的土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中央戏剧学院莎士比亚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她就一直担任这个中心的主任.在她的领导下,中央戏剧学院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中培养人才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建树.因此也引起了国外莎学家和莎学组织的注意,得到了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曹禺先生的称赞,同时也得到了国内莎学同行的一致肯定.在孙家秀先生以毕业的精力所获得的丰硕莎研成果中,有《马克思、恩格斯和莎士比亚戏剧》、《莎士比亚辞典》①等著作,还有《关于莎士比亚<暴风雨>的评价问题》、《莎士比亚喜剧和<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令人回味的尝试》、《<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的艺术手法》 等几十篇结实而有份景的莎研论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研究莎士比亚,演出莎士比亚戏剧,不可不读孙家秀先生的莎学论著,也一定会知晓孙家秀先生的大名的.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1990年又第二次印刷,(?)印数已达6,000册.这个印数在我国论莎的专著中是相当高的.1994年她的另一部篇幅更大、更为厚重凝聚着心血的莎研论著《莎士比亚与现代西方戏剧》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虽?  相似文献   

7.
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拉斐尔.莱恩(Raphael Lyne)博士是英国新一代莎学专家,发表过《莎士比亚晚期作品》(Shakespeare’s Late Works,2007)及其它莎学研究著作。近年来他致力于运用认知科学理论解读莎士比亚作品,2011年出版的《莎士比亚、修辞与认知》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是莎剧中璀璨的明珠,总是吸引众多评论家的注意,并被认为是莎剧人物典型塑造中的最高成就。文章试图从《哈姆雷特》与旧约中所述大卫王事迹的情节和思想意念方面的相似之处作为切人点来探讨《圣经》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折射.从而阐述《圣经》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深厚的创作来源。  相似文献   

9.
张劲松 《华章》2007,(12):227-227
本文从矛盾修辞、双关语、《圣经》语言三个层面介绍了莎士比亚创作手法,并对莎氏语言艺术风格做了简要的分析评述.笔者认为:对莎氏语言的学习便于我们窥视莎氏语言艺术殿堂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叶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诗剧《莎尔美》在情节、意象、文体上均有独特的艺术创造。全面地分析《莎》剧的艺术个性和文体风格,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跨越国界的影响,而且对于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王尔德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叶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诗剧《莎尔美》在情节、意象、文体上均有独特的艺术创造。全面地分析《莎》剧的艺术个性和文体风格,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跨越国界的影响,而且对于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王尔德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是举世公认的戏剧大师,其戏剧创作的巨大成功源于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西方文化源头之一——《圣经》的巨大影响。文章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和细致的考证,诠释了《圣经》文化在莎剧中的具体体现和《圣经》典故在莎剧中的独特功效,进一步探寻了宗教经典《圣经》对西方文学创作的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3.
置换修辞手法在莎剧中屡见不鲜,丰富了莎剧的内容,生动了人物的语言,而且英汉语中的置换修辞格大致可以对等。通过对莎剧《仲夏夜之梦》中英语置换修辞格的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转换修饰位置,保留原修饰方法和转换修辞格三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旗手艾丽斯·沃克的一部经典力作。莎格.艾弗里是小说中至关重要而又复杂的人物形象。本文拟对主人公莎格三个姓名——百合,莎格和蜜蜂皇后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从而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沃克的女性主义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自在时间     
《父母必读》2012,(2):122
Book《塔莎的花园》用清新的文字和考究的图片邀你一同进入塔莎奶奶充满睿智、感性、惬意的美好生活。花园里有各种美丽的植物,还充满了令人着迷的动物以及40多只外国雀类。书中还有塔莎奶奶自绘的精美绝伦的水彩画。  相似文献   

16.
李伟民教授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中的莎学研究涉及了多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做到了史论结合。它以中国当代莎学研究发展史为线索,又对莎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特定的新见解。这本厚重的著述是中国语境下对莎学研究的“全景式”解读。尤其是蕴涵其中的“莎士比亚批评”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比较的眼光,构成了中国莎学研究的最鲜明之处,形成了莎士比亚批评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刘映希 《广西教育》2012,(23):100-102
以《哈姆雷特》两处有关Ophelia的文字翻译为例,通过评析梁实秋、朱生豪、方平和卞之琳的译本,对莎剧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讨论,指出翻译莎剧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和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18.
晏洵 《文教资料》2014,(31):109-110
《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一句中的“莎鸡”,即现在所称的昆虫纺织娘。但“莎”字读音,学界则有suō、shā两音。本文从名源语义、语音演变角度出发考证,认为suō音正确,shā音恐误。  相似文献   

19.
以《哈姆雷特》两处有关Ophelia的文字翻译为例,通过评析梁实秋、朱生豪、方平和卞之琳的译本,对莎剧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讨论,指出翻译莎剧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和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20.
对"莎姆"舞曲《直顺》的音乐旋律、舞蹈动作、舞蹈功能及作用意义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藏族传统舞蹈莎姆舞曲的特点与意义。希望能够为研究藏族民间歌舞的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